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剖析历代医家对体质论述的基础上,联系现代感染性疾病防治实际,从体质与疾病的发生、病变、证候表现、转归和治疗等方面探讨体质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提出感染性疾病体质研究的思路和设想,指出体质研究对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并从体质与发病因素、体质与邪气的从化、邪气侵犯和伏藏部位、证候表现的特异性、邪气的传变、疾病的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长期的外感热病学医、教、研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医西医,合则两旺,分则两伤;有机结合,新医可创,中西医结合则是中国外感热病学发展的主要途径。1 中西医结合 创立新说 传统外感热病学认为,表证包括《伤寒论》太阳证与温病学卫分证,为外感热病发病后最早出现的证候,“恶寒发热”又为其主症。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观察,以及现代传染病学记载,不少外感热病  相似文献   

3.
论中医病证研究原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琦 《新中医》1998,30(8):3-5
中医病证研究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在病证研究中要坚持以下原则。继承原则:保持中医传统诊部体系,通过学习,整理,保留沿用与现代临床相适应的部分古下名称,分类方法,治疗方法,否定与反思原则,对不符合临床实际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反思,否定;规范原则:中医病证命名要避免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尽量规范化,病名要的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要区别病,证,症3个不同的概念,用西医指标使病证诊断客观化,创新原则  相似文献   

4.
张养生  杨轶 《陕西中医》2006,27(9):1157-1159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外台秘要》在伤寒、温病、天行、疟病等的内容,阐述其在中医外感病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应对亚健康状态之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岑瑞深 《国医论坛》2003,18(3):44-45
1 亚健康概念 ,进一步拓展中医学术新领域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 ( WHO)提出的一组临床症状 ,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 ,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这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仪器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 ,但又存在频繁出现的不健康的生理状态。亚健康概念的提出 ,是现代健康的新思维、新理念。现代医学认为 ,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生活节奏加快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心理承受能力不断加重 ,饮食不规则 ,结构不合理 ,过度疲劳 ,睡眠不足 ,人体自然衰老等 ,因其涉及多学科、多系统 ,故对其诊治颇为棘手。中医无亚健康状态之称…  相似文献   

6.
俞根初(1734—1799),清代名医,世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县)。其幼承庭训,生性慧悟,勤奋好学,精通《内经》、《难经》,而对《伤寒论》颇有研究,提倡寒温统一。笔者就俞根初对外感病学发展的贡献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医界,一直有人对中医临床“病证结合”持否定态度,认为西医的“病”异化了中医对“证”的思维模式,“病证结合”是中医西化的根源。所以坚持主张“病证分离”。严格地说,“病证结合”实际只是中西医临床思维的一种结合而不是融合,它仅仅是把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识病方法结合在了一起应用于临床。这种“病证结合”的思维形式在中医临床已极为普遍,并形成一种趋势。笔者以为,“病证结合”模式,是当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是现代医学背景下中医发展过程的必然现象。病与证的科学结合,只能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医进步,而不会异化中医。理由申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郝光明 《中医药学刊》2004,22(5):906-909
著名学者林中鹏先生告诉记者:“‘中医现代化’这个口号是我最早在1979年中西医结合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曾经流行一个“中医科学化”的口号。很多老中医一针见血地指出:“那就是认为中医不科学,所以才要科学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提出:中国的医学落后了,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要现代化。当时的设想是: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崩漏1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峥嵘  张树琴  李锦鹏 《陕西中医》2004,25(11):966-967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崩漏的疗效。方法 :将 1 1 0例崩漏患者分为脾虚气陷、肝肾阴虚、冲任虚损、血热妄行 ,瘀血阻滞 5型治疗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为91 .2 %。提示 :本病主要依据不同年龄 ,出血的期、量、色、质的变化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眩晕为内科常见病,古人认为与肝肾不足为发病之本,现在医家亦与血虚、气虚、风、火、痰瘀及年老体虚等密不可分,多从风、火、痰、瘀论、虚论治,针刺,或联合西药,强调辨明主次、轻重、兼夹证候等,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赵红兵 《河南中医》2010,30(9):870-871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脾虚湿滞、湿热蕴结、脾虚血瘀、气阴两虚等,但以上证型不能截然分开,大多互相兼夹,湿热、气滞、血瘀三方面因素始终存在于本病的全过程,早期以湿毒、气滞为主,后期以正虚为主,健脾化湿、行气活血法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4.
神经症既往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以恐惧、焦虑、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轻度精神障碍。中医虽无神经症病名,但根据辨证论治的法则,可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笔者根据临床常见的肝气郁结、肝肾两虚、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四个证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现代医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血运重建,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及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从气虚、阳虚、气滞、痰浊、血瘀等方面辨证论治,为预防PCI术后再狭窄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汗系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致身肿、发热、汗出沾衣如柏汁。兼见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宜芪芍桂酒汤为之。临床中除药物反应或肝胆疾病原因外,单纯“黄汗”并不多见。笔者采用清肝利胆、健脾除湿、调和营卫、化瘀止汗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举2个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德双 《河南中医》2010,30(7):673-674
阿弗它病虽发病部位在口,然其病根于脏腑。临床分虚实两类,偶发者以实为多,反复发作者虚实皆见。虚证以肾阴亏虚,脾胃虚弱为主;实证以胃火炽盛,心火上炎,肝郁化火为主。治疗从脏腑入手,以调理心、肾、肝、脾、胃气血阴阳为主,注重火热在阿弗它病中的主导病机,在清心、补肾、疏肝、理脾、泻胃原则的基础上,创弗它Ⅰ-Ⅴ号方辨证治疗阿弗它病,每每取效。  相似文献   

18.
蒋真真  王忠山 《河南中医》2015,35(2):378-379
经间期出血主要证型有:阴虚内热证、湿热下注证、瘀血内阻证、阳虚不固证、肝失疏泄证、气虚失摄证。其治疗应注意阴阳并补、注重补血、分期用药、重视脾肾,重点在于保障阴阳转化的顺利,不止血而血自止。  相似文献   

19.
双心医学是在整合医学理念下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对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共同关注,是心脏科与精神心理科的融合。中医关于双心疾病的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治疗经验颇丰。文章深入探讨中医在双心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中医在双心疾病治疗中有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略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及早识别和控制胃癌癌前病变,通过临床与实践研究,认为脾虚(气阴两虚)和瘀热(气滞血瘀、湿热中阻)是本病病机之关键。在施治中提出脾胃虚弱光辨气虚阴虚,气滞血血瘀、湿热中阻须注重疏肝调气,清化畅中,同时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