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和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人体成分指标(骨骼肌、蛋白质、无机盐、体脂)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人体成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肝硬化营养不良可有效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改善营养指标水平,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法(SGA)将86例血透患者分为3组,营养良好者52例,轻中度营养不良者27例,重度营养不良者7例进行有关生化指标、人体测量指标及蛋白质摄入量等综合营养评估。结果86例透析患者中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总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9.53%,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三头肌皮褶厚度、饮食蛋白摄入量和蛋白分解率低于营养良好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营养不良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规律复诊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66例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采血测定的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血红蛋白浓度(HB))及前臂皮肤褶皱厚度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等营养指标的评估,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肠内营养剂补充,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改善,且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矫正营养不良可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伤口愈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接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0例,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平均年龄(83.16±8.57)岁。根据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分为营养正常组(42例)、营养正常+糖尿病组(36例)、营养不良组(52例)和营养不良+糖尿病组(40例)。研究MNA-SF评分与血清学指标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IM)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伤口愈合延迟与血清学指标和MNA-SF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和淋巴细胞百分比(TLP)在评估营养不良上与MNA-SF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术前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血清学指标会进一步降低,且ALB、PA、TRA和TLP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总共发生52例,其中营养正常组2例(4.76%),营养正常+糖尿病组3例(8.33%),营养不良组21例(40.38%),营养不良+糖尿病组26例(65.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联合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并选取同期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及阳性表达率,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Lp-PLA2与IMA表达阳性与阴性者心电图(ECG)异常发生率。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Lp-PLA2、IMA、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Lp-PLA2、IMA、Hcy、Lp(a)及hs-CRP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Lp-PLA2与IMA表达阳性者ECG异常发生率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p-PLA2、IMA水平升高,且Lp-PLA2、IMA表达阳性的患者ECG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可以通过对Lp-PLA2、IMA水平检测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个体化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管饲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术后体重下降及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8-2019年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家庭肠内营养管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136例接受常规家庭肠内营养宣教的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收治的146例接受常规家庭肠内营养宣教+个体化营养食谱干预的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营养干预前后体重、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体重丢失情况及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对照组和干预组体重、BMI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干预组营养相关指标中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营养干预3周后,干预组体重、BM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17.8%,26/146)低于对照组(27.9%,3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体重丢失值和BMI变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干预组营养相关指标中总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个体化全程营养指导方式下的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可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管饲患者的体重丢失,降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营养状况并进行合理评估,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15例(组A)及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75例(组B)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A、B两组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两组间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纤维蛋白原、钾、钠、钙及镁等的含量。将A组分为A1(营养不良组)、A2(无营养不良组),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比较A1、A2两组的构成比。结果两组间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钙和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血糖、钾、氯和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A1、A2两组间Child-Pugh分级比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炎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正确评估很重要,为肝功能各级患者均可发生,临床治疗时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张辉 《吉林医学》2013,(36):7608-7609
目的:对比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46例,肠内营养组采用鼻胃管给予瑞高或瑞代(2型糖尿病患者用),肠外营养组根据基础能量消耗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的热量供应,检测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1周和2周三个时间点的肝、肾功能、白蛋白、电解质等理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指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指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肾功能及血清离子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83%、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建议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与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94例MHD患者采用低钙透析液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测定甲状旁腺素(iPTH)、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尿素氮(BUN)、肌酐(Cr),计算蛋白分解率(nPCR)和蛋白日摄入量(DPI),对于合并SHPT患者,首先对患者进行主观营养评估(SGA),包括近期体质量变化、消化道症状、皮下脂肪厚度、肌肉消耗程度和水肿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检查,采用综合营养评估法(GNA)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并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和营养不良2组,分析iPTH在2组间有无差异,观察iPTH与各营养指标之间关系。结果94例MHD患者中发生SHPT 86例,其中营养良好组36例,营养不良组50例。与营养良好组比较,iPTH水平在营养不良组明显增高(P<0.01);iPTH与多个营养指标密切相关,与Alb、PA、nPCR、DPI、Cr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SGA、GNA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SHPT是导致MHD患者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纠正SHPT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56例MHD患者进行营养综合评估(SGA)、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量。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gB)、计算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等,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IBw%)并作营养评价,分析其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①营良好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及重度营养不良组患者间ALB、PA、TF、AMC、HgB、Kt/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TSF、IB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营养良好者48.2%、轻中度营养不良者42.9%、重度营养不良者8.9%。②营养良好者死亡率11.1%、营养不良死亡率31%,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20.8%、重度营养不良组死亡率80%,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1.8%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死亡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较好者。  相似文献   

11.
魏高辉  张川  朱朝江  王旭开   《四川医学》2022,43(3):253-257
目的 分析不同营养状况高龄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90例,使用MNA-SF量表进行评估后分为营养正常组(n=45)和营养不良组(n=45),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水平(CK),同时记录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之间的性别、高血压、吸烟人数比例及年龄、总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NA-SF总分和白蛋白营养不良组均小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和营养正常组治疗后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营养正常组TC、LDL-C水平较营养不良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G和HDL-C水平虽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不良组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较治疗后营养正常组ALT水平显著增高(P<0.05);CK和Scr水平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高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结论 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伴营养不良患者时,容易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开始给予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对照组给予鼻饲匀浆饮食.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血浆蛋白指标,同期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高血糖、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外与肠内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N组和PN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治疗。PN组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行早期肠外营养(EPN)支持;EN组行EEN支持。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14 d,两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水平均高于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14 d,EN组TP、ALB、TSF、AMC水平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HGB)在支持前后及各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期间EN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和PN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但EN比PN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C反应蛋白及溃疡转归等指标,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对57例糖尿病足溃疡Wagner3级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营养评价,并同时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C 反应蛋白及溃疡愈合面积.结果 5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NA得分为(16.36±3.68)分,其中发生营养不良43例(75.44%),潜在营养不良14例(24.56%);治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治愈、显效、有效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评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升高,溃疡面积、C 反应蛋白降低,组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评分、溃疡面积、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与有效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养评分与溃疡面积呈负相关(r=-0.28,P=0.03)、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26,P=0.03).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存在营养状况不佳,并可能与其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及时进行营养评估和改善营养状况,控制炎症状态,将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营养不良与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在200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5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根据患者主观营养评估法(PG-SGA)评分分为营养良好组(PG-SGA<3分)及营养不良组(PG-SGA≥4分),应用χ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及营养不良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结果 通过PG-SGA营养评估,29例(54.7%)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其发生营养不良与年龄、黄疸持续时间、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和TNM分期等因素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肿瘤Bismuth-Corlett分型、BMI、术前白蛋白、肝功能Child分级等因素无关,P均>0.05。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未能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40),而术前存在营养不良同时进行营养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508)。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术前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极高,对营养不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19-922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疗效,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神经外科住院的重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90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或入院后的第1、6、14、28天的氮平衡、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GCS评分,并对比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将早期肠内营养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个亚组,每组30例,检测三组经治疗后第28天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GCS评分。结果:(1)治疗后第1天、第6天,两组在血生化指标及GC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及GCS评分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比肠外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A组和C组,B组患者氮平衡、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GCS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比A组和C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术后或入院后25~48h开始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或为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57例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国  刘璟 《吉林医学》2010,31(23):3892-389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增高,但两组相比,总蛋白和清蛋白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白蛋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丁婷  朱祥路 《重庆医学》2012,41(27):2832-2833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急诊神经科急性脑卒中患者86例,于入院24h内以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营养状况。结果 86例患者中30例(34.88%)有营养风险,56例(65.12%)无营养风险。入院第7、14天有营养风险组的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较无营养风险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用NRS2002筛查营养风险可行。且有营养风险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住院时间的延长,营养的各项指标均下降。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与相关躯体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与相关躯体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表(SDS)对113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进行抑郁状态评估。同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肌酐(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利用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MSGAN)对患者进行营养不良的评估。采用Charlson并发症指数评估患者的并发症状况。结果:抑郁组52例(45.92%),年龄、身体质量指数、hs-CRP、营养不良评分(MS)、Charlson并发症指数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血清Alb、Hb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5),而BUN、Cr、Kt/V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与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身体微炎症状态、并发症等躯体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近期结局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100例,发病<72 h,均经颅脑CT或MR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2.0%(x~2=6.18,P=0.016)。观察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逐渐降低,但治疗第10、21天各项营养指标变化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各项营养指标均逐渐降低,治疗第10、21天各项营养指标变化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A、IgG、IgM、C_3、C_4等免疫指标均逐渐降低,但治疗第10、21天各项免疫指标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天直至治疗结束,各项免疫指标均逐渐降低,治疗第10、21天TLC、IgA、IgG、C_3等免疫指标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1天后TLC、IgA、IgG、C_3等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感染2例,低蛋白血症5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感染9例,褥疮6例,低蛋白血症8例,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39)。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致心脑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状态,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