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MRI及DW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2例OGCT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DWI(b=0、800 s/mm2)及ADC值测量。结果:12例中,幼年型OGCT 3例,成年型OGCT 9例。囊性2例,囊实性9例,实性1例。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D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平均ADC值0.612×10-3 mm2/s;囊性成分T1WI呈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上部分囊液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呈低信号,平均ADC值2.207×10-3 mm2/s;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强化。11例肿瘤囊变区可见数量不等的出血信号。结论:OGCT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但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作出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10例中双侧病变1例,单侧病变9例。肿瘤直径3.0-18.0 cm,平均6.5 cm,呈卵圆形、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整,界限清楚。10例中实性3例,囊实性7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囊隔厚薄不均,其中囊变大于3 cm者7例。10例T1WI及T1WI FS均呈等低信号;T2WI及T2WI FS呈等高信号6例,T2WI及T2WI FS呈高低混杂信号4例;DWI b值800呈等高信号6例,高低混杂信号4例,ADC图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等低信号3例。所测得的ADC值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趋向恶性。10例中子宫体增大及内膜增厚7例,雌激素水平升高8例。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易囊变、出血,MRI信号较混杂;多合并子宫体增大及内膜增生,有助于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组11例中,囊实性肿块8例,瘤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出血,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囊内壁光整,壁间隔厚薄不均;实性肿块2例,T1WI和T2WI均高于同层肌组织信号;囊性病灶1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雌激素水平升高,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OGC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10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2例均为单发病变.肿瘤呈圆形、类圆形、分叶状,边界清楚.12例病例中囊性3例,均呈多房囊性,囊壁和分隔厚薄不均,增强扫描间隔及囊壁轻度强化.混合囊实性7例,瘤内可见多发囊变,"海绵状"为其典型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大多呈轻中度强化.实性2例,病灶有分隔,1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12例中子宫体积增大及内膜增厚6例,合并子宫内膜癌1例.结论 OGC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雌激素异常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0例GC-TO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0例术前MRI诊断正确16例(80%)。MRI平扫主要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形态较规整、包膜完整的囊性、囊实性、实性肿块。6例为囊性肿块,其中1例为单一大囊性肿块,多囊性肿块内见厚薄不一分隔,以较厚为主,囊内壁光滑,囊内容物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为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5例为实性肿块,T1WI和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合并症:12例子宫增大,内膜增厚,3例合并子宫内膜癌(1例同时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子宫肌瘤。增强扫描20例GCTO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能清晰显示其合并症,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诊断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onro孔处,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多为等或略高信号。内部多见囊变、出血及钙化,边缘清晰。结论 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MR有助于术前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与卵巢卵泡膜细胞瘤(0T)的临床及MRI特征,以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OGCT和OT两组的临床及MRI特征,记录患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月经及子宫变化等临床情况,记录肿瘤位置、大小,分析肿瘤质地、信号、增强及腹腔积液等MRI表现,并对相关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病例腹盆腔包块、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紊乱、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异常、子宫肌瘤/腺肌症、腹痛、体重下降等发生概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将年龄按绝经后、30岁至绝经、绝经及<30岁分段细化后再次统计学分析,发现绝经后患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7 <0.05).两组左右侧发生概率及肿瘤长径、短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肿瘤质地、信号不均匀性、T2WI及DWI信号等发生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病灶边缘清晰,肿瘤实性部分中度以上强化、腹腔积液及囊内出血等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OGCT与OT临床表现相似,但OGCT子宫内膜异常更常见且绝经后患病年龄更小;两者MRI表现亦有相似之处,但绝大多数OGCT呈囊实性,信号不均匀,T2 WI上呈高信号,DWI呈稍高-高信号等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的CT、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GCT的CT、MRI表现.结果 10例GCT位于右侧4例,左侧6例.肿瘤最大径平均6.1 cm.全部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圆形或卵圆形7例,不完整呈分叶状3例;肿瘤呈囊实性8例,实性2例.7例CT检查,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平均CT值为35HU.3例行MRI检查,实性成分T1WI呈等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所有肿瘤实性成分增强后均呈中等程度强化.合并子宫内膜增生5例,腹水6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及肌瘤1例.10例GCT术前均未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 典型的GCT多呈囊实性,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易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及少量腹水.因对该肿瘤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肿瘤缺乏典型的影像表现、阅片不够仔细等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CT(6例)和MRI(12例)表现.结果 (1)12例原发,6例复发,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者9例(50.0%).(2)6例患者CA125升高,最高者428.5 u/mL,余5例均<60 u/mL.(3)18例均为单发病灶,肿瘤长径在3.0~22.0 cm之间,平均长径8.6 cm.(4)9例肿瘤形态较明显不规则,并且肿瘤越大形态越不规则;(5)3例肿瘤表现为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其中4例内见呈簇状分布的多发小囊性灶.(6)增强后中等强化,6例增强CT值增幅约20~40 HU.(7)仅1例复发患者伴有右侧胸腔及盆腔少-中等量积液,余病例未见明显胸腹盆腔积液.(8)5例合并子宫内膜轻度增生,1例合并明显增生,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变.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较为特征性的临床及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7例经病理学证实为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超声与MRI的临床资料,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在超声及MRI中的影像表现,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在卵巢颗粒细胞瘤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27例患者中26例为成年型,1例为幼年型,均为单发.实性肿块1例,囊性病变2例,囊实性肿块24例...  相似文献   

11.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资料。结果14例原发,其中2例为双侧病变;7例复发。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形态多规则。原发肿瘤呈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物10个,实性肿物伴不同程度低密度区域5个,厚壁囊性肿物1个;肿瘤实性成分密度同肌肉相仿,增强后呈轻度强化;伴有子宫内膜增厚7例,腹腔积液7例,大网膜及腹膜增厚各2例。复发肿瘤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结论CT图像上能显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特征,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股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股骨近端、胸椎、骶椎各1例。MRI典型表现为多囊融合的囊实性占位,伴出血者可见液-液平面,T1WI稍低、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结论MRI对骨巨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的声像图表现与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颗粒一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30例术前超声检查均未能提示颗粒-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超声提示卵巢实质性肿块18例,占60%,卵巢囊腺瘤6例,占20%,卵巢囊腺癌3例,占10%,误诊浆膜下子宫肌瘤3例,占10%。结论尽管颗粒一卵泡膜细胞瘤不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但是掌握本病的声像图特点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超声工作者对该病的诊断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4.
骨巨细胞瘤MRI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附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RI对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对其良恶性评估方面的意义.方法男4例,女5例,年龄14~68岁,平均32岁.其中胫骨上端5例,股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1例,肩胛骨1例.全部病例有平片对照,7例有CT对照.9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在T1WI上均呈等、低信号,T2WI上均匀高信号5例,呈不均匀高、等、低信号4例.有骨皮质破坏5例,3例无骨嵴,2例显示关节及软组织受累.3例信号不均匀者大体病理呈暗红或棕褐色,5例信号较均匀者呈棕黄或黄色.结论MRI、CT、X线比较(1)在骨皮质破坏和骨嵴的显示方面,CT优于MRI.(2)显示骨外软组织及关节的受侵情况,MRI优于CT及X线.(3)在定性诊断方面MRI无明显优势,但术前评估肿瘤范围方面MRI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患者26人共27个肿瘤,将超声表现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18例为内含多个出血、囊性变区域的实性包块,4例(5个肿瘤)呈囊实性,3例为实性,1例为囊性;肿瘤破裂4例。肿瘤内部结构超声表现与病理检查相符合18例,超声提示颗粒细胞瘤诊断3例。结论:虽然术前超声结合临床表现对少数病例可提示诊断,多数病例还是缺乏提示诊断的足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分析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与其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 对 2 1例骨巨细胞瘤进行组织学观察 ,分析MR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骨巨细胞瘤Ⅰ级 3例 ,Ⅰ~Ⅱ级 3例 ,Ⅱ级 13例 ,Ⅲ级 2例。肿瘤多数以实性为主 ,T1WI呈略低~等信号 ,T2 WI呈略低~略高信号 ,少数肿瘤囊实性区各约一半 ,以囊性区为主和伴液 -液平面者各 1例。 8例形成软组织包块。结论 MRI对骨巨细胞瘤的部位和骨内外侵犯范围显示良好 ;肿瘤的MRI表现与其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7.
刘宏文  赵心明  刘凤霞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26-1328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资料,良性24例,恶性6例;经CT扫描27例,MRI 9例,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肿瘤直径2~20 cm,平均8 cm,≥8 cm者16例(占53.3%).16例(占53.3%)肿瘤呈囊性或囊实性,12例(40%)肿瘤内有较小变性坏死区,2例呈实性.12例(40%)肿瘤内有出血区,9例(30%)CT扫描见钙化影.24例CT和9例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内的实性部分明显强化.9例MRI的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结论:肿瘤体积较大、边缘规整伴变性坏死,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以及出血、钙化是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较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8.
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MRI对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3例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其中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0例,恶性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肿瘤表现为卵圆形或梭形(n=11),边缘清晰(n=11),与邻近神经血管束关系密切(n=12)。T1WI上均匀或轻度不均匀(n=9),均为等于或稍高于肌肉信号。T2WI上为中等或明显不均匀(n=10)高信号,仅1例神经纤维瘤于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玲  李小明   《放射学实践》2010,25(3):338-340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肿瘤在T1WI上以中等信号为主,夹杂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上以中等信号为主,夹杂小片状高信号。MRI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X线片及CT。结论:MRI能改善对软组织蔓延等侵袭性特征的评价,可提高对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腔内型3例,腔外型6例,哑铃型4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形4例,直径3.0~10.4cm,平均7.5cm。CT平扫示肿瘤呈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9例,呈高、低、等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示3例呈中度明显增强,10例中度不均匀增强,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示1例肿块信号均匀,3例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病理检查10例恶性,3例良性。结论:胃间质瘤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要依靠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