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 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时 ,有一位 1839年来华曾在澳门、香港、广州行医的英国传教士合信 (Hobson ,1816~ 1873年 ) ,在接触到中医理论之后 ,曾感慨道 :“中土医书所载骨肉脏腑经络多不知其体用 ,辄为掩卷叹惜”。抱着对中医藏象的难以理解和叹惜 ,他开始系统地翻译出版西医书籍 ,向国人介绍西方医学知识。 185 8年 ,他还编写了一本英汉医学词典《医学新语》 ,收集中西医专用术语 ,互为对照解释 ,在中西医之间试图架起一座桥梁。继其后又有美国人嘉约翰、英国人傅兰雅 (Fryer)、德贞 (Dudgeon) ,以及中国人尹端模等人士…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中医西传波斯文译本<唐苏克拉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医学早期向西方传播的史实 ,与一本用波斯文写成的、系统介绍中国科学与医学成就的百科全书《唐苏克拉玛》密切相关。这本书是由波斯国 (今伊朗 )蒙古可汗时期的宰相拉什德主持并组织学者编译的 ;“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是拉什德为该书题写的副标题。该书成书于公元 14世纪初 ,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医译本。通过大量翻译鉴定与考证工作得出 :该书残本内容为我国宋元时期流行的《脉诀》的注译本 ;而非我国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该项研究填补了中国医学史、东西方医学交流史的空白 ,并把中国医学向西方传播的实证阶段成功地推进到公元 14世纪 ,即我国元代。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科学研究成果大多来源于英语的语言文化环境,把西方的科学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必须重视英语的语言文化环境和汉语的语言文化环境的不同,这样才能使国人准确、方便地应用西方的科学研究成果,西学东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被翻译、介绍到国内已有数十年,但汉语版的“Glasgow coma scale”多种多样。容易造成初学者和使用者的迷惑。本文复习有关“Glasgow coma scale”的原始英式英文文献、美式英语英文文献和以往的几个主要的汉语翻译版。结合英式英语、美式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文化特点,新译了“Glasgow coma scale”,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4.
晚清西医学文献翻译的特点及出版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最早翻译成册的西医著作是邓玉函的《人身说概》。19世纪中叶以合信、嘉约翰为始,成批译入西医著作。著名翻译西医著作者尚有傅兰雅、德贞等。国内翻译西医书著名的有尹端模、赵元益、丁福保等。晚清翻译出版西医书籍较有影响的机构有:博济医院、博医会、益智书会、江南制造总局编译馆、商务印书馆等。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史杂志》是我国医学史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截止到2006年已经出版60年,发行36卷、140期。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反映出我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从翻译为主到翻译研究并举的发展特点,医学人物、专科史、疾病史、医学技术史、医学史教学、中西比较医学史成为西方医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除专业的医学史研究人员外,非专业研究人员也开始关注到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国医革新导师章太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兼治医学。其时正值中国社会风云幻变动荡的时刻,加之近代西方医学的介入,祖国医学面临冲击和挑战,双方各执己见,而章太炎主张中西医兼容,互补短长。本文选其百余篇医论篇目及对《伤寒论》诸本的见解,选录其与医学界交往有关诗、文、铭、诔、挽联数篇附于后。医学仅系其治学中的一个分支,今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7.
中医从理论到实践都与西医迥然不同。因此,把中医药学翻译成外语,的确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中医药虽然很早就传播到了亚欧各国,但是引起世界各国医药界越来越重视应该是在近三、四十年里。回顾中医药翻译的发展历史,总结期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推动该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1中医药翻译的发展史简述1.1启蒙时期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就已传入东南亚各国。然而,同那些国家进行的医药交流活动却鲜有翻译的记载。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同中国的文化交流中,不但接受了中国的医药学,而且也接受了中国的一些文…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中国精神医学研究领域里 ,精神医学翻译史应属冷门了。回顾 10 0多年来中国精神医学发展的历史 ,隐于无形的精神医学翻译在中国精神医学发展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是早期还是现在 ,不仅相当多的精神医学文献是翻译外国的精神医学文献 ,而且实际上 ,许多撰著也是在翻译的基础上编写的 ,或翻译引进之后 ,学者们加以消化吸收的产物。翻译对于中国精神医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先导作用[1] 。我们可以从西方精神医学的翻译摄取上看出我国前前后后是如何吸收国外精神医学思想的 ,从中可以探究精神医学发展的诸多问题。中国中医药学 ,包括…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越来越被世界许多国家接受,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医的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把中医的理论和思想完整准确地传播到国外,是中医药大学英语教育中有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医翻译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在英语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医在欧、美已广为应用,大量的欧洲各国语言翻译的文献,对中医的基本概念加以介绍,并予以提倡,作为当代西医分析疾病和医药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医学被西方接受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阐述了近年来欧洲文化及西方技术的审美观是如何影响选择来自中国传统观念系统的保健方法.对于中国传统的、欧洲传统的以及当代西医的保健方法进行比较,表明中西医在这方面的差异,并不象过去西方翻译文献所描绘的哪样界限分明,最基本的分水岭是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分歧——在中医及中国文化中处处存在的"模式识别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认知的现况,为弘扬传统中医在优生中的作用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于2012年8~10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国医堂门诊对18~55岁北京户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近50%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而只有不到30%的人对西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②只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有17.9%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知晓率前5位优生方式中只有2种为中医优生方式;(要)44.7%的人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促优生方式,有23.0%的人愿意选择中医促优生方式,有17.2%的人愿意选择西医促优生方式。结论①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②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③建议加大对中医优生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纯中医疗法(内服中药+饮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2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70例患者,其中35例采用中医治疗的患者作为中医组,35例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作为西医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0mm卵泡数目、优势卵泡直径、排卵率、妊娠率等各指标。结果西医组内膜厚度与中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直径≥10mm卵泡数目明显少于中医组(P〈0.05),优势卵泡直径西医组小于中医组(P〈0.05)。西医组排卵率为60.3%,中医组排卵率为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共有3例尿HCG试验阳性,妊娠率为8.57%,中医组共有11例尿HCG试验阳性,妊娠率为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辨证中医治疗联合食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与西医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与理论体系,但其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类的健康,这决定了中医与西医在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要相互融合。中西医结合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疗效历程证明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存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中西医结合应发挥2种医学各自的长处,做到中西医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学科的高度交叉、渗透和融合,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力量,现代西方医学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与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靠近。文章从多方位、多视角对中医学的科学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内涵及其继承创新思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医学由于科举制度等原因,中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西方医学培养制度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以师承教育或院校教育为主要方式,或通过家传秘制或私淑学习来传播医技。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中国传统医学,尽管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它存在许多不足和表达模糊之处,但必须有科学的认识。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中医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应当继承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王永亮 《中外医疗》2010,29(13):49-49,51
目的通过对68例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从2007年12月到2009年12月的150例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中,抽取68例患者,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在治疗时,除了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外,还要利用中西的辨证疗法,对其进行辅助治疗,最后总结治疗结果 ,进行临场分析。结果在对这68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后,发现完全缓解的占到25例,90%以上的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邵长荣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家,是上海市首批名老中医,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60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呼吸专业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作者在龙华医院进修期间有幸求学于邵教授,邵教授是西学中的典范,不仅西医基础扎实,中医的理论知识亦非常深厚。作者跟随邵教授诊疗过程中,整理了呼吸系统疾病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以供同道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得益于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特的理念以及国家的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始终在稳步前进,并得到了大众认可。其中中药复方与单味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的应用逐步发展完善。但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仍存在着学科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确、与现代科技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只有加强理论和方法创新,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活力。坚持守正创新,中西医并重发展、优势互补,使中西医结合学科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目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最新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瘙痒症的效果。本文根据近十年中、外文文献,介绍瘙痒症的发病机理及多种疗法。西医学治疗主要为抗组胺药、麻醉制剂、活化香草酸受体药物、甾体类药物、磷酸酯酶抑制剂、内源性大麻素、阿片受体拮抗剂、与神经阻断剂等,并介绍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疗法。  相似文献   

20.
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西医治疗仍以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免疫疗法、手术疗法为主,近年来也有人尝试用联合硒剂、^131I同位素放射疗法治疗本病,临床并未得到推广应用。中医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临床治疗将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既能弥补单用西药或中药治疗的不足,又能起到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增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