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治疗胸痹心痛不得卧的常用方剂。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栝蒌薤白半夏汤。方中栝蒌用于宽胸豁痰,薤白辛温,以通阳宣痹,即《张氏医通》所说:“栝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同气相求也。”半夏辛温,用以燥脾生之湿。方中白酒畅血行之滞。诸药相合,  相似文献   

2.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由瓜蒌、薤白、半夏、白酒4味组成,是张仲景用以主治痰饮壅盛,闭阻胸阳,阴乘阳位所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证的专方。王乐匋老师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取该方通阳散结、豁痰宽胸的作用,古方新用,以本方为基础方,不仅用于胸痹,还用于胃脘痛、郁证、胸部外伤等疾病。兹  相似文献   

3.
栝篓薤白半夏汤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栝萎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夏汤主之”,具豁痰开结、通阳宣痹之功效。近年来,根据“异病同治”原理,运用该方加减治疗肺系疾病不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基础研究也证实其有抗菌,镇咳、祛痰,降低肺动脉高压等作用。本人就该方治疗肺系疾病的概况做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2,33(12):1673-1674
<正>瓜蒌薤白半夏汤是治疗冠心病的经典名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篓薤白半夏汤主之"。我们在临床诊治痰浊阻胸型冠心病时应用该方加减,常常取得满意的疗效,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偶遇两例  相似文献   

5.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转胸中气机的作用,主要用于痰浊壅盛、闭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密切,现代研究表明痰瘀痹阻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关键,本文主要探讨王振涛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的方法,总结分析王振涛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国伦教授认为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引起心脉痹阻不畅,影响脏腑功能,发为阳虚寒凝型胸痹心痛;提出通阳散结、豁痰化饮,以温通为主,随证加减。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随证加减,重视温经散寒、芳香温通搭配。  相似文献   

7.
高彦阳 《河北中医》2014,(12):1895-1897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治疗上温通散寒方药有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根据胸痹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律失常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69-370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原为治疗"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而设,笔者近年以本方为主治疗心律失常 5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2):178-179
目的:评价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在胸痹心痛痰浊痹阻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20例痰浊痹阻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西药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完成4周治疗后,治疗组GRACE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完成4周治疗后,治疗组胸痛、胸闷、心悸及身体困重症状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可显著的提高胸痹心痛(痰浊痹阻型)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可归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始载于《灵枢》,张仲景首次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创立瓜蒌薤白三方。宋代活血化瘀广泛使用。清代王清任创制五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当代学者认为多与阴寒内侵、体虚劳倦、七情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相关;血脉瘀滞贯穿全程,活血化瘀乃基本大法,活血化瘀用复方冠心Ⅱ号、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方、血府逐瘀汤、瘀毒清、赤香参通颗粒;豁痰泄浊用化痰降浊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理气用柴胡疏肝散;通阳宣痹用四逆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清热解毒用桂枝茯苓汤合黄连解毒汤。中医药治疗可减轻甚至消除症状,心电图和实验室指标有一定改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由心脉痹阻不通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痰浊闭阻证是其常见证型,导师刘雪娜副教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底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加味拟成豁痰宣痹汤,临床上治疗该病证每获良效,本文通过介绍刘师运用豁痰宣痹汤治疗胸痹痰浊闭阻证的验案1则,分享其临床用药经验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泄浊豁痰法治疗胸痹心痛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其临床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标实又为痰浊、血瘀为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在泉……民病积饮,心痛."指明痰浊所致胸痹心痛特点在于痰湿壅盛,胸阳失展,以致痰浊内阻心脉而见咳唾、胸背痛、短气之症,以此立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以温阳豁痰通络.  相似文献   

13.
栝蒌薤白半夏汤,首见于<金匮要略·心痛短气脉证并治第九>.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相似文献   

14.
《王仲奇医案》是对王仲奇先生临证经验的总结,也是其学术思想的典型体现。王仲奇先生作为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擅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内伤杂病。胸痹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致,以胸闷心痛,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心脉疾病[1]。此病病机常常虚实夹杂且易相互转化,起病较急,病情凶险,治疗颇为棘手。王仲奇先生认为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病因多责之"痰""瘀""虚",治疗上多以通阳泄浊为主要治疗大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兼以益气养阴,理气化痰。功效卓著,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15.
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景源教授,根据40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胸痹之病,胸阳不足为主,痰饮阻滞、气滞血瘀为病之标;治当宗仲景之法主补气通阳、化浊开结,补本独重心脾,化浊明辨痰湿、水饮、瘀血等,痰阻应豁,停饮可化,气滞当调,血瘀宜逐。临证组方遣药,又虑及胸痹之病多杂以两种或多种浊邪相摶为患,故常以仲景之法,精于合方加减,融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为一体,力求"病皆与方相应",故而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6.
<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方组成有严格的规律性,尤其在剂量变化上,具有既原则又灵活的特点。兹略述之于下,就正于同道。1、扬长制短。《金匮要略》栝楼薤白半夏汤(栝楼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为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之良剂。盖心体阴而用阳,居于胸中;胸为清阳之腑。今痰湿踞于胸中,痰为阴邪,必干扰心阳,阻塞心脉,故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胸中阴邪既盛,其治疗所以用寒润之栝楼一枚为君?仲景剂量应用之妙,即在于此。栝楼性虽寒润,却有涤除胸膈痰湿之功效。该方臣使之药,均为辛温苦燥之品。辛热药与寒润药呈3∶1。其中薤白辛  相似文献   

17.
介绍胸痹心痛治疗四法。辛温通阳,散寒宣痹—胸阳不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气滞证;补血养心,调补脾胃—脾胃不调,心气不足;通阳泄浊,豁痰宣痹通络—痰浊闭阻证。  相似文献   

18.
胸痹病名的确立,始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迟,关上小紧速,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半夏汤主之。”胸痹以“虚”为因,以“阻”为机,以“通”为治。据此,我10余年来治疗胸痹颇有收获,今将辨证治疗的心得介绍如下。 胸部憋闷疼痛,或胸闷如窒,呼吸欠畅,或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从痰瘀论治的客观基础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病多由正气亏虚或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现代理论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代谢失调,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缓慢迂滞,故而痰浊血瘀致病更为常见。其实,在中医学里,痰瘀交互为患而致胸痹心痛的观点可远溯其源。早在《黄帝内经》已将痰饮列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民病饮积,心痛”。至汉代《金匮要略》张仲景不仅把本证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而且治疗上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化痰通阳宣…  相似文献   

20.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 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 呼吸欠畅, 重者心痛, 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痹的形成, 主要在胸阳素虚的基础上,感受寒邪、阴寒之邪痹阻胸阳,或饮食不当,嗜食甘肥生冷,烟酒,或思虑过度,伤及于脾,脾运失常,均可导致痰浊内生、阻遏胸阳为病,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与痰浊,病久阴寒,痰浊不化,痹阻脉络,阳气失展、气滞血瘀.瘀阻胸阳,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胸阳不足,标实为阴寒、痰浊、瘀血等邪痹阻,络脉失畅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