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大鼠脑皮质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建立大鼠DAI模型,分为DAI组及对照组,DAI组又分为DAI组伤后6 h、1 d、3 d、7 d、14 d等5个亚组。运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DAI后脑皮质的病理生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皮质ORAI1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DAI伤后6 h~1 d神经元变性、坏死、崩解数量增多,轴索的断裂和紊乱明显;DAI伤后3~14 d,开始恢复期改变,神经元的变性、水肿和坏死现象逐渐减少。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AI伤后6 h大鼠脑皮质ORAI1的表达即开始增加,伤后1 d达高峰,伤后3~14 d逐渐降低,至伤后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I后大鼠脑皮质ORAI1的表达水平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一变化与大鼠DAI后脑皮质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ORAI1可能参与DA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Fos蛋白在脑皮质、脑干的表达,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弥漫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5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复制Marmarou DAI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脑皮质、脑于神经元Fos蛋白表达。结果外伤后0.5hFos蛋白表达开始增加,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d后基本消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组伤后0.5、1、4、12h、1、4dF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P〈0.01)。结论DAI的形成和发展与伤后的时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斌  刘克  李扬彬  黄勇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22-1323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MRS)测定创伤后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区域观察代谢物及其比值的变化,结合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免疫组化的动态变化,分析DAI急性期波谱改变的病理基础,为DAI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雄性大鼠50只,自由落体复制脑弥散性轴索损伤的动物模型,在损伤前及损伤后(4,8,24,48)h分别行MRS检查,观察NAA/Cr、Cho/Cr的变化,并结合β-APP免疫组化作动态观察.结果:打击后0.5 h即可见到轴索损伤的病理表现,4 h~12 h可见神经元肿胀及扭曲变形、24 h后可见轴索收缩球形成;MRS示NAA/Cr4 h显著下降,8 h逐渐恢复上升,但24h又明显下降,而Cho/Cr变化无明最规律.结论:MRS波谱示DAI急性期存与病理学变化相一致,可为DAI外伤程度和疗效判断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贺晓生  章翔  费舟 《医学争鸣》2001,22(23):2145-2148
目的 寻找头颅侧向旋转对大鼠寰枕区致伤作用的形态学证据 .方法  SD大鼠 15只 (对照组 3只 ,损伤组 12只 ) .采用自制头颅旋转致伤装置 ,将损伤组头颅右向旋转90°,伤后 6 ,12 ,2 4和 72 h分批处死动物制脑切片 ,Glees-Marsland镀银和 NF6 8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神经轴索变化 .结果 旋转后大鼠寰枕区蛛网膜下腔出血 ,延、颈髓小灶状出血 .伤后 6 h,延、颈髓神经轴索肿胀 ,轴缩球形成 ;轴索及轴缩球 NF6 8阳性染色 . 12~ 2 4h,轴索肿胀明显 ,轴缩球密度达高峰 ,NF6 8阳性更强 . 72 h,NF6 8阳性染色仍呈较强水平 .同时间比较 ,延髓轴缩球较多 ,而颈髓轴索肿胀则更突出 ,提示颈髓的损伤轻于延髓 .结论 头颅瞬间侧向旋转 ,通过剪力效应 ,造成延、颈髓神经轴索损伤 ;颈椎椎管由于限制了颈髓的移位 ,可以部分抵消旋转剪力对颈髓的致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hrain stem injury,PBSI)中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诊断相当困难.神经纤维细丝(neurofilament,NF)在神经轴索出现继发性损害之前就已发生改变,NF68的变化最能反映神经轴索的破坏情况,国内此方面与PBSI/DAI关系的研究罕见[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研究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中延脑DAI与NF68蛋白的表达及NF68 mRNA的半定量分析,以此来评估进行DAI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报告建立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模型,并以死后脑干伤作对照,用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脑干神经轴索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且对轴索的直径和星形胶质细胞数进行了图像分析及统计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轴索直径在脑干伤0.5、1h组与死后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3h组与死后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干伤0.5h时无明显变化,而伤后1、3h显著性增加。电镜观察到延脑网状结构内的神经髓鞘层面分离,NF排列紊乱,疏密不一等病变。本研究明确了颅脑损伤早期死亡与脑干损伤的关系,并发现NF-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可诊断伤后存活1h或更长时间的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7.
施金龙  陈建  施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54-255,253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伤后24h组、伤后72h组、伤后168h组。采用iNOS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iNOS的表达变化及其细胞定位,采用凋亡细胞原位缺121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在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iNOS活性明显升高,伤后72hiNOS阳性表达最明显,伤后168h仍有表达。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大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伤后72h增多最明显,可持续168h。结论: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伤侧海马的iNOS阳性细胞呈高表达并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呈同步变化,推测iNOS的表达可能参与了TBI后的继发性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5-TH在大鼠脑干损伤模型中不同时间段表达水平的不同对脑干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对实验组雌性SD大鼠复制脑干损伤模型,于伤后6h、12h、24h、3d、7d取脑干组织,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脑干损伤后脑干中5-HT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干继发性损伤关系。结果:5-HT于伤后3h表达开始增强,并在6h达到高峰,在12h之后开始逐渐减少直至恢复。并且相对应的正常的神经元个数和5-HT个数成负相关。且阳性染色见于脑干中缝核群和周围神经网状结构中。结论:5-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以及炎性反应物只在脑内高表达,并且大部分5-羟色胺神经元局限于脑干中的中缝核群的一些核团。5-羟色胺的蓄积可以导致脑干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对脑内Ng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对脑内Nogo-66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设计的重物撞击法致伤。免疫组化检测NgR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杂交检测脑内NgR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脑内NgR蛋白和NgR mRNA的表达水平在DAI后明显下降,在伤后72小时降到最低,此后逐渐恢复,到第7天基本恢复伤前水平。结论:DAI后大鼠脑内NgR的表达呈短期下降。  相似文献   

10.
海仁酸致NOS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功能联系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局部皮质注射海仁酸导致NOS神经元损伤及血管收缩与神经功能联系障碍的关系。方法将微量海仁酸注射到大鼠顶叶,β—NADPH组织化学及EA50组织学染色。结果 注射后1h双侧大脑皮质、海马和小脑皮质均可见NOS神经元和一些非NOS神经元溃变;4h后NOS阳性神经元损伤区域微血管的直径缩小了32%~39%;8h后NOS阳性神经末梢溃变呈细颗粒状;1d后双侧海马和伤侧间脑等部位的Nos神经元溃变:2—5d后皮质、海马等部位的部分神经元诱导表达Nos活性;7d后双侧海马cA3和cA4大量神经元丢失。结论神经功能联系障碍与兴奋性神经毒所致的跨突触Nos神经元和非Nos神经元损伤有关,N0s神经元损伤所致的No减少导致血管收缩,引起受损区域的脑血流减少及代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一氧化氮合酶(NOS)在不同时点表达与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45min组;缺血再灌注1h组、3h组、6h组、12h组、24h组。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并给与治疗后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用免疫组化显示NOS在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1光镜和电镜下缺血45min组小动脉轻微损伤。再灌注后损伤加重,以3h组损伤最显著。脑的小动脉与其它组织相比较,在缺血及再灌后不同时点的损伤较轻,再灌注6h后逐渐恢复。2正常对照组NOS不表达,缺血45min后NOS表达量首先增加,再灌后1h组达到高峰,3h组表达减弱。缺血45min组、IR3h组、IR6h组、IR12h组、IR24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大鼠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损伤。2NOS对小动脉内皮和平滑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心脏IRI动物模型,用同位素法测定正常及IRI心组织的NOS活性;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过程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心脏eNOS活性、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2~6 h后均增高,3天后降低,21天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心脏iNOS活性、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12 h后开始表达,3天达高峰,然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单纯缺血并不引起NOS活性的明显变化,再灌注损伤使NOS的mRNA表达增加,酶的合成增多,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脑干损伤后组织的GAP-43、NOS3、HIF-1α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不同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5只,采用撞击法制作大鼠机械性脑干损伤动物模型,采集损伤后1h~14d内9个不同时间点的脑干组织,另设正常对照组及假损伤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AP-43、NOS3和HIF-1α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及其时相的相关性。结果 GAP-43阳性表达在脑干损伤后3h表达增高,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损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d达高峰,并与正常对照组、假损伤组及邻近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d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S3在损伤后1h表达增加,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损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h达到高峰,并与正常对照组、假损伤组及邻近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d表达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F-1α在损伤后3h阳性表达增加,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损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h达到高峰,并与正常对照组、假损伤组及邻近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d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干损伤后GAP-43、NOS3、HIF-1α表达均有上调,且各自呈一定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为法医学脑干损伤早期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后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模型,按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测定其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中NOS活性和NO代谢产物,并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局灶性颅脑损伤并弥漫性轴突损伤后脑含水量随静脉血NO的增加而增加,重创组NOS活性在4h达高峰,8h仍比假手术组高。应用尼莫地平可以有效减少脑含水量,减少一氧化氮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论创伤性脑水肿与血NO有密切相关性,组织中NOS则是该过程的可能催化剂。尼莫地平有干预脑水肿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陈建  施炜  吴新华  吴玮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253-254,257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颅脑外伤后的变化及对伤情判断的意义 ,探讨其在颅脑外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颅脑外伤 5 9例 ,根据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分组 ,分别检测伤后 1、3、7天血清 NO及NOS的变化。结果 :脑外伤后第 1天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 NO值与轻型、中型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血清 NO值与伤情之间显著负相关 ;重型脑损伤组血清 NOS较轻型脑损伤组升高更为明显 (P<0 .0 5 ) ,伤后第 3、7天伤情与血清 NOS值之间显著负相关。结论 :颅脑外伤后血清 NO及 NOS升高 ,并均可随伤情加重而更加明显。颅脑外伤后血清 NO及 NOS的检测对于伤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SD大鼠单侧肾脏IRI动物模型 ,用同位素法测定正常及IRI肾组织的NOS活性 ;用Western印迹和逆转录PCR法分析eNOS和iNOS在IRI过程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纯热缺血 1h对肾脏NOS活性无明显影响 ,再灌注30min后NOS活性即开始升高 ,2~ 6h到达高峰 ,持续到 6h ,此后迅速下降 ,2 4h降低到正常以下 ,2 1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印迹显示IRI早期eNOS蛋白表达升高 ,12h后开始逐步降低 ,3d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iNOS的变化与eNOS明显不同 ,正常肾脏iNOS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表达 ,12h开始表达 ,并逐渐升高 ,3d后达到高峰 ,以后逐步恢复正常。RT PCR分析发现eNOS及iNOSmRNA的变化与其蛋白变化相一致。结论 单纯缺血并不引起NOS活性的明显变化 ,再灌注损伤使NOS的mRNA表达增加 ,酶的合成增多 ,活性增高。正常肾脏iNOS的表达微弱 ,IRI可诱导iNOSmRNA表达 ,使iNOS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大鼠不同类型臂丛根性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NOS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不同类型臂丛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与神经元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7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别造成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于损伤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以及NOS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臂丛神经根性切断伤后,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无明显死亡,且未见NOS表达。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1周,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开始减少,并出现NOS阳性表达。之后随着NOS阳性神经元增多,神经元死亡率也增加,6周后神经元数目基本维持稳定而NOS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消失。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NOS参与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或在运动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沉默信号调控因子(SIRT1)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保护神经轴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长春新碱毁损法制备背根神经节轴突变性细胞模型,应用透射电镜、RT 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正常背根神经节培养组、长春新碱毁损组、NAD保护组神经轴突的生长变化、超微结构变化和SIRT1 mRNA及SIRT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NAD保护组毁损8?h后轴突远端始发生轻微肿胀,断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长春新碱毁损组轴突肿胀,大量髓样小体出现,微丝微管排列紊乱,聚集,溶解,被絮状沉淀物和膜性结构所代替。NAD保护组可见较多平行排列的微丝微管,轴突肿胀较轻。RT PCR结果显示,NAD保护组的SIRT1基因表达较毁损组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损伤组可见其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NAD保护组中SIRT1蛋白表达较毁损组上调。结论SIRT1参与NAD对轴突变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