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粘附定居是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致病过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要侵及胃粘膜需有Hp定植因子,包括动力、尿素酶活性和粘附素[1].研究表明,粘附素是Hp重要毒力因子之一[2-5],可与胃粘膜上皮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是其得以致病的先决条件.现对目前Hp粘附素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钱可大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1997,2(2):99-100
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而且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但Hp如何致病尚未阐明,因此Hp与宿主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粘附素AlpA基因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黏附素AlpA的候选菌株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粘附素AlpA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ET-22b( )载体,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 克隆的粘附素AlpA基因序列与基因库公布的基本一致,粘附素AlpA重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1.9%,经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蛋白可被AlpA免疫兔血清和Hp,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AlpA克隆、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证实,为Hp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粘附机制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人类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C57BL/6小鼠模型中,研究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区域疫苗治疗Hp感染的作用。方法把已感染Hp的C57BL/6小鼠分成4组,分别通过灌胃法给予单纯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100μg)、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100μg)加霍乱毒素(CT,2μg)、单纯CT(2μg)或PBS,每周1次,共4次,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取胃黏膜行半定量细菌培养检查Hp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Hp根除率分别为: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加CT组50%(5/10),单纯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组、单纯CT组及PBS组根除率均为0%。统计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加CT组的H.pylori根除率较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未根除Hp的小鼠,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加CT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C-末端蛋白能够作为Hp多价治疗疫苗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粘附于人胃粘膜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艺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20(2):79-82
Hp对胃粘膜的粘附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HP粘附于胃粘膜可引起胃上皮细胞一系列病变。本阐述了HP粘附相关因子及其可能的受体在HP粘附中的作用并简要叙述了抗粘附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幽门螺杆菌(Hp)保守区(AB)蛋白,并在体外探讨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以确定AB在卸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PCR技术从Hp总DNA中扩增出AB结构基因.装入pET-22b(+)载体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MCAC)的方法纯化AB,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抗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MTT法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光镜计数法研究AB抗体对Hp与胃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AB的重组质粒pET-22b(+)/AB,序列分析显示获得了段588 bp的基因,完整的包含了粘附素C-端的7个保守区,Parker法和Welling法分析显示AB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进一步应用INTERNETExPASY、NNPREDICT、ISREC等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发现其为膜孔素样结构,是跨膜区膜外区域的重要表位组成部分。在Genebank中BLAST分析了836767个蛋白序列,与其具有同源性者均为厅声外膜蛋白序列。蛋白电泳分析和凝胶扫描表明获得了高效表达AB的克隆株,其分子量为22.5kD,占菌体总蛋白的29.6%,其中可溶性表达占上清的21.9%,纯化后获得纯度达90%的重组蛋白AB,免疫印迹显示该蛋白可被AlpA兔抗血清抗体识别;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AB无明显调节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ELISA法共检测了55份血清,同时以RUT作为平行对照,两法的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卡帕系数为0.76.同时,低剂量AB即可刺激Hp+PBL的增殖:AB抗血清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粘附,在光镜下表现为经抗AB兔血清预处理后,每细胞周围粘附的细菌数较免疫前兔血清预处理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获得HeAB的基因工程蛋白产物,为Hp疫苗研制提供了一种新抗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为良好的抗原成分;体外实验证实AB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并已其抗体还可防止Hp与胃上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7.
8.
幽门螺杆菌临床株粘附素Ha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在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临床株粘附素 (HpaA)的重组质粒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重组蛋白 ,探讨重组蛋白作为Hp抗原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用PCR方法从幽门螺杆菌临床株DNA中扩增HpaA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经纯化和Westernblot鉴定后 ,作为Hp抗原 ,ELISA法对 10 0例临床标本进行相应抗体检测 ,并与细菌培养、组织学染色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比较来评价其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经酶切、测序分析插入的基因片段全长 783bp ,与基因文库中的粘附素基因同源性达 98 87%。表达蛋白经SDS -PAGE分析 ,相对分子量 (Mr)约为 300 0 0 ,可溶性表达占全菌的 4 1 6 7%以上 ,经亲和层析后可获得纯度为 90 %以上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证实了其免疫反应性。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培养、组织学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和HpaA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10 0 0 %和 80 9% ;10 0 0 % ;和 90 5 % ;90 5 %和 85 8% ;93 3%和 85 9% ,相差不多。结论 HpaA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 ,作为检测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有望成为Hp新的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粘附于人胃粘膜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对胃粘膜的粘附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Hp粘附于胃粘膜可引起胃上皮细胞一系列病变。本文阐述了Hp粘附相关因子及其可能的受体在Hp粘附中的作用,并简要叙述了抗粘附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粘附能力与粘附特征,探讨Hp的粘附机理及其致病。方法 用10株临床分离Hp对四个6~8月龄胎儿胃粘膜组织进行粘附试验。结果 不同Hp的粘附能力有很大差别。存在强粘附铢和弱粘附株;不同Hp对不同胎儿胃粘膜组织各个部位的粘附特征亦有差别。结论 Hp可分泌多种粘附素,机体分泌的粘附素受体亦多样,它们表达的种类以及数量影响粘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重组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蛋黄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Nap蛋黄抗体(IgY).方法:大量诱导、培养重组菌pQE30-NapA-DH5α获得重组蛋白Nap,经Ni2 -NTA树脂纯化后,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用纯化的Nap蛋白免疫鸡,水稀释结合氯仿有机沉淀法提取IgY.ELISA法测定抗体产生的时间-效价变化.将效价高的Nap-IgY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浓缩,间接ELISA法检测效价,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Nap-IgY的抗体活性.结果:Nap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含量为0.37 g/L.免疫鸡的蛋黄提取物可与Nap发生特异性反应,IgY效价随免疫时间增加而升高,在110 d达最高效价.经纯化浓缩后,Nap-IgY的效价为1:12800,蛋白浓度为23.67 g/L.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浓度、高效价的Nap特异性IgY. 相似文献
12.
现今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治疗方案是以抗生素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或 (和 )铋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 ,但由于患者依从性、药物副作用、停药后复发和再感染 ,特别是耐药菌株迅速增加等问题的存在使其应用前景受限。免疫防治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提供了新手段。现已普遍认为Hp疫苗是在全球范围内控制Hp感染的最有效方法[1] 。在 1990年Hp疫苗的构想提出时 ,还有许多人对发展Hp疫苗持怀疑态度 ,而如今Hp疫苗的研制已成为世界Hp研究领域的热点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Hp…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全菌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中,应用重组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筛选出抗NAP单抗并进行鉴定.方法:临床分离H pylori DY01,DY04株.免疫BALB/c小鼠后,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再用ELISA方法以重组表达的NAP蛋白筛选相应的单抗,对NAP单抗进行亚类鉴定和效价检测,并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获得3株针对H pylori-NAP蛋白的特异性mAb,抗体亚类为IgG1,轻链为k型.单抗细胞培养液的抗体效价为1/16-1/32,腹水的抗体效价是1/32000-1/64000.Western blot鉴定表明,抗NAPmAb针对NAP蛋白产生特异性条带,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分析显示:3株NAP mAb能与H pylori临床菌株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菌体染成深棕色.结论:获得抗Hpylori-NAP蛋白的特异性mAb,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预后判断及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保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y-lori对上述疾病的好转及治愈至关重要。目前常用药物(抗生素加秘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根除H.pylori,但因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及耐药菌株出现等使药物根除其的疗效受到影响。许多学者证实了免疫方法的可行性,但关于免疫保护的机制尚无定论。本文就H .pylori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保护机制一。抗体的作用病原微生物感染肠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分泌细胞,分泌以IgA为主的抗体,从而杀伤病原微生物。这是粘膜免疫…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何小平朱人敏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胃微环境异常导致细胞发生变异的结果。自从Waren和Marshal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后,人们逐渐认识到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 相似文献
18.
抗幽门螺杆菌粘附素HpaA卵黄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高效价特异性的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素鸡卵黄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方法用纯化重组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elicobacter pyloriadhesin A,rHpaA)抗原免疫22周龄罗曼鸡,母鸡免疫应答后,在卵黄中产生抗幽门螺杆菌黏附素抗体;经硫酸铵法初步纯化浓缩后;以间接ELISA鉴定抗体效价及免疫学活性;采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并用SDS-PAGE法测定分子量及鉴定抗体纯度。结果母鸡初次免疫第10d即有抗体产生,初次免疫后75d左右抗体效价超过1∶10000;最高可达为1∶12800。卵黄抗体经硫酸铵法纯化后,用SDS-PAGE分析,出现两条蛋白带,纯度达95%以上。其含量为10.56mg/ml蛋黄。结论本研究首次研制并鉴定抗黏附素卵黄抗体,开拓了我国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领域,分析了抗体在产蛋期卵黄液中表达的进度,为今后该抗体的持续、高质量诱导奠定基础。有望获得高效价、高产量的抗黏附素的IgY抗体(IgY-HpaA),为制备口服制剂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四黄调胃汤对幽门螺杆菌粘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四黄调胃汤对幽门螺杆菌(Hp)粘附环节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琼脂稀释法得到四黄调胃汤及其有效成分三七液和厚朴酚,黄芪甲甙单体对Hp NCTC11639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选用6-8个月龄正常流产胎儿的胃粘膜组织,以低于各药品MIC的浓度检测各药品是否具有粘附抑制作用,结果:四黄汤水提液,黄芪甲甙和三七粘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P<0.01),厚朴酚粘附抑制作用显著(P<0.05),结论:四黄调胃汤水提液,三七,厚朴酚及黄芪甲甙对HP NCTC11639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其感染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在胃黏膜的粘附定植。Hp定植因素包括尿素酶活性、鞭毛的动力、特定的形状及粘附素。Hp的适应能力极强,可在同一宿主存活数十年,可能是通过多种受体特异性的粘附素直接与宿主细胞、粘蛋白及细胞外基质结合。Hp粘附于胃黏膜,引起胃上皮细胞IL-8释放,并诱导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Hp定植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