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致使栽培羌活的药材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异。本文采用TLC法和GC法,分别比较了栽培羌活和野生羌活的化学成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栽培羌活与野生羌活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青海道地药材羌活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活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传统中药材,是青海省道地药材,曾被视为濒危植物.开展人工栽培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种植基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与初加工4个方面介绍了羌活的栽培技术,为该药材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寒山区濒危药用植物羌活产地适宜性及
生产区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高原珍稀濒危药材羌活的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和为人工种植适宜区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较为全面野外调查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结合TCMGIS-Ⅰ系统,对羌活的产地进行适宜性分析和生产区划.结果:四川、西藏、青海和甘肃临近区域118个县市是羌活集中连片的最适宜产区,总面积142 073 km~2,四川占总面积比例达47%;较适宜产区包括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新疆等10个省区266个县市,面积377 000 km~2,其中四川占较适宜产区面积32%.结论:最适宜区农地缺乏、生态脆弱的区域适合发展羌活种质保存、资源保护和野生抚育,规模化的人工规范栽培应妥善规划宜从川西高原高山峡谷地带以及临近的青海、甘肃等区域中筛选生境环境条件合适的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药材生长最适宜生长区域与高品质区域空间分离的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生产指导的区划,该文以羌活药材为例提出综合考虑药材生长适宜性和品质适宜性的中药材功能型生产区划方法。基于前期羌活生长适宜性和品质适宜性区划的研究结果,将羌活生长适宜性空间矢量数据与药材品质适宜性空间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加权总和处理,获得羌活生产适宜性空间矢量数据,发现优质高产区域主要分布在道地产区四川省境内;利用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进一步对羌活生产适宜区进行功能划分,发现适宜羌活规模化种植和野生林地抚育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与实地调研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将为羌活的道地性研究、野生资源保护、产业化种植和野生林地抚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羌活种子贮藏和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植松  尚文艳  黄荣利 《中草药》2006,37(10):1578-1579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或宽叶羌活N.forbesiiBoiss.的根茎和根,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1]。由于近些年来羌活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和价值因素的刺激,无序和掠夺性采挖,造成了野生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保护野生资源,目前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引种驯化和栽培工作。针对宽叶羌活栽培中种子发芽率低、隔年出苗、难保全苗等情况,根据其种子为胚后熟休眠特性[2],本实验对宽叶羌活的野生种子进行了不同贮藏方法和利用赤霉素浸…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经济价值关注药效物质为基础的质量特征。很多药材的道地产区与其生长适宜区并不重合,这使得基于生态适宜性的传统区划方法在中药材生产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为解决药材的高品质区域与高产量区域空间分离的问题,该研究以羌活药材为例提出综合药材品质参数的中药材区划方法。该文在基于协同克里金,结合药材品质空间差异,进行空间插值并进行空间叠加,得到羌活药材品质适应性区划图,再对药材品质与生长适宜性区划图进行空间叠加,构建优质高产药材区划图。结果显示,协同克里金插值构建基于药材品质数据的空间插值是可行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极显著相关,为建立基于品质适宜性的药材生产区划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羌活药材品质区划显示品质最适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约占29.42%),但品质适宜性与生态适宜性在空间分布上不完全吻合,显示羌活药材的品质适宜性与生态适宜性存在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生态适宜性和品质适宜性空间不重合药用植物的优质高产人工栽培的生产和区划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3)
羌活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高原药材,其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需求,产业化栽培羌活已迫在眉睫。由于栽培药材通常存在病虫害严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是目前解决羌活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该文概述了羌活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基于GIS的产地精准选址技术、结合合理套种的羌活综合土壤改良技术、新品种选育方向及方法、栽培期间的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选择适宜的产地、优良的品种、合理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保障无公害羌活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ICP-MS用于羌活药材亲缘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羌活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数学统计软件分析,确立不同采收期羌活药材无机元素含量差别和不同产地羌活药材的亲缘关系,为建立中药微量元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打下一定的基础。方法:药材经微波消解仪消解处理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测得羌活药材质荷比在2~260之间元素含量。结论:经数学软件统计后,以59种经过筛选的无机元素作为特征值,聚类统计后得不同采收期药材无机元素对羌活药材含量差异影响不大,但不同产地对羌活药材含量差异影响较大。本溪和贵州产的羌活药材被聚为一类,其次是湖南产羌活,再次是新疆伊犁产,丹东、四川产的羌活药材被聚为另一类。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和调研,湖南、新疆伊犁、本溪和贵州产的羌活药材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丹东和四川产的羌活药材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四川省羌活资源适宜性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活是我国中藏羌医药体系中的重要药材,也是我国高原珍稀濒危药材。该文以四川省为例,结合羌活生长的环境因子,选取适宜羌活生长的生态环境指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川产道地药材羌活的适宜性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野外实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的羌活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峡谷和川西北高原,适宜性分布面积约为4 145 km2,占该区总面积的2%,其中,黑水县、理县、小金县、康定县等地区的适宜面积均占到了各县面积的2%以上。根据野外实测调研和相关文献资料信息的记载,可以得出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分析的结果与羌活资源的实际分布地区相符合,说明利用遥感和GIS方法划分羌活资源的适宜性分布区域是可行的,可以为全面调查羌活资源的分布与保护以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家种羌活与野生羌活药材品质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检测家种及野生羌活药材中羌活醇、异欧前胡素及挥发油的含量,采用二甲苯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冰醋酸扭体法及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法分别考察家种与野生羌活的水提物、醇提物及挥发油或入方九味羌活丸的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结果:家种羌活、家种宽叶羌活、野生羌活药材或入方九味羌活丸15g生药/kg、醇提物20g生药/kg、水提物20g生药/kg、挥发油20g生药/kg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和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家种或野生羌活入方九味羌活丸均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致大鼠的发热作用;3年生家种药材达到法定药用标准,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与野生药材一致。结论:家种羌活与野生羌活或入方九味羌活丸均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及解热作用,二者的药效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家种羌活的内在品质未发生明显变异,可替代野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中药羌活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类、聚烯炔类、倍半萜类、酚酸类,另外还有甾体、黄酮等,但报道较少。该文对从中药羌活中报道的每个化合物,都利用SciFinder进行了确认和校正,列出了每个化合物的中文名、英文名和CAS号,以便于为今后中药羌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羌活中是否有哥伦比亚苷有待于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展迅速,中药在这场防治疫情的战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有大量确有疗效的方剂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传统的抗病毒中药筛选研究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和实验周期,极大地限制了筛选速度。该文基于分子对接进行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中药的筛选,通过获取2019-nCoV冠状病毒3CL水解酶(3CL protease,Mpro)和冠状病毒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的晶体结构,对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 2009)进行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选择打分值排名前100的成分作为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中药成分,并对成分来源中药进行频数统计,挑选命中成分数目较多的中药作为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的中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Mpro靶点筛选获得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12322个,代表性活性成分有紫菀五肽A、川芎嗪、丹酚酸B等,筛选得到的中药为生姜、紫菀、三七、川芎、丹参、干姜、瞿麦、大黄、肉苁蓉等;基于PLP靶点筛选获得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成分11294个,代表性活性成分有姜酮酚、白果醇、阿魏酸等,筛选得到的中药为党参、羌活、生姜、白果、川芎、瓜蒌、白芍、补骨脂、苦参、三七、当归等。结合文献报道的基于分子对接筛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靶点抑制活性候选中药,该文在湖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将Mpro抑制、PLP抑制和ACE2抑制候选中药针对该疫情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PLP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瓜蒌及ACE2筛选获得的贝母包含于桑贝止嗽散、小陷胸汤之中,有清化热痰之功效,主治痰热壅肺所致的痰多咳喘或燥痰犯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可应用于病毒作用初期外邪闭肺所致的咳嗽微喘等证型;Mpro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中药大黄佐以PLP筛选获得的瓜蒌,清泻腑气,二者包含于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中,可应用于疾病重症期邪热壅肺、疫毒闭肺以致腑实里结等证型;ACE2抑制活性筛选获得的中药桑叶、金银花及连翘包含于桑菊饮和银翘散中,轻清宣透,可应用于疾病初期温邪犯肺及咳嗽微喘等证型。研究结果旨在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5-LOX(5-lipoxygenase)和LTA4H(leukotriene A4 Hydrolase)作为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生成炎症介质白三烯(LTs)的重要支路,是抗炎药物研究的关键靶点。大黄、羌活、秦艽3味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炎活性。该文以5-LOX,LTA4H靶点为研究载体,利用DS4.0(discovery studio)中的Hiphop模块构建靶标抑制剂药效团初步筛选3味中药的成分数据库,获得5-LOX和LTA4H潜在活性成分。利用CDOCKER模块进行进一步筛选药效团初筛所得成分,基于原配体的打分值以及关键氨基酸建立筛选规则,最终得到5-LOX潜在活性抑制剂12个,包括原矢车菊素B2-3,3'-O-双没食子酸酯、revandchinone 2在内的大黄成分6个,包括二十二烷酸在内的羌活成分4个以及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2个秦艽成分;得到LTA4H潜在活性抑制剂7个,包括大黄中的revandchinone 1,revandchinone 4,羌活中的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以及二十烷酸甲酯,秦艽中的褐煤酸甲酯、N-二十二烷酮-O-氨基苯甲酸乙酯。该研究能够高效、低耗的筛选3味中药的5-LOX、LTA4H潜在抑制剂,为发现3味中药中发挥抗炎药效的化学质量指标提供助力,以推动对于3味中药的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不同商品规格羌活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羌活商品等级的划分和羌活药材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市场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羌活药材商品状况,按照基原结合药材形态将羌活划分为蚕羌、条羌和大头羌3种商品规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DA),以乙腈-0.3%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不同商品规格羌活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共有峰确认及相似度评价;通过SPSS 19.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分别建立了蚕羌、条羌和大头羌3种商品规格羌活药材的指纹图谱,从蚕羌中标定了22个共有峰,条羌中标定了23个共有峰,大头羌中标定了29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商品规格羌活质量较为稳定,不同商品规格羌活的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别不同商品规格的羌活,可为羌活商品等级的划分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药的抗衰老功效,已经有许多相关报道,但是对于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阐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能量代谢的感受器,能够延长寿命这一效应,在不同实验中都得到相应的证实。过表达或用二甲双胍激活AAK-2/AMPK均有延长线虫、果蝇寿命的功效。AMPK抗衰老的可能下游通路包括TOR/S6k途径、FOXOs途径、CRTC途径等。中医药核心理念之一为治未病,其表现之一即是以药食同源方式改善机体,由此达到长寿的目的。部分药食同源药物有可能通过激活AMPK以达到养生,延长寿命的目的。经过总结发现,相关中药复方中丹参、黄芪、黄连、茯苓、白术、大黄、人参使用频率较高,并且补虚活血类药物占主导。采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网络药理学软件分析,间接作用于AMPK靶蛋白而非其上下游通路的单体药物有黄连素、大黄素、姜黄素、白藜芦醇、虫草素、牛蒡子苷元等6个,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食同源药物通过AMPK通路延长寿命的可行性。该文综合数据库查询和IPA网络药理学软件分析对具有激活AMPK通路来延缓衰老功能的中药单体及组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基于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理念将这些药物可能通过改善能量代谢对于延缓衰老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类分析、Fisher判别分析和对应分析等现代统计方法,分析了羌活药材的传统商品规格特征与10种化学成分及挥发油等定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探索将中药材传统商品规格与化学定量指标结合,综合评价药材质量等级的方法。分析结果确定了羌活药材传统商品规格定性性状间、传统商品规格与化学定量指标间的多重对应关系,确定了以羌活醇、异欧前胡素及挥发油等为质量关联的主要定量指标,构建了羌活商品规格分级和同一规格下的药材质量分等的综合定量化质量判别指数HQI(herb quality index)及对应的判别函数,建立了包含传统商品规格及规格内评价的羌活药材综合质量等级标准,即不同规格间的质量等级为蚕羌大头羌条羌,同一规格内部的合格药材各分为2等。研究结果揭示了羌活药材商品规格与传统定性指标、与化学成分定量指标之间内在的关系,为构建基于药材传统商品形态指标与化学成分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数,对药材质量进行客观综合定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国家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用于防治COVID-19的中成药和处方中涉及的资源品种进行收集,共整理推荐中成药241种和处方242首。通过分析筛选出常用药材品种53种,其中中成药组方和处方药味组成中共有的重点品种20种,包括甘草、连翘、广藿香等;同时,还有部分冷背药和民族药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53种常用药材目前的商品药材来源、再生周期、药用部位、产新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目前COVID-19疫情下的中药资源重点品种的供给、再生能力进行评价,提示可以加大甘草、赤芍等药材的人工栽培力度,控制金银花、板蓝根等家种药材的发展。针对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中药材生产品种结构和种植面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指标,以期为中药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疫情下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用药规律,以便于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用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 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茵陈(44%)、甘草(3.8%)、赤芍(3.8%)、茯苓(4.4%)、丹参(3.4%)、黄芪(3.4%)、当归(3.7%)、白术(3.9%),如果按归类则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27.3%),其次为活血化瘀药(17.0%)和利水渗湿药(16.1%)。 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用药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同时,一些已经被证实有利胆退黄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能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一病症。  相似文献   

19.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