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造血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对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 ,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各种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 1周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4+ 造血干 /祖细胞并进行甲基纤维素法半固体培养 2周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集落产率。结果 在FL、SCF、IL 3、GM CSF、EPO造血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下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得以扩增 ,以IL 3+SCF +FL +EPO组的扩增效率最高 ,其有核细胞数、CD3 4+ 细胞及CFU GM、BFU E集落分别扩增 46 2± 175、3.47± 1.6 4、2 6 4± 10 5和 12 8± 6 7倍。结论 FL对扩增CD+ 3 4细胞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合理的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可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Survivin基因在脐血CD_(34)~+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人脐血CD34 +干 /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酶 (SABC)技术和RT PCR技术对人脐血CD34 +细胞中Survivin蛋白及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 Survivin基因在新鲜脐血CD34 +细胞中有表达 ,蛋白表达率为 9.4± 1.2 ,SurvivinmRNA为弱阳性。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造血生长因子可上调Survivin基因的表达 ,其中以SCF、FL、Tpo组合作用最显著 ,体外培养 3d后 ,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 2 5 .2± 5 .3 ,SurvivinmRNA表达增强 ,去除细胞因子后 2 4hSurvivin表达下降。结论 Survivin基因不是癌细胞特异性抗凋亡蛋白 ,在正常人造血干 /祖细胞中有表达 ,对正常人造血过程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2):71-73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协同以干细胞因子和FL为主的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SCF+IL-3+IL-6+FL+EPO组合高效扩增CD34+细胞[1],并结合该细胞因子组合接种到预先照射(20Gy)的hBMSC上,d10结束培养,收获细胞分别作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数.结果本法获得的脐血CD34+细胞纯度较高(92±0.04)%,在hBMSC组培养的d2,造血细胞几乎都粘附到hBMSC上,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细胞比例不断下降.hBMSC组与无hBMSC组相比,除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外,CFU-GM、BFU-E、CD34+细胞扩增倍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且10d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支持并维系体外造血;②hBMSC协同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i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Flt3和c-kit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Flt3和c-kit的mRNA水平表达,并在体外对受体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新鲜脐血CD34~+细胞中(68.8±15.4)%为Flt3~+,(50.6±12.7)%为c-kit~+,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二者表达逐渐下降。结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Flt3和c-kit阳性表达可维持2-3周,其配体FL和SCF在培养的第1周内对细胞扩增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通过Fas/FasL途径选择性去除移植物中成熟T细胞的可能性 ,本研究借助反转录病毒途径 ,以FasL基因转染骨髓CD34+ 细胞 ,与经过富集的T细胞进行单向混合培养 (刺激细胞 /效应细胞比例为 5∶1) ,加入或不加入IFN γ ,IL 2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培养 5天后的细胞凋亡率 ,并比较两种细胞因子对移植物中CD34+ 细胞的影响。以转染外源FasL的CD34+ 细胞为刺激细胞 ,T细胞凋亡率为 (12 .1±1.5 ) %〔对照组为 (3.2± 1.1) % ,P <0 .0 1〕 ;经IFN γ或IL 2作用后 ,转染细胞诱导T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上升至(2 0 .1± 2 .3) % ,(17.6± 1.3) % (P <0 .0 1) ;且IL 2对CD34+ 细胞Fas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转染外源FasL的骨髓CD34+ 细胞可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凋亡 ,IFN γ和IL 2增强上述致细胞凋亡作用 ,且IL 2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提示该方案可选择性清除移植物中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 ,可望为临床上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脐血CD34^+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支持下体外扩增过程中caspase-3表达及意义,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对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扩增过程中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 mRNA在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中低水平表达,在细胞因子支持下体外培养3天,扩增的CD34^+细胞中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上调,但在这两种细胞中仅能检测到分子量为32kD的非活性酶原形式的casPase-3,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无早期效应细胞因子SCF或FL存在的条件下,casPase-3被激活,可检测到分子量为20kD的裂解片段,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虽然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在脐血CD34^+干/祖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caspase—3参与了细胞凋亡事件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效应细胞因子SCF和FL可减少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对造血干/祖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转染FL基因的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 ,建立了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人脐血CD34+ 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 细胞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并取样检测细胞总数 ,CFC和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 ,在不同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转基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和无滋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 ,CFC含量和CD34+ 细胞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 ,分别扩增了 12 2 .5± 4 .3,39.6± 2 .7和 11.8± 0 5 2倍 (P <0 .0 5 )。结论 :转染FL基因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协同其它细胞因子可增强对人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 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及其扩增作用 对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用免疫磁珠富集脐血CD34 细胞,然后接种到含有或不含有MSC和细胞因子的24孔培 养板,体外培养1周,观察不同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①SDF-1α SCF TPO FL因子组合与SCF TPO FL因子组合对脐血CD34 细胞的扩增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有无MSC细胞层存在)(P>0.05);②MSC 与上述细胞因子共存的培养体系优于相应的单纯细胞因子培养体系(P<0.05);③扩增前与扩增后脐血造血祖 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趋化因子SDF-1α对SCF TPO FL因子组合的扩增作用无显 著影响;MSC增加细胞因子的脐血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体外扩增不影响跻血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0+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 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CD40分子及其配体(CD40L)的表达,观察BMSC经CD40激发型单抗(5C11)激发后,其培养上清中IL-3、IL-6、Flt3配体(FL)和干细胞因子(SCF)含量变化及对纯化脐血CD34^ 细胞的作用。方法:新鲜分离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获得BMSC。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并与5C11(20μg/ml)共同孵育,分别于24,48和72h取上清液,ELISA法测定IL-3、IL-6、FL和SCF含量;在与5C11共同培养24h后,收取培养上清,与纯化的脐血CD34^ 细胞共同孵育,1周后进行细胞计数、细胞集落培养,并用钙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 V)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发现BMSC表达CD40分子,经5C11激发后,BMSC IL-6和FL分泌增加,而对IL-3及SCF含量无影响。BMSC经5C11激发培养后支持脐血CD34^ 细胞的增殖,培养7d后其细胞数和集落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细胞凋亡率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MSC CD40分子配基化可促进IL-6和FL的分泌,并支持CD34^ 细胞的增殖,CD40/CD40L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造血调控。  相似文献   

11.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相似文献   

12.
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巨核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免疫原性变化,为体外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再分离富集CD34^+细胞,在含血小板生成素(TPO,50ng/ml)、白介素-1](IL—11,50ng/ml)和肝素(25U/ml)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14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扩增产物免疫表型(CD34^+、CD41a^+、CD61^+、CD34^+CD41a^+及CD34^+CD61^+)、巨核细胞凋亡率及其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并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检测。结果显示:脐血CD34^+细胞能够有效地向巨核细胞分化,CD41a^+和CD61^+细胞比例在培养第14天达到峰值,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在扩增第7天达到最高峰[分别为(3.41±2.80)%和(1.89±1.43)%];CFU—Mk大集落在扩增第7天达到高峰((20.66±32.79)倍],小集落在扩增第10天达到高峰[(435.62±482.65)倍];在培养7、10和14天时巨核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9.48±9.64)%、(26.87±9.03)%和(52.46±11.74)%,其中培养7天和10天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4天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天和10天(P均〈0.05);巨核细胞表面HLA Ⅰ、Ⅱ类分子的表达随着扩增天数的延长逐渐降低,其中培养0到10天阶段下降明显.结论:采用TPO+IL 11+肝素组合.可以有效地扩增脐血巨核祖细胞;培养7天,CFU—Mk大集落扩增倍数、CD34^+CD41^+和CD34^+CD61^+细胞比例均达高峰,这是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较佳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干细胞因子 (SCF)、FLT3配基 (FL)联合白介素 (IL) 2 ,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 NK细胞 (CB CIK NK) ,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 CIK 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 3组 :A组 (SCF IL2 IL7 IL15 ) ,B组 (SCF FL IL2 IL7 IL15 )和C组 (IL2 IL7 IL15 ,对照组 ) ,培养 2 1天 ,检测CD3 CD5 6 CIK细胞、CD3- CD5 6 NK细胞比例和扩增倍数。结果表明 :经 2 1天培养 ,A ,B及C组CIK细胞比例分别为 (19.84± 2 .93) %、(2 6 .2 0± 4 .0 5 ) %及 (2 4 .0 3± 4 .99) % ;而NK细胞的比例A、B及C组比例分别为 (4 9.6 0± 1.4 0 ) %、(5 1.16± 6 .4 5 ) %及 (30 .85± 8.12 ) %。含SCF FL的B组扩增效率最高 ,其中CIK细胞的扩增倍数由对照组 (C组 )的 (5 75 81± 2 2 1.72 )倍增加至 (796 .0 9± 2 78.4 7)倍 (最高为 1313倍 ) ;NK细胞由对照组 (C组 )的 (30 .39± 14 .4 7)倍增加至 (6 5 .85± 30 .83)倍 (最高为 12 1.0 6倍 )。结论 :通过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可以同时扩增CB来源的CIK NK细胞 ;联合诱导、扩增CB CIK NK细胞以采用含SCF FL IL2 IL7 IL15的培养体系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V转化的"永生细胞"(CD23+细胞)抑制途径.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4例EBV感染的IM患儿急性期、恢复早期、恢复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CD23、CD19、CD95、Bcl-2及CD23CD95和CD19CD23共表达情况,并与24名同龄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急性期、恢复早期CD23+、CD23+CD19+细胞率明显下降,CD95+、CD95+CD23+、Bcl-2+细胞率明显升高[急性期CD95+、CD95+CD23+、Bcl-2+细胞率分别为(19.43±8.46)%,(1.81±1.71)%,(23.41±26.47)%;恢复早期分别为(12.94±5.05)%,(1.05±1.20)%,(10.54±9.68)%;而对照组分别为(10.39±2.90)%,(0.50±0.46)%,(7.25±2.88)%].病程越早,变化越明显,恢复期各参数均恢复到正常水平.②CD95+CD23+细胞与CD23+、CD23+CD19+细胞在急性期、恢复早期均呈正相关;Bcl-2+、CD3+细胞在急性期与CD23+、CD23+CD19+细胞呈正相关;急性期CD95+CD23+细胞与Bcl-2+细胞呈正相关;恢复期CD95+CD23+细胞与CD95+细胞呈正相关.结论在EBV感染儿童IM发病过程中,CD95L-CD95介导的凋亡途径对于EBV转化的"永生细胞"在体内的有效抑制起着主要的作用,而Bcl-2对CD95L-CD95介导的凋亡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抗TGF-β抗体在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可以增加CD34 细胞的扩增效率,并观察其对脐血CD3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6份新鲜脐血标本中富集CD34 细胞,将其接种于含抗TGF-β抗体 SCF Flt-3L TPO IL-3因子组合的SFEM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6天后,细胞计数,并用FACS检测CD34、c-kit(CD117)、CD11a、CD49d、CD33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集落分析。结果表明:①实验组有核细胞数、CD34 细胞数、CD34 c-kit 细胞数及CFU-GEMM分别扩增了41.82±13.49,15.62±6.95,13.36±6.12,11.07±4.05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0.002,0.003,0.002),其中实验组中更为早期的CD34 c-kit-亚群的扩增倍数更多(69.10±41.06),多于有核细胞、CD34 细胞、CD34 c-kit 细胞的扩增倍数(P=0.024)。②TGF-β抗体对CD11a和CD49d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值均大于0.05)。结论:抗TGF-β抗体可协同早期干细胞生长因子有效扩增脐血CD34 细胞,同时不降低CD34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