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加压注射治疗脑血管病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丙选  林庆民 《临床荟萃》1992,7(8):376-378
  相似文献   

2.
颈部半介入术治疗脑血管病两种穿刺法的护理成本及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颈部半介入术治疗脑血管病两种穿刺方法的护理成本和效果。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头皮针组即采用头皮针垂直进针见搏动性回血后固定;留置针组即采用静脉留置针与颈内动脉成45~65°角进针见回血后放平针头再进针少许退出针芯,将针管全部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固定。结果留置针组的护理成本低于头皮针组;两种穿刺法引起的药物外渗、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及重复穿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留置针法可降低护理成本,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脑梗死发病率最高,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80%以上,脑缺血数分钟即可造成功能障碍,持续缺血数小时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神经损害,并由此危害患者生命及导致残疾。我院于2004年11月~2006年3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应用准介入术颈动脉穿刺注射,给药治疗共穿刺900次,现将配合与护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80例中,男138例,女42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34岁,平均年龄59岁。2护理2.1术前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准介入技术经颈动脉注入相应的药物,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本院神经内科474例行全脑血管介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术中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本院神经内科474例行全脑血管介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术中护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对于恢复期瘫痪肢体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很少。大多数患者主要是通过患侧肢体的功能练习和 /或继续静脉滴注药物来得到肢体的逐渐康复。有些病人康复较困难 ,尤其那些肢体偏瘫程度较重的 ,或缺乏坚强意志与恒心的病人。我科自 1 997年以来采用颈动脉注射血管扩张药物的方法来治疗恢复期的病人 ,收到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发病 2周 ,病情稳定 ,临床意识清楚 ,瘫痪侧肢体肌力在 3级以下 ,其伸直上抬与床面所成角度小于 4 5度的病例 2 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5例 ,年龄 3 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始终是研究工作的重点,而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更是成为国内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临床确诊的2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32例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术的护理体会,主要术中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监测脉搏、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认为术中对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配合手术医师的操作是保证手术顺利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王晓艳  王春雷  唐浩 《临床医学》2010,30(10):92-93
目的应用超声方法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测价值及其性质意义。方法对115例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情况的超声检查,并对各组病例颈动脉斑块的情况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1.7%(94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8%(9例),缺血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7%(其中软斑发生率33.1%)高于非缺侧48.5%(其中软斑发生率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发生高血压病的比例85.1%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57.1%(P〈0.05)。结论高血压病在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居多,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而性别、烟酒史可能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电力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研究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及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果。并对比两组间内中膜厚度、平均峰值流速等指标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依次为95.35%、85.71%、97.62%、75.00%和94.00%。对确诊患者狭窄程度诊断总符合率为95.35%。试验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平均峰值流速、阻力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确颈动脉斑块分布情况,并能精准判定狭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操作方法、不良反应与防范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总结1993年9月~2007年9月以来准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病的60 000次操作过程及体会。结果:1次穿刺成功56 000次,2次以上穿刺成功3 990次,穿刺失败10次,出现颈部血肿4次,局部硬节15次,抽搐30次,胸闷10次,药物过敏1次,治疗过程中无病情加重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与禁忌证,注意正确技术操作,加强护理,临床应用准介入技术,是治疗脑血管病又一简单、高效、安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单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主要指标。材料与方法:分析200例脑卒中颈动脉超声检查资料,分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TIA组和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对照组与脑梗死、TIA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PSV/EDV均呈下降趋势,血管阻力指数PI,血管搏动指数RI均呈上升趋势。而血流量VOLUME以脑梗死组下降最明显。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内-中膜厚度、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脑卒中筛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颈动脉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颈动脉注射溶栓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为患者缩短疗程 ,降低住院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为远期预后及近期治疗显示出广泛的前景。方法 :对 10 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取大脑病灶侧经颈动脉为进针处 ,加压注射溶栓、抗凝、抗纤溶、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促进神经元新生的中西药物。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对照组。在治疗学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出了一个新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5—10~2006—05采用颈内动脉外翻内膜剥脱术(e—CEA)新术式,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6例,效果满意,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58~75(平均66,8)岁。病程3,5个月~12,5a,平均3,6a。伴有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1例。病变部位:左侧4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症状(TIA)2例;肢体无力、轻瘫3例;反应迟钝、言语不利2例,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者1例。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因学基础,2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随着介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困难的护理及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脑卒中患者约 51 %有吞咽障碍〔1〕,主要是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和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 /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吞咽障碍影响进食 ,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 ;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危及生命〔3〕。因此 ,及早对患者的吞咽困难进行评估 ,有针对性地指导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治疗 ,是至关重要的〔4〕。1 临床表现进食及饮水时出现呛咳 ,液体从鼻孔流出 ,食物不能向咽部移动 ,食物及唾液常滞留于口腔。重者常张开口流涎 ,不能讲话和吞咽。假性球麻痹症状与真性球麻痹相似 ,但讲话困难比吞咽困难更…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多数由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也是引起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Carotid Stenting)是借助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靶血管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具有选择性高、创伤小、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的优势[2].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成熟和脑保护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应用越来越多,其护理亦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3].为此,将我院2001年10月至2009年12月28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施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中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