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前门静脉栓塞术可使未被栓塞的肝叶代偿肥大,能提高残留肝的功能,为了证实上述观点,取Wis-tar鼠作实验,随机分成3组:门静脉结扎一肝切除组(PVL-H)在全麻下部腹.结扎供应左外侧叶和中叶的门静脉支,另两个对照组同样显露门静脉支但不予结扎(NPVL组)。7天后,3组反映肝功能的一系列指标基本达到平衡,均无明显差异,此时进行第二次手术。PVL-H组与NPVL-88%肝切除组(NPVL-88%)均切除88%肝组织,即肝左外侧叶、中叶和右外侧叶,仅留下层叶,NPVL-67%肝切除组(NPVL-67%)仅切除肝左外侧叶和中叶。整个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PVL)二步肝切除术(ALPPS)大鼠模型。方法:将健康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PVL组、ALPPS组、假手术组。PVL组行肝左外叶、左中叶、右叶门静脉分支结扎及尾状叶切除,保留肝右中叶分支;ALPPS组在PVL组手术的基础上,将肝左中叶与右中叶在缺血带处离断;假手术组仅游离出门静脉各分支,不结扎。检测大鼠术后肝再生率(HRR)、肝功能情况,以及肝左中叶病理损伤程度与肝右中叶Ki-67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LPPS组、PVL组术后各时间点肝右中叶HRR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第4、7天ALPPS组肝右中叶HRR明显高于PVL组(155.96%vs.118.15%;174.86%vs.133.55%,均P0.05)。PVL组术后早期肝功能指标好于ALPPS组(均P0.05),但后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LPPS组术后第1天肝左中叶坏死明显多于PVL组;ALPPS组肝右中叶Ki-67表达第2、4天明显高于PVL组(85.36%vs.61.84%;43.40%vs.29.06%,均P0.05)。结论:ALPPS与PVL均能促进肝再生,并且ALPPS比PVL能更快的促进肝再生;成功建立大鼠ALPPS模型,为研究ALPPS肝再生机制及相关并发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手术方法结扎门静脉分支,观察对侧肝脏的再生状态。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结扎组和假结扎组,在乙醚麻醉下行门静脉左支结扎和假结扎手术,分别在术后第1、2、3、7及14d用乙醚麻醉动物,心脏采血检测血清ALT值,取出肝脏后称重量;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数肝细胞核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在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血清ALT值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在术后第1d升高(P〈0.01),但在第2d开始恢复正常;②肝脏重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细胞核分裂指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升高,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④PCNA阳性细胞计数结扎组与假结扎组比较,术后第1~3d明显增多,第2d达高峰,第3d有所减少,但仍高于假结扎组(P〈0.01),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①大鼠门静脉左支结扎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重量;②大鼠75%肝叶的门静脉分支结扎不影响肝功能,是安全可行的;③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可以作为研究肝脏再生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常正规肝叶切除时控制门静脉及肝静脉出血的方法是使用血管钳和结扎。由于上述静脉血管在肝外走行短且管径宽大,单纯结扎易滑脱或损伤管壁。为此,作者根据Voyles等所介绍的利用血管钉合器结扎肝右静脉的方法,总结了80例广泛肝切除使用血管钉合器的经验。作者提出,肝叶切除前先控制肝门血管,结扎拟切除侧的肝左或肝右动脉并切断。游离胆总管牵扯于一侧显露其后方的门静脉并游离。肝外右侧门静脉常有一后下小分支需先分离结扎。根据血管管径选择合适的血管钉合器,由拟切断的门静脉左支或右支的深  相似文献   

5.
肝尾叶位于肝门的后方.围绕肝后腔静脉。根据23具尸体的肝腐蚀标本,Kunmon于1985年将肝尾叶分为尾本叶、腔静脉旁和尾叶突3个部分,尾本叶位于下腔静脉的左侧,闭塞的静脉导管沟组成其内侧缘;尾状突位于主门静脉、右门静脉支和下腔静脉之间;腔静脉旁部分位于下腔静脉的前方,向头部伸层而抵达大肝静脉的根部。1~2支左门静脉分支供应尾本叶,1支右或后门静脉支灌注尾状突,1~3支右或左门静脉支供应腔静脉旁部分,动脉和胆管的走行大致相同。单-肝尾叶切除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测C57BL/6J小鼠肝脏的解剖及建立70%、90%标准肝部分切除模型。方法60只成年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3组。A组小鼠称量体质量、全肝质量及各肝叶质量,计算全肝质量/体质量比、70%和90%肝比例。采用直视下分步单纯丝线结扎肝脏解剖功能单位后再切除肝叶的方法,B组行70%肝切除;C组行90%肝切除。观察术后动物生存情况。结果小鼠全肝质量为(1.325±0.029)g,体质量为(26.5±1.14)g,左外侧叶质量为(0.433±0.041)g,中叶为(0.411±0.035)g,右前叶为(0.140±0.011)g,右后叶为(0.175±0.015)g,尾状叶为(0.099±0.006)g,全肝质量/体质量比为(4.92±0.13)%。肝左外侧叶与中叶之和约占全肝比重的70%;仅剩余尾状叶则切除肝比重约为90%。B组和c组手术成功率为100%,B组术后1周动物存活率为100%,C组术后1d存活率为30%(6/20),2d存活率为0。结论本研究首次明确小鼠各肝叶比例。采用直视下分步单纯丝线结扎肝脏解剖功能单位后再切除肝叶的方法,极易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70%和90%标准肝部分切除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987-2008年344例通过肝门H沟中阻断肝叶、肝段或肝亚段入肝血管分支施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和大小分别实行大型肝切除(66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6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7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 (1)术后病死10例(2.9%),其中死于肝衰8例,出血2例;(2)肝细胞癌病人(n=200)术后生存11~20年10例,7年4例,5年19例,5年生存率18.3%(33/180).肝内胆管癌(n=13)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n=14)生存13、6、4年各1例.胆囊癌(n=12)生存1/2~1年.良性肝病(n=92)切肝后皆痊愈.7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 (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该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范围,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可以满足各种肝病肝切除要求,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巨大肝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巨大肝癌的治疗经验。方法:①右叶肝癌阻断右肝动脉夔门静脉右支;②中叶肝癌阻断右前支肝动脉、门列脉右前支,切断左内支肝动脉及门静脉左内段2 ̄5个分支;③左叶肝癌切断左内外支肝动脉,事肝左动脉及门静脉左支。结果:全组90例,术后生存87例,5、4、3、2、1年和〈1年的生存率依次为17.7%、18.0%、28.6%、53.0%、82.4%和17.5%。手术死亡3例。结论  相似文献   

9.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附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5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Ⅲa型16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右半肝+右侧尾状叶切除7例,行联合右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左支吻合1例。Ⅲb型19例,行肝门部胆管切除8例,行联合左半肝+左侧尾状叶切除9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行联合左半肝+尾状叶切除、门静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肝固有动脉分叉部切除主干右支吻合1例。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13个月。肝门部胆管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为37.5%,联合肝叶切除病例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率73.7%,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均获术后病理根治性切除。肝门部胆管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6%。3例联合肝叶切除+血管切除病例术后均无胆肠吻合口漏、肝断面坏死、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肝叶切除,必要时行受累分叉部血管切除重建,有益于提高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患者分属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右半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1例;右半肝切除+门静脉右支起始部切除重建5例;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1例及左半肝切除+尾状叶左侧切除+门静脉左支起始部切除重建3例.结果 10例Ⅲa、Ⅲb、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半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根治联合性手术,无术后死亡.1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0%、20%.结论 采用半肝切除血管切除重建能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1.
术中B超扫描有助于开展解剖性肝切除(尤在肝细胞癌和肝硬化病人)而无死亡率或重大并发症,并可指导外科医生一步一步地进行肝实质解剖。作者介绍一种新技术,由B超扫描校正在肝段切除时正确结扎肝内门静脉分支的位置。剖腹后完成肝脏的游离操作,在邻近拟切除处标点的门静脉支穿刺作肝段染色。在间歇阻断血流的情况下,开始肝切除。术中超声扫描显示切除线为一高回声线,由于面对肝切面所拘集的气泡和血块所致,这一高回声线可指导手术医生进行正确方向的解剖。暴露Glisson鞘,并予骨骼化,用一线牵引血管和提起,使门静脉支牵张,其牵…  相似文献   

12.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犬肝脏解剖学特点,探索建立改良的犬同种异体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方法对15只杂交犬的肝脏进行活体和尸体标本的解剖观察。结果犬肝共分7叶,门静脉分左右支进入肝脏,门静脉左支供应约70%肝组织(Ⅰ、Ⅱ、Ⅲ、Ⅳ、Ⅴ叶),门静脉右支供应约30%肝组织(Ⅵ、Ⅶ叶),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右支后5 min左右门静脉压力达到峰值,并迅速回复至门静脉正常压力值上限范围内;肝动脉和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进入各肝叶;左肝静脉粗大,可以作为肝静脉重建的流出道,其余3~6支肝静脉可以分别结扎,肝后下腔静脉易于与肝脏分离。结论犬肝的解剖学特点适宜于建立改良的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1部分肝切除的5个步骤1游离肝脏(切断韧带);2阻断第一肝门及其分支(肝蒂);3断肝实质;4阻断第二肝门及其分支;5阻断第三肝门。所有不同种类的肝切除的区别在于这5个步骤的先后次序。2注意事项1阻断第一肝门的位置与结扎第一肝门分支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例如肝内结扎第一肝门分支。2同样,阻断第二肝门的位置与结扎第二肝门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例如肝外控制右肝静脉。3第一肝门结扎时可整个结扎后,分别结扎G动li脉sso分nia支n蒂,或把Glissonian鞘拉开、门静脉  相似文献   

14.
肝部分切除后可见肝明显增生,但文献很少涉及后者在胆汁分泌中的影响,作者的研究目的是了解部分肝切除鼠中,胆盐动力学的生理变化及胆汁分泌与肝再生的关系。取Sprague-Dawley雄鼠,分成3组,每组8只。第1组行75%肝切除,保留右前后叶;第2组行50%肝切除,保留中叶及右后叶;第3组仅剖腹供作对照.均作胆总管插管,测术后1、3、5、7和9天胆汁总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癌(ICC)仅次于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本文分析20例 ICC 的切除效果,讨论合理的手术治疗。1980~1990年共治疗20例 ICC,分成肿块型和浸润型两组,每组10例.平均年龄61.4岁(40~78岁),男女之比为14∶6.治疗在肿块型病人中,4例做扩大右肝叶切除,1例右3段切除,1例扩大中央二节段切除,1例左肝叶切除,3俩次节段切除。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3例在切除前行门静脉分支检塞,5例手术前后给化疗和放疗。在浸润型病例中,6例行左肝叶切除,3例扩大右肝叶切除,1例次节段切除,8例还行尾叶切除,6例行肝外胆管切除。4例行门静脉分支栓塞,2例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肝门部胆管癌伴梗阻性黄疽患者多施行肝大部切除,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高。研究表明,肝切除程度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肿瘤范围选择性地施行肝切除,在达到治愈性切除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限制切肝量。作者报告了施行.Couinaudl段和IV段肝切除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首先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肝动脉和门静脉,尽可能向下分离胆管至胰腺部,将肝外胆管、淋巴结以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它疏松组织一并整块切除,保留肝动脉和门静脉。分离结扎发自门静脉左文和右支以及肝左和肝右动脉的所有小分支,它们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观察幼猪供肝的解剖学特点,总结辅助性部分肝移植供肝修整分割经验。方法16头幼猪供肝灌洗取出后于体外进行解剖学观察,借用探针条探查肝动脉和胆管,用刮扒水洗法切除左半肝,断面管道仔细结扎,余下右半肝作为供肝。结果幼猪肝脏质地脆嫩,分为左外侧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侧叶和尾状叶等5叶。其各部分体积、质量与其体质量呈正相关。肝中裂较浅,但其间少有门静脉交通支存在。肝固有动脉可有变异。肝静脉均于肝内汇入下腔静脉,左半肝回流静脉多有共干(14/16)。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均短,肝内下腔静脉下段肝实质较薄。16例供肝修整分割均顺利完成,断面管道显露清晰,复流后充盈良好,肝断面出血少。结论根据幼猪体重可估计其肝脏各部体积和质量;刮扒水洗法行供肝体外分割简便实用;获得的右半肝作为供肝,其肝上下腔静脉易于与受体肝内下腔静脉端侧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少肝大块切除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曾应用术前栓塞拟切除肝右叶的门静脉。作者介绍经皮栓塞右肝三叶(右前、后叶和左肝内侧叶)门静脉的方法。在肝切除术前2~3周行门静脉栓塞,取两种5F三腔气囊导管,I型是远端孔洞型,一腔通气囊,另二腔通导管尖端;型是近端孔洞型,二腔在气囊的近端开孔。两个管腔可同时注射两种纤维蛋白胶栓塞溶液,气囊以防其返流。在透视引导下,型导管经穿刺右前门静脉支而进入门静脉,在注射栓塞前先显影肝内门静脉解剖。取右前斜位的门静脉图以明显描绘左内门静脉支。待栓塞左内门静脉支后,再栓塞右叶门静脉。16例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对大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门静脉结扎组。观察术后0.5、1、2、3、7和14d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对侧肝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重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2天达高峰,同时对侧肝细胞却明显增殖。电子显微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 近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呈进行性萎缩,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全肝的总重量和肝脏功能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