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资料 :3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8~ 2 7岁 ,吸入海洛因已达 2 4~ 36月 ,每次吸入海洛因量为0 .8-1 .2 g,均为非注射方法。方法 :应用血液透析 (血透 ) ,采用临时穿刺 A-V通路 ,肝素化方法同一般血透 ,首剂 0 .5 mg/ kg,每小时加用 8mg肝素 ,血流量 2 0 0~ 2 30 ml/ min,透析液流量 5 0 0 ml/ min,透析液温 37~ 38℃。结果 :每例均透析治疗 2~ 3次 ,每次 4~ 5小时 ,隔 2~ 3天透析 1次 ,透析过程中毒瘾消失 ,无戒断症状发作 ,无不良反应出现。讨论 :通过血液透析 ,我们成功地为 3例患者解除了毒瘾而无戒断症状出现 ,可能机理是由于血液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对血透中血钠水平的影响。2006年12月-2007年8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经常发生低血压、抽搐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8-73岁,均按低温、可调钠的方式进行透析,每周2次,每次5小时,透析液温度35℃-36℃,可调钠在透析中采用阶梯式钠模型进行。每50分钟下调一档,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141mmol/L,至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降为135mmol/L。结果透析低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大汗淋漓、打哈欠、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抽搐、严重者意识障碍。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3.
<正>我院透析室3年来对糖尿肾衰患者6例共进行透析200次,取得了较好效果。 6例均为糖尿病肾衰晚期病人,男4例、女2例,其中1例完全失明,1例在透析中死亡,透析时间2-30个月不等,机器为瑞典产Gambro AK-10透析机,醋酸盐透析液。 总结200例次透析我们的体会是:①早期开始透析,并且严格控制高血压,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效的防止营养不良。②高钠透析液(钠浓度140mo1/l)的应用:由于糖尿病患者对透析液中电解质,渗透压、血糖、血容量剧烈变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治疗过程,常合并多个脏器的损害,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1例,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出个体化透析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在减少透析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在我院进行6个月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1例,男148例,女63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6.5岁。血液透析存活10年以上12例,存活5~10年以上46例。原发病:高血压肾病76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9例,糖尿病肾病38例,多囊肾18例,慢性肾炎20例,其它原因不明20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158例,人工血管3例,中心静脉置管37例,直接动静脉穿刺5例,长期留置导管6例。2护理2.1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增加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⑴全部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减少因醋酸盐引起的不良反应。⑵透析次数根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心功能而定,有部分残余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在5~10 mL),尿量较多者,可每周透析2次。患者无尿时,可每周透析3次。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应视具体情况增减透析次数。⑶透析方式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调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致低血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接受常规透析(透析液钠浓度为138mmol/L)和可调钠透析(透析液钠浓度采用先上升后下降型曲线),观察透析中血压及其它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可调钠透析和常规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是19.3%和58.0%,发生低血压17例次(19.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肌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也显著降低。结论可调钠透析可以防治透析中的低血压,并降低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不全低钾血症血液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并发症,因此市售的透析液的钾浓度多在2.0mmol/L~5mmol/L,而近几年随着高龄透析、糖尿病肾病及伴有各种并发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合并低血钾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血液透析病例也逐渐上升。本文通过提高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对合并低钾血症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1月~2004年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1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低钾血症病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8岁~76岁,平均60岁±12岁,透析治疗时间0个月~28…  相似文献   

7.
直接测定废弃血液透析液中尿氯氮的浓度及透析液体积并以此求得每次血透所清除的尿素氮数量是衡量透析清除尿素氮效能的标准。但其操作繁琐 ,不易在临床上普遍开展。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单的测定废弃透析液中尿素氮浓度的方法 ,并同时与直接测定法做一比较。1 资料与方法   2 5例血液透析患者 ,每周透析 2~ 3次 ,透析时间 4~ 6 hr,血流量 2 0 0~ 30 0 ml/min,采用费森尤斯 40 0 8B型血液透析机行碳酸盐透析 ,透析液流量 5 0 0 ml/min。在透析开始后 5min及透析结束时 ,从透析器外膜的透析液流出口留取每例患者的透析液标本 (分别定为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糖和含糖透析液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2例,随机平分为无糖透析液组和含糖透析液组,测定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前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后0~1 h,1~2 h,2~4 h,无糖透析液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7.41%,9.88%,13.58%,含糖透析液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23%,2.47%,3.70%,无糖透析液组患者各时间段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含糖透析液组(P<0.05),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无糖透析液组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P<0.05).结论 含糖透析液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的同时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9.
汪建  王咏梅 《四川医学》2001,22(11):1045-1045
在血液透析中 ,改变透析液钠浓度 ,即使用可调钠的方法 ,预先设置钠浓度变化曲线 ,进行血液透析 ,以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呕吐、痉挛等发生 ,具有明显效果 ,现将其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30~ 60岁 ,平均年龄 4 7.81岁。为我院 1999~ 2 0 0 1年诊断为慢性肾功衰 ,终末期尿毒症患者 ,正规接受每周 2次血液透析 ,经常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痉挛、头痛。1.2 方法 :开始透析液钠浓度 15 0 mmol/ L ,结束可调钠浓度 14 0 mmol/ L,可调钠时间占透析总时间的 60 %~ 80 % ,可调钠程序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行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结果维持血液透析78人,共行2752例次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441例次(15.99%),有10例次(2.27%)需提早结束血液透析。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时预防、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63例,共630例次血液透析.5例次发生低血压,1例次发生心律失常,10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3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例次发生管道凝血,1例次发生出血症状.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1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1例次症状消失,高血压的8例次血压下降20 mmHg~50 mmHg/10 mmHg~30mmHg,2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2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1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例次出血症状及1例次管道血均可继续透析.结论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早发现、旱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63例,共630例次血液透析。5例次发生低血压,1例次发生心律失常,10例次发生症状性高血压,3例次发生肌肉痉挛。2例次发生管道凝血,1例次发生出血症状。经积极处理后低血压的4例次血压升高,可继续血液透析,1例次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心率失常的1例次症状消失,高血压的8例次血压下降20mmHg~50mmHg/10mmHg~30mmHg,2例次血压下降不明显,2例次肌肉痉挛症状消失,1例次肌肉痉挛持续,需结束血液透析,2例次出血症状及1例次管道血均可继续透析。结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节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例共707次透析,其中69例次行高钾透析液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选择每例患者行高钾透析治疗前5次透析共75例次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含钾浓度为3.0~4.0 mmol/L、2.0~2.5 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测定透析前后两组患者K+、Na+、CL-的浓度,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对照组K+浓度明显降低,为(3.03±0.05)mmol/L,且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74±0.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CL-浓度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25%和1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和46.67%(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心率正常和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慌、胸闷及气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若采用3.0~4.0 mmol/L钾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心血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余志华 《华夏医学》2001,14(2):229-229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 ,占透析患者的 10 %~ 30 % [1 ] 。这不仅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降低透析效果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尽早发现、预防和及时处理透析中低血压 ,对维持血液透析治疗 ,提高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透析中心自 1996年 7月至 1998年 12月对 110例患者进行 415 4例次血透 ,其中透析患者次数最多为 40 1次 ,最少为 1次。在总透析 415 4例次中发生低血压 836例次 ,约占透析患者 2 0 .1%。与国外报道的 30 % [2 ] 基本相符。1.2 临床表现 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80~85%的患者血液透析前已有高血压[1]。高血压与心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中一个最危险的死亡因素。因此,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于控制高血压,做好高血压患者的身心护理,提高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l一般资料叨年1月至叨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透析48O0例次,合并高血压者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4~72岁,血压平均在24.5~15.3kPa,最高达28/18kPa,经采用醋酸盐透析液,每周2至3次透析,每次透析4…  相似文献   

16.
周巧玲  杨娟 《吉林医学》2014,(26):5964-5964
目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大约为20%左右,甚至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低血压会使血液透析不充分,影响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效率与质量。而研究血液透析中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预防与护理,并且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分钟使用量为500 ml。患者每周进行2~3次的透析,每次进行4 h,血液流量需要达到150~250 ml,应用肝素为0.3 mg。最后分析高低纳序贯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研究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对患者的严重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低血压会使血液透析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患者透析效果。结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患者采取有效防范与护理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降低低血压的关键,同时也是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现实意义。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是透析常见并发症,比如不能及时处理危机患者生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常需降脂治疗,而降脂药物可并发急性横纹肌溶解症.2012年10月-2015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4例血液净化患者在降脂治疗过程中并发急性横纹肌溶解症,现总结如下,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4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48~50岁.原发病均为慢性肾炎.3例行规律血液透析,每周2次,透析龄2月~6年;1例行腹膜透析,1.5%腹膜透析液2 000 mL×3,透析龄3年.4例均伴高三酰甘油血症,例1、例2及例4伴有高胆固醇血症,例2在18月前发生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入院时4例患者的三酰甘油分别为3.85,3.75,3.00及6.47 mmol/L,胆固醇分别为4.90,5.62,2.88及4.42 mmol/L.肌酶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治疗小儿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小儿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01~2010年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36例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经过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26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死因为多脏器衰竭。透析过程中,共发生并发症25次,其中低血压16次,高血压2次,过敏反应1次,失衡综合征3次,低体温3次。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血液透析能迅速纠正急性肾衰竭患儿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做好血液透析的相关护理,有效预防并及时观察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最好方法之一。透析液是透析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透析液有碳酸氢盐与醋酸盐 ,但不同的透析液在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各有特点。我科根据标准配方 ,制备了碳酸氢盐透析液 ,供临床使用 ,并追踪观察 12 0例次的透析结果 ,现综合分析 ,  相似文献   

20.
谭德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67-2067
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0%~30%,发生速度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超滤困难,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果,使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下降。笔者于近2年内对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74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5例,年龄17岁~84岁,平均年龄47岁,一般2次/周~3次/周规律血液透析,每次4h~4.5h,发生低血压者为52例,占透析总人数的70%。低血压的判断按常规测量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收缩压下降至60mmHg。患者主诉自觉头晕、恶心、胸闷、心慌、便意、后背酸痛、出冷汗,严重时患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困难、不能言语,甚至意识丧失。部分患者的症状十分轻微,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如黑朦、反应迟钝),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无任何症状,直至血压降到极低,甚至是危险水平时才发觉。2常见原因2.1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液透析过程中超滤脱水过多过快,其速度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0.25ml/(kgBW.min)],超滤总量超过体重的6%~7%,就会引起有效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