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经祛除水湿为主组成,具有燥湿、利湿、化湿、散湿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病症的方剂,统称祛湿剂。由于湿邪多与风、寒、暑、热等邪相合,故祛湿剂又分为燥湿化浊、清热利湿、利水化湿、宣散湿邪等五类。可见临床应用祛湿方剂时,应根据其所现证候,随证加减。现试谈祛湿剂之配伍体会如下,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 一、祛暑药凡能祛除暑邪,治疗暑病的药物,称为祛暑药。[豆卷、香薷、扁豆]均能发汗解表。豆卷的主要作用是清利湿热,为夏令暑温、暑湿所常用,大豆黄卷偏于发汗解表;清水豆卷偏于清利水湿。香薷为夏月发汗要药,散利湿浊而祛暑,兼能和中。适用于夏月受寒、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而致恶寒无汗,腹痛吐泻之症;此外用于治水肿、脚气,有利湿退肿之效。  相似文献   

3.
张秋才  张晓晖 《河北中医》2000,22(10):768-769
长期高热的病因颇为复杂,临床治疗亦颇棘手.我们常用银翘散、新加香薷饮、三仁汤、清瘟败毒饮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点滴心得分述如下.1表热稽留,辛凉透卫长期高热患者,病程皆在半月以上.临证切不可一见高热日久,即妄投苦寒.我们注意到,高热不退,病程即久,屡用苦寒清热之剂不效者,仍可有表邪存在.此时当先投辛凉芳淡之剂,轻宣肺卫,开其郁闭,使表邪疏散.待热退身凉,继而视其体内阴阳气血之偏颇,随证调理之.常用方剂首推银翘散.  相似文献   

4.
新加香薷饮治疗暑病四则姜堰市中医院(225500)缪钟丽[关键词]暑病,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饮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篇,由香薷、厚朴。银花、连翘、鲜扁豆花5味药组成。功能法湿清热,比湿和中。适用于夏季感受暑邪之病证。笔者以本方治疗夏季暑病,常获良...  相似文献   

5.
第五章祛暑剂《方剂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章的要求是:1.熟悉祛署剂的定义。2.掌握:新加香薷饮、清署益气汤(王氏)。3.熟悉:清络饮,桂苓甘露饮。4.了解:六一散。  相似文献   

6.
黄文政治疗暑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政教授是津城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跟从黄文政教授1年余,亲历黄老辨证之精,现将黄教授夏季治疗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经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之后,气候炎热,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易感暑热病邪而发病。湿热之邪易相兼为病,故暑多挟湿;夏暑炎热,每多喜纳凉饮冷,又易兼表寒;暑为阳邪,暑热病热势高,易伤津耗气。故黄文政教授认为对于暑病的治疗,必须在辨明偏湿、偏热之后,再行施治。夏月感寒,应祛暑解表,…  相似文献   

7.
<正> 1、何谓清热剂?其立法依据是什么?对清热剂清热泻火的应用,如何理解和掌握? 答:凡用清热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洽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本类方剂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治温以清”、“治热以寒”以及《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而立法的。属于后世“八法”中的“清法”范畴。温盛为热,热极为火,故温、热、火同属一性,仅是程度的轻重不同,皆可统称为热。《温病条辨》说:“暑亦温之类,暑自温而来。”又火热壅盛,亦可郁结成“毒”。所以火热暑毒等表现的症状虽有不同,但其属性均为“热证”。清热剂具  相似文献   

8.
[清热祛暑剂 ]土藿香汤 :组成 :土藿香 2 0g ,滇香薷10g ,鸡肝散 15g ,三条筋叶 10g。功效 :祛暑解表 ,化温和中。方解 :方中土藿香、滇香薷辛微温 ,气味芳香 ,以解表散寒祛暑利湿为主药 ;鸡肝散行气除满 ,燥湿化滞为辅药 ;三条筋叶清暑和中 ,兼能化湿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能祛暑化湿和中 ,是清热祛暑之良方。适应证 :暑月乘凉饮冷 ,外感于寒 ,内伤于湿。症见恶寒 ,头重头痛 ,无汗胸闷 ,或腹痛吐泻 ;舌苔白腻、脉浮等。[民族民间药物基源 ]  土藿香 :为唇形科防风草属植物土藿香Anisomelesindica (L .)O .Ktze .…  相似文献   

9.
第七章表里双解剂凡以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或清热药、温里药等为主组成的具有表里同治作用、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攻里解表攻里剂,适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的证候,临床既有表寒或表热的症状,又有里实之症。常用方剂为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等。  相似文献   

10.
治疗“乙脑”毋忘祛湿郭沫元(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莲花337100)关键词乙型脑炎;辩证论治“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暑温与伏暑范畴。临床上多出现暑热炽盛、邪陷心包等危重证候。在治疗上多以祛暑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1.
二、暑温挟湿的病因病机特点与化湿法暑温是夏令感受暑热之邪的时令热性病,多发生在夏末秋初季节。其发病初起即可见到壮热烦渴,汗出等气分症状,并且传变迅速,多见闭窍和动风等变证。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相当于“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感等疾病。暑温虽为阳热之邪,但多挟湿为患,因为暑季多湿,人处湿中故暑温多挟湿伤人,又因暑季气候炎热,人们多喜凉饮冷,所以暑湿之邪又易被寒所遏而成为暑湿挟寒。暑温挟湿证特点是除了有暑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正> 温病的治法很多,目前常归纳为十法,各有其代表方剂及适应范围。以下只谈治疗中几个具体法、方的临证运用。一、辛凉解表法及桑菊饮银翘散的运用(一)辛凉解表法:辛凉解表,是“解表法”之一。它具有轻清透邪,祛邪外解的作用。吴鞠通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旨,在仔细研究叶天士经验的基础上,本初病宜“轻”的原则,又按病变轻重、依法定方,拟订了辛凉解表的轻、平、重三方。其中的轻剂是桑菊饮,为治风热兼  相似文献   

13.
探析清代徐鹤所著《伤暑论》的学术思想。理论方面提出“以暑为温热之总纲”的观点,主张以暑邪统温、热、火等病邪所致之证,倡导三焦分论、治宜合参;临证方面继承古法、创立新方,同时辨驳古今临床谬误,阐明己见。  相似文献   

14.
1 暑邪致病特征 暑为夏季主气.如<素问.热论>云:"后夏之日为病暑."也就是说,非常炎热的天气,使人易犯暑热之病.暑邪犯病,其特点有四:一、暑乃阳邪,其性炎热:凡暑邪致病,则以高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等热盛诸症为特征;二、暑性升散,耗津泄气:暑为阳邪,其性既升又散,若侵犯人体,内则直耗津液而渴饮,外则腠理大开,津自外流而多汗,汗多伤津,气随津散,形成津气两伤之特点,津伤则口渴而多饮,小便短少,气耗则气短而神疲乏力;三、暑易夹湿,阻碍气机:故暑邪致病,易夹湿邪而共犯人体,暑湿阻遏气机,临床可见高热、渴饮、心烦之外,如阻遏脾胃气机,脾不升清,胃难降浊,就产生胸闷呕恶,脘腹痞满,肢体困倦,大便溏泄等症;四、暑邪为病,传变迅速,易扰心神:暑为高热,侵入人体,传变十分迅速,可直接传入心包,加上湿气困阻气机,使心脏鼓动无力,让全身气血运行受阻,临床可见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呼吸很弱,嘴唇、四肢青紫,这就是暑瘟急重症的死厥症,也就是炎热之盛夏,人们常说的中暑急症.如急救不当,就会立死无疑.  相似文献   

15.
许洁  王晞星 《光明中医》2016,(18):2632-2634
《伤寒论》以四方之神来命名方剂,并与风热燥寒相互联系,创造出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皆寓所治之邪和方剂之效义。青龙为东神,故青龙汤为治风邪疗表证之剂,对应大、小青龙汤;白虎为西神,秋属西,故白虎汤以秋金肃杀之气降炎热烦暑,对应白虎汤;玄武为北神,玄武汤即今之真武汤,寒、水属北,故真武汤为治寒、治水之剂。朱雀为南神,热、火、暑属南,故朱雀汤应为治火、热、暑的方剂,对应黄连阿胶汤。  相似文献   

16.
以叶天士《温热论》"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论述为主线,按照肺肝脾同病、风湿热搏结的病变机理,依据临床症状将急性湿疹分解为风邪郁表、热结三焦、湿中伏火3个证型,依据证型特征分别确定透风肃肺、清热凉肝、渗湿健脾3个治则;依据治则要求以辛凉轻宣之剂透风于外,使在表之风邪不得助长内热;以苦降寒凉之剂清热于中,使郁结之邪火不得伤津动血;以甘淡利水之剂渗湿于下,使停蓄之水湿不得郁蒸蕴结,同时强调透风、清热、渗湿并用,辅之以凉血散血、解毒消疹,结合临床实践探究急性湿疹中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16.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答:“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是前人对暑温治法的概括。首用辛凉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由于暑温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一起病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证候,治疗上必须用辛凉重剂的白虎汤以清暑泄热、生津,故曰首用辛凉。继用甘寒暑热病邪易伤津气,暑温容易出现津气耗伤的证候,治疗上必须用甘寒之品以清热、益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药学中,有许许多多祛暑良药。这些中药既能清除暑邪,又能治疗暑邪引起的一些疾病。由于暑邪不仅有耗伤人体气分之特点,并且多挟有湿邪,所以中药祛暑佳品常常为益气与利湿中药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19.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20.
探讨李飞跃教授治疗湿浊内阻型膝痹病经验。认为该病可随病机变化出现脾虚湿盛、夹风、夹寒、夹热、夹痰、夹暑等证候。中药内服辨证论治以祛湿化浊为主,或兼祛风散寒、清热、祛暑为治,亦常采用外敷中药及洗剂、手法治疗。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