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跃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88-2289
颈肩肌筋膜炎是指发生在颈肩部肌肉及其深浅筋膜等软组织的炎症,多因局部肌肉损伤、痉挛、感受风寒湿等多种因素而导致患部的肌肉、肌腱的疼痛。笔者两年来采用合谷刺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舒筋健脑颗粒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舒筋健脑颗粒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健脑颗粒可以改善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皮肤针叩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8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1次/d,5次/周,3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前后对患儿肌张力进行评定,并对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以评定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扩大双下肢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泽荣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06-907
目的观察筋结点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筋结点电针加剌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加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5%,对照组为37.5%,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第1疗程治愈占70.4%,对照组为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筋结点电针加刺络拔罐无论在治愈率还是疗程方面都优于常规取穴针刺加拔罐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针与减重步行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患者6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B组(23例)和C组(23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减重步行训练,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中D区和E区及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GMFM中的D区评分分别为(25.38±4.85)分,(29.54±5.70)分,(32.37±6.58)分;E区评分分别为(55.35±11.64)分,(60.80±12.47)分,(65.74±13.50)分;ADL评分分别为(60.24±14.49)分,(68.25±13.74)分,(76.30±14.58)分,;3组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B组、C组治疗后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均优于A组(P0.05),C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B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患者按就诊先后编号,随机分为合谷刺法组(58例)和普通针刺组(40例)两组进行治疗;结果:合谷刺法组痊愈40例(占68.97%),显效13例(占22.4%),好转3例(占5.1%),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5%;普通针剂组痊愈15例(占37.5%),显效10例(25%),好转7例(占10%),无效8例,总有效率80%;结论:合谷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金泽  杨菲  王玉琳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28-729
目的观察合谷刺法配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将7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合谷刺法配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梅花针叩刺加鲜姜片反复擦患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7.2%,两组比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谷刺法配合甲钻胺局部注射是治疗斑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SCP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两组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治疗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结束时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随访0.5、1年时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MAS评分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GMFM评分、WeeFIM评分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阳性筋结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阳性筋结点、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肩三针、臂臑、曲池、外关、合谷针刺治疗,10天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从症状总体恢复和疼痛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性筋结点可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0.
电针合谷刺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刺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合谷刺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分别测评VAS值,疗程结束6个月后和12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统计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Y〈0.05:合谷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12个月随访合谷刺组复发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两组均能减轻颈椎病患者疼痛,但合谷刺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巨刺治疗,对照组在醒脑开窍组穴基础上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用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痉挛评定量表(CSI)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CS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智能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通督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数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DI、P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通督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针刺结合康复组21例,康复组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体针取百会、哑门、曲池、环跳、三阴交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头针取智三针、脑三针、运动区、平衡区等穴,不提插捻转,留针1 h。均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和脑瘫患儿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与针刺结合康复组显效、无效和有效率分别为12(63.16%),18(85.71%);7(36.84%),3(14.29%);63.16%和85.7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有显著增加(P<0.0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单纯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患儿只接受Bobath康复手法训练,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在采用热补针法治疗的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手法训练。体针治疗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取穴神门、华佗夹脊、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太冲、太溪,其中在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不提插捻转,留针60min,隔日治疗1次。均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2)对脑瘫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21/30)和60.00%(18/30),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显著优于康复组(P0.05)。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抓握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实物操作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显著升高(P0.05);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现代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恢复状况及脑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2.58%(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社会适应能力患儿发育商(DQ)、个人社交能力DQ、语言发育能力DQ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MD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及观察组基底动脉(BA)脑血流速度显著加快,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其智力恢复,并加快脑血流速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表面肌电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能独自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表面肌电检测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有所降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提高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10年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治疗方法和穴位选择,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分析整理。结果: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65篇,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以针灸疗法+康复疗法为主,结合或未结合其他疗法。头针使用率高,常头针、体针并用。头针使用中以焦氏头针、靳氏头针和标准头穴线多用。体针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的所属经穴使用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肩髃、百会等。观察疗程的设定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疗效观察指标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肯定,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