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Nrf2-ARE通路的报告基因筛选模型,筛选抗辐射复方四物汤加味方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将抗氧化反应元件插入萤火虫荧光素酶载体pGL4.26,构建重组质粒pGL4-ARE,与海肾荧光素酶载体pRL-TK共同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四物汤加味方中刺五加皂苷E、金丝桃苷、五味子乙素等12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对Nrf2-ARE通路的激活作用。结果在四物汤加味方中,白藜芦醇(50μmol.L-1以上)和金丝桃苷(100μmol.L-1以上)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红景天苷也有较好的效果,500μmol.L-1以上可提高诱导表达倍数(P<0.01)。结论白藜芦醇、金丝桃苷、红景天苷是四物汤加味方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c my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 ,经铜离子氧化制备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2 0 0mg·L- 1或同时给予金雀异黄素 10 0 μmol·L- 1诱导不同时间 (1,2 ,4h) ,提取细胞总RNA进行Northernblot杂交。结果 :2 0 0mg·L- 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内皮细胞c mycmR NA在 1h增加为对照水平的 3倍 ,2h增加为对照水平的 3.3倍 ,4h降到对照水平以下 ;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同时给予金雀异黄素 10 0 μmol·L- 1其c mycmRNA表达量在 1h为单独给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 80 % ,2h为 6 0 %。结论 :金雀异黄素能有效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c mycmRNA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补骨脂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和补骨脂素(psor-alen,Pso)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①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μmol.L-1可使MCF-7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升高,增加S期细胞的比例,与10-3μmon.L-1E2阳性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一致。当ICI182,780分别与E2、金雀异黄素、槲皮素、补骨脂素共孵育48 h后,E2、金雀异黄素、槲皮素、补骨脂素的增殖效应被抑制,细胞周期S期细胞数比例下降,G0/G1期细胞数比例上升。②10μmol.L-1槲皮素和10μmol.L-1补骨脂素均上调MCF-7细胞ERα蛋白水平,而对ERβ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当分别与ICI182,780共孵育MCF-7细胞ERα蛋白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产生的类似金雀异黄素促进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VSMC)增殖及cfos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0,30,90μmol·L-1)金雀异黄素预作用hUVSMC2h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g·L-1的MCP1作用30min;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cfos基因的表达;作用48h,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金雀异黄素在低剂量(10μmol·L-1)即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P<0.05),在高剂量(30,90μmol·L-1)才能抑制细胞内cfosmRNA的表达(P<0.01,P<0.01)。结论金雀异黄素能抑制MCP1诱导的hUVSM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7-difluorom+hoxyl-5,4'-di-n-octylgenistein,DFOG)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二氟甲基化或烷基化得到一系列金雀异黄素衍生物。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9个金雀异黄素衍生物较先导化合物GEN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DFOG对A549细胞活性显示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3.9μmol·L^-1。DFOG(2.0、4.0和8.0μmol·L^-1)作用48h的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8.0μmol·L^-1DFOG处理A549细胞48h导致典型DNA梯形条带形成。8.0μmol·L1DFOG处理A549细胞6h、12h和24h,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Bax蛋白表达上升。结论 DFOG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与其增高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素 (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 (ECV 3 0 4)生长的影响和对过氧化氢引起ECV 3 0 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ECV 3 0 4细胞与金雀异黄素 0 .1~ 1 0 0 μmol·L-1共同孵育 2 4~ 96h ,通过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为了观察金雀异黄素对过氧化氢引起ECV 3 0 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细胞分成 3组 ,分别为对照组、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组和金雀异黄素治疗组 ,治疗组ECV 3 0 4细胞先与金雀异黄素 6.2 5~ 1 0 0 μmol·L-1共同孵育 3 0min ,然后模型组和治疗组ECV3 0 4细胞均加入过氧化氢 1 0mmol·L-1孵育 ,3 0min后以MTT法测定OD值 ,以此反映各组ECV 3 0 4的生存情况。结果 :金雀异黄素对于正常ECV 3 0 4细胞生长的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浓度为1 0 0 μmol·L-1时 ,作用 2 4,48h能明显促进ECV3 0 4生长 (P <0 .0 1 ) ,而作用 96h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5 ) ;浓度为 1 0 μmol·L-1时 ,作用48,72h对ECV 3 0 4细胞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P <0 .0 5 ) ;而当金雀异黄素浓度降低为 0 .1 ,1 μmol·L-1时 ,对ECV 3 0 4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过氧化氢 1 0mmol·L-1可使ECV 3 0 4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 <0 .0 5 ) ;预先给予金雀异黄素 2 5 ,5 0 ,1 0 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香港远志黄酮类成分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现代分离鉴定技术分离香港远志中黄酮类成分;96孔板培养PC12细胞24h加入100μmol的受试样品(以维生素C为对照),培养24h后加入400μmolH2O2作用2h。使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自动酶标仪在570nm波长下测定各孔吸光度。结果:香港远志中黄酮类成分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芒果苷、香港远志黄酮A、香港远志黄酮B具有一定的对H2O2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活性。结论:本实验可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筛选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观察山萘黄素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其酶动力学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 P]ATP的32 P的放射性活性来检测CK2的活性。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山萘黄素,观察其对CK2的抑制效果;通过固定酪蛋白浓度为2g·L- 1 ,ATP浓度为1 0 ,2 0 ,4 0和80 μmol·L- 1 或固定ATP的浓度为1 0 μmol·L- 1 ,改变酪蛋白浓度( 1 ,2 ,4和8g·L- 1 ) ,观察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 山萘黄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活性(IC50 =1 .9μmol·L- 1 )。抑制作用强于已知的CK2抑制剂白杨素、桑色素和金雀异黄素。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山萘黄素与ATP(Ki=1 .1 μmol·L- 1 )及酪蛋白(Ki=3 .1 μmol·L- 1 )均呈非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初步的化合物结构分析表明,2′和3位上的羟基对山萘黄素及芹黄素发挥其抑制效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结论 山萘黄素是一种新的体外蛋白激酶CK2的有效抑制剂。黄酮类CK2的抑制剂可能通过不同的位点作用于CK2 ,这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芹菜素、木犀草素、白杨素、高良姜素、山奈酚、黄芩素6种结构相近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肝毒性物质诱导的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保护肝细胞损伤活性的强弱进行比较及结构分析。方法培养的L-02细胞及小鼠原代肝细胞分别给予10mmol·L~(-1)四氯化碳(CCl_4)、500μmol·L~(-1)牛磺酸脱氧胆酸(TDCA)、2μmol·L~(-1)川楝素(toosendanin,TSN)和25μmol·L~(-1)千里光碱(senecionine,SENE)诱导细胞凋亡。6种黄酮类化合物(100μmol·L~(-1))分别与细胞预孵15min后,加入肝毒性物质,48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种肝毒性药物都能明显降低肝细胞的存活率(P<0.01)。黄酮类化合物处理后,黄芩素和山奈酚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肝细胞损伤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P<0.01)。其他4种黄酮类化合物对肝细胞存活率无显著作用。结论黄芩素和山奈酚具有抑制肝毒性物质诱导的L-02细胞和小鼠原代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有潜在的抗氧化保肝活性,而芹菜素、木犀草素、白杨素、高良姜素无明显的拮抗肝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旋尼汀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培养的新生乳大鼠心肌细胞制备H2O2200μmol.L-1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200μmol.L-1模型组、左卡尼汀(0.3,0.6及1.2 mmol.L-1)组、左卡尼汀1.2 mmol.L-1+H2O2200μmol.L-1组。左卡尼汀0.3,0.6和1.2 mmol.L-1作用1 h后加入H2O2200μmol.L-1培养12 h,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测定胱天蛋白酶3表达;用试剂盒方法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左卡尼汀1.2 mmol.L-1作用5 min后加入H2O2200μmol.L-1,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监测5 min的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结果 H2O2200μmol.L-1作用于心肌细胞12 h能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左卡尼汀0.3,0.6和1.2 mmol.L-1能够不同程度的逆转由H2O2所致的损伤,使SOD活性明显增加,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左卡尼汀1.2 mmol.L-1作用最强,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胱天蛋白酶3表达(P<0.01),明显降低H2O2引起的[Ca2+]i瞬间变化升高(P<0.01),但对于H2O2引起无钙血清培养的心肌细胞静息钙升高无影响。结论左卡尼汀能够抑制由H2O2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该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细胞膜和减轻钙通道的损害、纠正[Ca2+]i瞬变失调及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于皮层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200μmol·L-1H2O2处理皮层神经元造成神经元的氧化损伤,用LDH活性检测细胞死亡,MTT测定线粒体活性,荧光分光检测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ROS的积累以及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变化。结果20μmol·L-1的木犀草素能有效的保护H2O2导致的神经元死亡,有效维护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活性,减少细胞内ROS的累积,并能通过提高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有效对抗氧化损伤,同时对于H2O2造成的过氧化氢酶活力和谷胱甘肽含量的急剧下降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结论木犀草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对抗神经元氧化损伤的保护剂,它很可能通过维持线粒体的活性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并通过提高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水平,增强神经元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H_2O_2预处理对多巴胺损伤PC12细胞的适应性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2O2预处理对多巴胺(dopamine,DA)损伤PC12细胞的适应性保护作用。方法透射电镜、Hoechst染色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观测细胞凋亡,MTT代谢率法观察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状态,Rh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50μmol·L-1DA作用PC12细胞24h后,电镜可观察到PC12细胞体积缩小,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等细胞凋亡征象。Hoechst33258染色显示,DA(50μmol·L-1)作用24h后,经H2O2预处理的PC12细胞的凋亡量较未预处理的明显减少。50、100和200μmol·L-1DA作用24h后,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9±1.8)%、(40.5±6.4)%、(88.1±3.9)%,而经H2O2预处理的PC12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下降至(4.9±2.9)%、(12.0±1.4)%、(61.5±3.4)%(P<0.01)。20、40、80μmol·L-1DA作用细胞24h后,细胞MTT代谢率明显下降,而H2O2预处理抑制20、40、80μmol·L-1DA引起的PC12细胞MTT代谢率的下降(P<0.01)。50μmol·L-1DA作用24h后,PC12细胞的平均Rh123荧光强度由正常对照的(46.87±0.33)下降至(4.39±2.93),而经H2O2预处理的PC12细胞,其平均Rh123荧光强度仅下降到(10.50±0.28),下降程度明显减轻(P<0.01)。结论H2O2预处理对DA损伤PC12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 in,Cur)对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peptide-(25-35),Aβ25-35]诱导体外血清饥饿培养的PC12细胞周期异常与凋亡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5μmol.L-1Cur预处理同步于G0期的PC12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5μmol.L-1Aβ25-35处理0~20h,用RT-PCR和Western blot从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p21、CDK4、E2F1、bax的表达。结果与Aβ25-35诱导组比较,Cur保护组p21mRNA和p21蛋白的表达增加;CDK4、E2F1、baxmRNA和CDK4、Bax蛋白的表达降低。结论Cur可能通过上调p21的表达,下调CDK4、E2F1、bax的表达,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周期异常与凋亡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0703(雌二醇衍生物)对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α和β)的选择性激活作用。方法将报告基因质粒pTAL-SEAP-ERE和校正质粒pSV-β-gal共转染已稳定转染了雌激素受体α/β的人胚肾细胞(HEK293),加入E0703进行报告基因的诱导表达。采用EMSA试验观察E0703对ERα与雌激素反应元件(ERE)的结合增强作用。结果E0703对ERα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最低激活浓度为10-8mol·L-1),激活强度略低于E2;E0703在10-10、10-9、10-8、10-7mol·L-1浓度下对ERβ没有激活作用;EMSA试验证明,E0703能够增强ERα与雌激素反应元件的结合增强作用。结论E0703对雌激素受体α具有选择性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通过拮抗hPXR对P-gp基因(MDR1)、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在LS174T细胞中,采用瞬时共转染报告基因实验研究白藜芦醇对PXR介导的MDR1的转录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应用Real-Time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白藜芦醇作用24 h后对利福平诱导的P-gp基因和蛋白变化的影响,罗丹明转运实验考察P-gp活性的变化。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5和50μmol.L-1白藜芦醇可通过拮抗PXR将利福平对MDR1的诱导作用由4.70倍分别降至1.76倍和0.69倍(P<0.01),在过表达hPXR的LS174T细胞中,50μmol.L-1白藜芦醇可以将利福平诱导的MDR1 mRNA水平由1.8倍降至1.3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也可降低利福平诱导的P-gp表达。此外,罗丹明转运实验显示,25和50μmol.L-1白藜芦醇可以将利福平抑制的累积量由77.7%升至91.7%和95.1%(P<0.05),表明白藜芦醇可降低利福平诱导的P-gp活性。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拮抗PXR而影响P-gp的基因、蛋白表达及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HepG2细胞葡萄糖激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0,5,15,45,100μmol.L-1)以及作为阳性对照的生物素[1,2]组作用24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葡萄糖激酶活性及其mRNA的表达、葡萄糖激酶下级产物糖原含量。结果小檗碱浓度低于5μmol.L-1时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在15μmol.L-1浓度以上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葡萄糖激酶的活性随着小檗碱的浓度增加而提高,而且HepG2细胞糖原含量以及葡萄糖激酶mRNA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也与小檗碱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小檗碱能够提高HepG2细胞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和葡萄糖激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基于报告基因和干扰素 α(Interferon α)信号通路的药物筛选模型,用于筛选具有IFN α样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 构建带有ISRE(IFN αstimulatedresponseelement)靶序列和报告基因的诱导性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入血管内皮细胞 (ECV304 )中,筛选报告基因碱性磷酸酶(SEAP)表达受IFN α诱导的阳性克隆。选取相关的细胞因子干扰素 β、干扰素 γ和生长因子甲状旁腺素(PTH)进行模型特异性考察。结果 ECV304细胞中SEAP的表达受IFN α的诱导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IFN α的最高诱导表达率是IFN β最高诱导表达率的 9 0倍、IFN γ的 8 8倍、PTH的 9 1倍,具有相对特异性。IFN α对ECV304细胞无增殖作用。本方法的Z' 因子为 0 8,说明此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结论 本模型的SEAP基因表达水平能够被其特异性配体强诱导表达,利用此模型在 96孔板上用化学发光法测定SEAP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可筛选具有IFN α样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干预肥大心肌细胞代谢途径转化防治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Ⅱ(0.1mol.L-1)诱导培养小鼠心肌细胞肥大,在三气孵箱中进行缺氧/复氧处理模拟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前,分别给予无药物干预及DCA(1mmol.L-1)、TMZ(5μmol.L-1)、LC(50μmol.L-1)、AA(10μmol.L-1)预处理。葡萄糖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率采用放射性计数法测定。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活性。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数。结果结果表明,缺氧12h及复氧4h后肥大心肌细胞葡萄糖氧化代谢率均显著降低,而脂肪酸氧化代谢率显著升高,DCA、TMZ、LC均可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后葡萄糖氧化代谢的下降,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后葡萄糖氧化代谢的升高,AA使缺氧/复氧后肥大心肌细胞葡萄糖氧化代谢率的进一步降低和脂肪酸氧化代谢率进一步升高。同时,DCA、TMZ、LC均可明显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AIF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抑制细胞色素C和AIF蛋白的核转位,抑制caspase-3活性,而AA作用相反。DCA、TMZ、LC明显抑制缺氧/复氧后肥大心肌细胞凋亡率,而AA作用相反。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干预肥大心肌细胞代谢途径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蛋白表达、释放有效防治肥大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