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管支气管内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18例经纤支镜及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CPR)、M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SCT轴位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均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有一系列的表现征象,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受累范围的测量等有很大帮助,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介入治疗前的定位和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18例经纤支镜及手术证实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容积扫描数据预处理后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CPR)、MIP、VR、SSD及CTVE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SCT轴位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均明确显示支气管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轴位图像还可显示肺内伴随表现。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有一系列的表现征象,MSCT及其三维重组图像对病变的定位,受累范围的测量等有很大帮助,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介入治疗前的定位和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在工作站得到仿真支气管图像,采用螺距1.35,重组间隔1mm,重组层厚1.25mm。其中35例为中央型肺癌、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支气管良性肿瘤经病理证实,1例支气管异物经临床证实。所有图像均经2名熟悉气管支气管解剖的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35例中央型肺癌CTVB表现为气管支气管腔内结节状或丘状隆起者22例,狭窄13例,以上35例中央型肺癌横断面CT均显示病变部位支气管壁呈不同程度增厚。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CTVB均表现为支气管腔狭窄,横断面CT显示管壁增厚,管壁增厚范围长。3例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CTVB表现为腔内结节,横断面CT无相邻支气管壁的增厚。另1例支气管腔内异物CTVB表现为支气管腔内隆起性阻塞,横断面CT无相邻支气管壁的增厚。CTVB可以越过狭窄部位对远端支气管进行观察。结论多层螺旋CTVB可以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的形态,结合横断面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了解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征象。材料和方法分析35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CT资料,重点观察 气管支气管管腔和管壁的形态学改变。结果CT示气管支气管结核管腔变窄,管腔表面不光滑和腔内结节状突起,管腔 扭曲变形;管壁增厚,密度增高,僵直和钙化。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CT有一系列表现征象,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 仍是无创性评价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及治疗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轴位图像表现,并对在工作站获取的薄层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SSD)3种方法后重建。结果共有49处气管受累,主支气管2例,右主支气管4例,左主支气管3例,右肺上叶支气管15例,左肺上叶支气管12例,右中叶支气管4例,右肺下叶支气管5例,左肺下叶支气管4例。CT表现为支气管阻塞12例,支气管腔狭窄18例,支气管壁增厚13例,支气管壁钙化6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钙化27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明确显示病变的发生部位及支气管腔狭窄或阻塞,有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及治疗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支气管纤维镜及临床、病理最终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所有数据均发送到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7例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5~61岁,中位年龄47岁。CT横段位及三维重建技术显示:病变范围长,呈连续性,累及气管2例,累及主支气管4例,累及叶、段支气管达7例,管壁增厚钙化为主,管壁钙化以支气管明显,钙化主要表现为块状或长条状。气管及支气管管腔明显狭窄,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继发肺部阻塞性炎症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通过立体、多方位观察气管及支气管情况,明确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受累范围,了解管壁、管腔情况,可为临床及放射科医生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对准确诊断该病起至关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气管支气管非肿瘤性少见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支气管纤维镜活检病理确诊为气管支气管非肿瘤性少见病变,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所有数据发送至重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6例病例中,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6例,男女各3例,中位年龄51岁;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4例,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25岁;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6例,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48岁;在CT多平面重建工作站重建后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显示病变主要以管壁增厚钙化为主,病变呈连续性,管壁钙化以支气管明显,管腔明显狭窄;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变显示气管前壁及两侧管壁增厚及结节样钙化影突入管腔内,钙化主要位于粘膜上并突入气管支气管管腔内,管腔狭窄不明显;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以气道多发炎性水肿增厚为主,管腔可见明显连续性狭窄,管壁可见小点状钙化,管壁内侧相对光滑,病变多数弥漫,以气管病变明显;继发肺部阻塞性炎症9例,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5例,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发性软骨炎3例,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大气道非肿瘤性少见病变中可直观、多方位观察管壁、管腔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对于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临床初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CT常规横断面扫描,使用随机软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组为三维支气管立体图像,分析CTVB对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30例中,肺癌16例,CTVB表现为:支气管管腔内不规则狭窄,管壁不光整;炎症6例,CTVB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似水肿样改变;多软骨炎5例,CTVB表现为:支气管管腔狭窄无隆起,管壁尚光滑;气管内异物2例,CTVB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呈完全隆起样阻塞,管壁光滑;正常1例,CTVB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管腔通畅,管壁光滑。与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比,CTVB在气道广泛狭窄、气道异物、腔外病灶所致的气管形态改变的诊断上与纤维支气管镜高度一致。结论 64排CTVB可以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的形态特征及腔外病变所致管腔形态改变,结合横断面CT扫描对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支气管壁增厚及显示能力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  5 0例拟诊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 ,采用直接增强扫描 ,在工作站得到支气管的多平面图像 (MPR) ,螺距 1 35 ,重建间隔 1mm ,重建层厚 1 2 5mm。其中 4 2例中央型肺癌与 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及 2例支气管腔内良性病变均经病理证实。所有图像均由 2位放射科医师观察记录肺叶、段支气管管壁的厚度 (T)及管壁增厚的长度 (L)。结果  (1)MPR 4 2例中央型肺癌的叶、段支气管管壁厚度平均为 14 5mm ,管壁增厚长度平均为 2 5 2mm ,其T/L比值为 0 5 8。 (2 )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管壁厚度及管壁增厚长度MPR与横断面CT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为P <0 0 5、P <0 0 1)。(3) 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T/L比值为 0 17。 (4 ) 4 2例中央型肺癌与 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管壁厚度、管壁增厚长度及T/L比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为P <0 0 5、P <0 0 1、P <0 0 1)。结论 (1)螺旋CTMPR技术对支气管壁的显示是横断面CT的重要补充。 (2 )T/L比值有助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癌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肺癌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将重建后的扫描数据传输至同机工作站,利用机内图像分析软件形成CTVB图像。结果:CTVB共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59处,主要病理改变为管腔闭塞(15处),管腔狭窄(9处),管壁不规则,僵硬(5处),外压性改变(6处),管腔内肿物(6处),管腔内水肿及炎性分泌物(14处),肺癌术后支气管残端(4处)。结论:CTVB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显示气管支气管多种病理改变,合理选取CT阈值可提高CTVB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的大范围薄层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支气管结核和痰查结核菌阳性的病人98例。用多层螺旋CT作3mm层厚扫描,最小密度投影、计算机容积摄影、CT仿真内镜后处理。采用盲法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对照。结果 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主要是支气管阻塞或狭窄。支气管阻塞13处(9.6%);支气管均匀狭窄27处(19.8%);支气管不均匀狭窄96处(70.6%)。病变发生在主支气管31处(22.8%);叶支气管81处(59.6%);段支气管24处(17.7%)。同一病人多处受累者为56例(51.7%)。多层螺旋CT对支气管结核诊断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63.2%;准确度为84.6%。结论多层螺旋CT多功能组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率,与纤维支气管镜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许彪  陈刚  韦璐 《放射学实践》2007,22(1):54-5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低张水灌肠技术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和/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拟诊大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严重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低张+水灌肠+体位扫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阅片,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肠壁厚度及分层情况,病变强化特征,浆膜面改变,肠周脂肪间隙,邻近血管,淋巴结及远处脏器。防止遗漏小病灶。以术后病理TNM分期为金标准,采用诊断性试验,判断MSCT对大肠癌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70例大肠癌MSCT全部检出,病变位于升结肠1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21例,直肠31例。本组61例低张水灌肠效果满意,较好显示病变部位、形态、长度及肠壁侵犯深度,9例肠管未充分扩张,肿瘤境界显示不满意,其中升结肠3例.肝曲结肠1例,直肠下段5例。病变处肠壁不规则增厚,部分肿块形成,最大约12.5cm×10.3cm。病变最长约15.0cm。病变不同程度强化.明显强化者占82.86%(58/70),强化幅度平均为(43.5±15.7)HU。大肠癌TNM分期准确度为87.14%(61/70).其中T分期准确度为88.57%(62/70)。N分期准确度为87.14%(61/70),M分期准确度为90%(63/70)。结论:MSCT低张水灌肠技术能较清楚的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长度、肠壁浸润深度。对大肠癌术前分期准确度较明显提高。但对于升结肠近端及直肠下段肿瘤病变显示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的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的MSCT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5.
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瑜  陈爱华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3):298-301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23例,均行X线平片、MSCT平扫及CTA检查,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MPR、MIP、VR),分析本病在MSCT检查中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肺隔离症位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7例。表现为肺野内实性肿块者11例;囊性病灶者8例,其中1例为单囊;表现为团片状病灶者3例;表现为单纯主动脉分支与下肺静脉吻合1例。2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19例发自胸主动脉,4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MSCTA各种后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准确、直观地显示隔离肺组织的供血动脉,MSCTA可以作为目前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