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长期疗效。方法:AMD所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14例14眼。平均年龄67.1岁。记录详尽的眼科检查结果,拍摄彩色眼底相,并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在初诊及随后的复诊中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TTT的治疗参数为:时间1min,光斑大小2 ~3mm,激光能量650 ~800mW。随诊时间5 ~64mo,平均28.6mo。结果:在14眼中,典型性CNV有10眼,典型为主性有2眼,1眼为少量典型性,1型隐匿性CNV有1眼。共4例患者出现治疗后出血,均在短期内吸收。有1眼在治疗后立刻出现了黄斑无灌注区。多数患眼在随诊中可见渗出逐渐减少。在平均28.6mo的随诊中,14只患眼,有5眼视力提高,8眼保持稳定,1眼视力下降。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在AMD患者中能封闭黄斑中心凹下的CNV,促进网膜下积液的迅速吸收,从而稳定患者的视力。它可以作为一种治疗典型和典型为主性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青蔚  张风  马彦  周辉  严伟  熊颖 《眼科新进展》2008,28(12):890-893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上探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机制。方法采用过量激光凝固破坏猴眼视网膜及Bruch膜,建立猴眼CNV模型,采用FFA证明CNV的产生;对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CNV模型进行FFA、光镜、电镜检查;将正常猴眼和未作PDT治疗的CNV模型眼分别作为对照1、2组。结果治疗组中,经FFA证实PDT治疗后1个月的CNV渗漏几乎停止,PDT治疗2~6个月CNV再次出现渗漏,程度较对照2组均有减轻。光镜、电镜下PDT治疗后1个月时CNV内有红细胞形成的血栓,并见CNV的内皮细胞增生。PDT治疗的非CNV区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与对照1、2组相比在光镜、电镜下未见明显损伤。结论PDT治疗猴眼CNV模型是有效的,从病理组织学上证实了PDT治疗CNV主要是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PDT治疗对病变浅层及其周围的视网膜组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采用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50例65只眼的临床效果,比较PDT治疗前后的视力、CNV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等图像资料.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35例50只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5例5只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4例4只眼;病理性近视(PM)5例5只眼;外伤性脉络膜裂伤CNV1例1只眼.结果 全组50例65只眼PDT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视力稳定和提高的AMD30只眼(60.00%)、CEC 4只眼(80.00%)、PCV 2只眼(50.00%)、PM 4只眼(80.00%)、脉络膜裂伤CNV 1只眼(100%);视力下降、CNV渗漏有进展的AMD 20只眼(40.00%)、CEC 1只眼(20.00%)、PCV 2只眼(50.00%)、PM 1只眼(20.00%).经ICGA、FFA检查发现CNV复发的30例30只眼,重复治疗2次的10例10只眼, 3次的3例3只眼.重复治疗时间:1个月者1例1只眼,3个月者8例8只眼,6个月者1例1只眼.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PDT对治疗继发于不同病因的黄斑CNV安全、有效,可以减轻CNV的渗漏,延缓视力下降,但治疗后仍有复发需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动力学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由治疗肿瘤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近年来,应用于眼科领域治疗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介绍了PDT的作用机制,PDT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应用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合并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sation,CNV)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经临床确诊的继发于PM的CNV患者30例(30眼),根据CNV的位置将患眼分为中心凹下CNV组(19例19眼)和旁中心凹CNV组(11例11眼),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和3mo对各患眼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中心凹下CNV组治疗后1和3mo时mfERG3~5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旁中心凹CNV组治疗后1wk和1mo3~5环N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3mo3~4环N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1wk;1和3mo3~4环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mfERG显示PDT治疗能有效改善继发于PM的CNV患眼黄斑中心凹外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性疾病患眼早期中心视野光敏感度的改变。方法 :对 2 3例 (2 3只眼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证实患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患者进行PDT治疗 ,其中湿性型老年黄斑变性 16例 (16只眼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例 (5只眼 ) ,高度近视 2例 (2只眼 )。在PDT治疗前及治疗后 3天、7天、1个月及 3个月 ,分别采用瑞士Interzeag公司Octopus10 1型全自动静态视野仪M2黄斑阈值测试程序和 32阈值测试程序 ,对各患眼中心 10°及 30°视野平均敏感度 (meansensitivity ,MS)及平均缺损 (meandefect,MD)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 :PDT治疗后 3个月 ,2只眼 (8 70 % )视力提高≥ 2行 ,其余各眼视力无改变。与PDT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 3天、7天、1个月及 3个月黄斑区 10°MS、MD均无显著性改变 (P >0 0 5 ) ,但 7天、1个月及 3个月中心 30°视野MS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 ,MD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PDT治疗CNV性疾病早期可有效改善黄斑区外的视网膜光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个别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和相干光断层成像术(OCT)等检查,确诊为中心凹下CNV29例(30只眼)进行Plyr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视力、FFA、O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DT对中心凹下CNV的治疗效果.结果 末诊视力提高10只眼占33%,稳定或不变者17只眼占57%,视力下降3只眼占10%.影像检查:FFA显示11只眼CNV无明显渗遍,OCT表现视网膜水肿吸收或减少,CNV反光团缩小并瘢痕化,16只眼渗遍减少,OCT检查强反射带变窄.3只眼渗遍增加,OCT检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强反光团扩大,神经上皮再次水肿增厚,伴有视网膜层间出血.30只眼其中28只眼进行1次治疗,2只眼进行了2次治疗.结论 PDT治疗中心凹下CNV对早期,病灶范围小的患者大多数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CGA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C患者24眼FFA均证实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ICGA早期,24例CEC可见边界清晰的网状CNV。5例见CNV周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扩张。ICGA晚期可见CNV处染料渗漏或染色。20眼ICGA早期可见宽窄不一的暗环包绕CNV,4眼未见暗环。ICGA晚期,24眼CNV周围均可见暗环。1例患者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2mo,因视力继续下降复查ICGA,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结论:由HRA2进行的ICGA对CEC的CNV的结构、边界、局部脉络膜静脉的改变、RCA的显示优于FFA。  相似文献   

9.
黄斑中心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通常规后预后较差。根据黄斑光凝研究组(MPS)的随机对照治疗观察,视网膜光凝对某些黄斑中心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尤其是复发膜有一定疗效,但视力不可避负地下降。因此作们探索应用玻璃体视网膜切割技术切除黄斑中心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共切除或分离了92眼的CNV,其中病因为老年性黄斑变性42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35眼,其它病因5眼。通过短期随访观察,由老年性黄斑变性引起的黄斑中心CNV48例中12例视力明显提高(以提高二行或二行以上为标准);病因为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31例中14例视力明显提高;其它病因5例中2例视力明显提高。玻璃体视网膜切割技术切除CNV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为研究CNV提供了机会,并为许多黄斑疾病无法恢复视功能提供了手术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Zhao MW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0):957-960
多种病因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黄斑中心凹下CNV的治疗主要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最近也有针对新生血管形成和CNV病变炎性反应过程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多种治疗机制的方法联合应用,以求获得最大疗效并减少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M)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短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经临床眼底检查、FFA和/或ICGA检查及确诊的继发于PM的CNV患者19例(19只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像、眼底血管造影CNV渗漏、OCT及mf-ERG检查结果.光动力治疗方案参照TAP制定的标准.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 PDT治疗后全部患者视力改善或保持不变,无视力下降者.所有患眼底出血或渗出均减轻.FFA/ICGA检查显示:CNV停止渗漏11只眼,占57.89%;渗漏减少8只,占42.11%.OCT检查显示CNV明显变薄.PDT治疗后1个月mf-ERG3-5环N1、P1波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3个月时3~4环N1、P1波振幅密度值与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病理性近视CNV经PDT治疗短期有效,安全性好,PDT治疗CNV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6年2月经PDT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93例(98只眼)湿性AMD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结果PDT治疗后6个月,患者视力稳定不变的有59只眼(60.2%),视力提高的有21只眼(21.4%),视力下降的有18只眼(18.3%)。经FFA检查发现CNV复发且重复治疗者有54只眼(55.1%);重复治疗时间:1个月者1只眼,3个月者24只眼,6个月者15只眼,9个月者6只眼,〉12个月者8只眼。54只眼重复治疗次数:2次40只眼,3次12只眼,4次2只眼,平均治疗次数为1.7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PDT是治疗CNV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眼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固视性质,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PDT治疗后随访6mo,1例患者PDT治疗后3mo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未继续随访。其余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治疗前中心固视3眼,中心外固视18眼,随访期间固视性质未发生改变。FFA/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3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8眼(86%),持续渗漏2眼(10%),1眼出现玻璃体积血。PDT治疗后6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9眼(90%),持续渗漏1眼(5%),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病理性近视所致脉络膜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Zhang CF  Jia Y  Li ZQ  Du H  Han BL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2):808-811
目的 探讨氪激光低能量光凝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疗效。方法 湿性AMD患者17例(17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测,确诊为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61岁。在黄斑病变区相应视野中心暗点内,应用氪激光行低能量光凝治疗。术后4周CNV仍有活动者再次行光凝治疗。每例患者治疗前和复诊时均检查视力、眼前节、眼底及视野,并行眼底照相和FFA、ICGA检测。患者术后定期随访1-8年,平均3.5年。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治疗眼均未出现即刻视力下降现象,局部出血和渗出明显消退。FFA检测证实CNV关闭或缩小,渗漏减少,其中9例患者随诊3年以上未见复发。术后6只眼视力增进,8只眼视力不变,3只眼视力减退。视野复查见中心暗点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氪激光低能量光凝治疗AMD合并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具有疗效好、复发者少等优点。(中华眼科杂志,2004,40:808-8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瞳孔温热疗法(TTT) 和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 方法 对比分析渗出性AMD患者行PDT 治疗的35例42只眼、TTT治疗的35例40只眼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视力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CNV类型均为黄斑中心凹下型或旁中心凹型。其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的CNV44只眼 ,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的CNV38只眼。PDT治疗的42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19只眼,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23眼;TTT治疗的40只眼中,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25只眼,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15只眼。 结果 典型性或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PDT组分别有47.8%、43.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6.7%、6.7%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χ2=7.118,P=0.0076;χ2=5.500,P=0.0190)。PDT组分别有100%、69.6%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3.2%、80.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13.16,P=0.0003);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χ2=0.5098,P=0.4752)。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1、3个月时,PDT组分别有15.8% 、10.5%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TTT组分别有4.0%、8.0%的患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两组之间治疗后1、3个月时视力提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χ2=1.816,P=0.17 78;χ2=0.0838,P=0.7728)。PDT组分别有78。9%、42.1% 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TTT组分别有52.0%、84.0%的患眼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两组之间治疗后1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2=3.388,P=0.0657);3个月时CNV荧光素渗漏停止或改善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意义(χ2=8.433,P=0.0037)。 结论 典型性及典型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优于TTT;治疗后1个月时FFA检查渗漏改善PDT明显优于TTT,但随诊至3个月时,二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隐匿性或隐匿性为主型CNV治疗后3个月视力结果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治疗后1个月FFA检查渗漏改善改善PDT与TTT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但随诊至3个月时,CNV渗漏消失和减少方面TTT疗效明显好于PDT。尚需要更多的病例及更长的随诊时间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85-2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单次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的短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检查确诊的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3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型AMD的短期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3 个月内有34只眼视力不变或提高,1只眼因出血而视力下降;FFA检查显示有19只眼荧光素渗漏减轻或完全消退;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脱离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3例患者主诉有一过性视物变暗,2例主诉轻微背痛。 结论 PDT治疗渗出型AMD时,可短期封闭CNV,使渗漏减轻或消退,对视力无损害。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71-17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MC)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8眼临床确诊为MC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联合TA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后随访6mo,所有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ICGA检查显示,联合治疗后1moMC前节及眼底活动性炎症减退或停止者8眼(100%),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7眼(88%)持续渗漏1眼(12%)。PDT治疗后6mo,MC炎症未发现复发,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8眼(100%)。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联合TA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多灶性脉络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21例(31眼)渗出性AMD患者PDT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资料,主要以视力、FFA及(或)ICGA、OCT的改变为观察指标,评价PDT对渗出性AMD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眼视力明显改善(视力提高≥2行),占41.9%;14眼视力稳定不变(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45.2%;4眼视力下降2行,占12.9%。大部分患眼于PDT治疗后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1周,16眼CNV的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8眼渗漏完全停止。OCT检查显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以及神经上皮脱离好转。5例6眼患者在PDT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变大,1例1眼发生黄斑部再次大面积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任何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单次和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渗出性AMD的CNV,PDT治疗对病灶周围的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短期内有轻度影响,对视力无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 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PM继发CNV并接受PDT治疗的66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进行PDT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记录,对比分析所有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治疗后52只眼保存完整的FFA检查记录,根据其CNV渗漏或出血以及CNV扩大或缩小设定为治疗效果良好、中等、较差.治疗后11只眼保存完整的OCT检查记录,根据其检查结果对比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4±0.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7).其中,视力改善18只眼,占24.7%;稳定43只眼,占58.9%;下降12只眼,占16.4%.保存完整FFA检查记录的52只眼中,治疗效果良好39只眼,占75.0%;中等9只眼,占17.3%;较差4只眼,占7.7%.保存完整OCT检查记录的11只跟中,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7只眼,占63.6%;稳定2只眼,占18.2%;增厚2只眼,占18.2%.结论 PDT能有效治疗PM继发CNV,改善或稳定大部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年临床观察总结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 总结4年来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以评价PDT的长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73例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的9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视力、眼底像、FFA、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的变化。7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95只眼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39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1.1%;51只眼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3.7%;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5.3% 。所有患眼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5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完全停止,转为瘢痕期,占61.05%;6只眼CNV部分闭合, 占6.32%;22只眼CNV小部分闭合,占23.16%;9只眼CNV复发,占9.47%。早期AMD患者12只眼经过1次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6~1.5,CNV完全闭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消失。随访时间最长达4年,未见有复发,视力保持稳定。 结论 单次和重复PDT治疗渗出型AMD长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早期渗出型AMD患者微小典型性CNV,单次PDT治疗可以使其完全封闭,使患者视力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75-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