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9,(2):273-276
目的探讨1例因主动脉夹层破裂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的患者,因术前使用达比加群酯胶囊导致术后出血不止,最终发生多器官衰竭死亡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达比加群酯相关出血的文献和治疗进展,进一步分析临床实践中逆转达比加群抗凝活性所面临的现状。结果真实世界针对达比加群酯抗凝活性逆转的方法仍有待完善。结论临床药师应密切参与临床,做好宣教工作,加强患者对于抗凝药物的正确认知,从源头规避其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达比加群酯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9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9例达比加群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例达比加群酯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7;61~70岁患者最多(42.11%)...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AF)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年来华法林作用因治疗窗窄,较高的出血风险,极大地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新型抗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因其在减少血栓栓塞及大出血方面的优势,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现就达比加群酯的药理机制、预防AF相关性脑卒中相关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idarucizumab为一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片段,是一种静脉注射的达比加群酯特异性逆转剂,于2015年10月16日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接受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患者,在急诊手术、介入性操作、出现危及生命或无法控制的出血并发症,需要逆转达比加群酯的抗凝作用时使用。idarucizumab可与达比加群及其代谢产物结合,逆转达比加群酯的抗凝作用,且与达比加群亲和力明显高于达比加群与凝血酶的结合力。本文从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对idarucizumab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例达比加群酯过量致抗凝剂相关性肾病病例,患者既往非瓣膜性房颤病史6年,口服华法林钠片5年,1年前改为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伴糖尿病1年、脑梗死1年。此次该患者因鼻衄、血尿、消化道出血入院,住院后检查发现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肾性贫血,临床诊断抗凝剂相关性肾病,予相应治疗后病情好转。该患者非瓣膜性房颤合并慢性肾病5D期,同时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和出血高危的风险,临床药师建议可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尽量应用低强度抗凝,且针对基础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应用抗凝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监测凝血指标及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cifinder等数据库,对国内外所有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临床试验和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7例案例。达比加群酯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47.1%)和皮疹(41.2%),且ADR多发生于2周内(78.6%)。结论使用达比加群酯时,在服药的2周内,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尽可能降低其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84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进行临床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抗凝治疗。结果达比加群酯抗凝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临床使用的华法林,且能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发生的概率(P<0.05),提高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达比加群酯治疗可能会导致更多患者出现出血的症状,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考虑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较好的抗凝疗效和安全性,出血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或类似于华法林和依诺肝素。当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发生大出血,或者需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处理时,常须紧急逆转其抗凝活性。目前尚未研发出达比加群酯特异性解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治疗。监测凝血酶凝固时间(TT)和蛇静脉酶凝结时间(ECT)等指标有助于判断逆转达比加群酯活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临床药师参与的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继发疑似急性冠脉栓塞事件的抗栓治疗。临床药师结合病例特点并查阅文献、指南,分析达比加群酯抗凝不足为冠脉栓塞事件诱因,协助医师制定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方案,借助基因检测等技术优化抗栓药物疗效,分析抗栓药物致消化道出血风险并适时降低抗栓强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90岁房颤患者1例,坚持应用达比加群酯0.11 g每日1次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伴肾功能异常,入院后头部磁共振示左颞叶后部微出血灶可能性大。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7分,HAS-BLED评分4分,有抗凝治疗适应证,同时出血高危。SAMe-TT_2R_2积分4分,更适合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因此临床选择达比加群酯治疗。患者90岁,肾功能异常,为保证临床安全未按指南推荐应用达比加群酯每日0.22 g的剂量,而是选择应用较小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