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106例,比较不同术式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3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织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应用全椎板减压,撑开椎间隙置入插入型融合器,再进行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对滑脱程度、椎间隙后高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测量及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椎间隙后高由术前(3.9±1.2)mm增加至术后(9.7±1.3)mm,生理曲度恢复。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的(15.6±5.4)分,结果优良。结论:椎弓根钉杆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不仅能使滑脱椎体复位,也有利于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和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后路腰椎椎间植骨及R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腰椎椎间植骨及RF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并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9~40个月,12例症状均得以缓解,恢复体力劳动。术后8个月,12例椎体间植骨骨性融合。JOA评分6.5~14.5分。优9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后路腰椎椎间植骨及RF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王晓东  洪曼杰  郭洲  冯振华 《广东医学》2007,28(7):1080-1082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本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将滑脱椎体提拉复位、椎板减压、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从滑脱复位结果、融合的成功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4~60个月.滑脱椎体复位率由术前的(36.45±15.12)%恢复至术后的(8.24±4.11)%,(P<0.05).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4.12%;参照"0~9分临床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24%;发生并发症共9例,术中2例(硬脊膜撕裂1例,定位错误1例);术后7例(脑脊液漏2例,单侧坐骨神经痛5例,术后3个月内症状消失);未出现植骨块向后方脱出进入椎管、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滑脱症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后腰椎滑脱复位率、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旋转复位,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加椎弓根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旋转复位、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63例临床资料,对滑脱椎体复位率,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手术时间220-320min,平均260min;出血量270-1200ml,平均550ml;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神经损伤1例,手术前后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随访5例,对随访58例患者评价,手术前后ODI和VAS评分有显著性提高。根据Bridwell标准,53例获I级骨性愈合,5例为II级,骨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6.2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术后与随访时比较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铰刀旋转复位、自体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矫正腰椎生理曲度,骨性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症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和下肢根性疼痛,据报道在国内人群的发病率可达6%。轻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对保守治疗反应较好,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的患者,需手术治疗。自2001年9月-2007年10月我们采用GSSIU代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建新  王春霞  李琪 《中外医疗》2010,29(13):98-98
目的本文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腰椎疾患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术后进行了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响学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其中优良率、植骨融合率达92.1%,腰椎脊柱的的序列和椎管容积恢复率〉90%。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滑脱、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患中疗效满意,植骨融合率良好。  相似文献   

9.
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33例腰椎滑脱症病人.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问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33例术后均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6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动态摄片观察无融合器移位、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等并发症。按Brantigan评价标准评定结果:优2l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结论 纯钛多孔涂层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新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椎管减压充分、椎体复位好、术后能立即改善疼痛症状、立即稳定椎体、病人可早期下床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腰椎滑脱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宋建宽  冯正国  桑飞  姜磊 《当代医学》2009,15(33):72-73
目的讨论应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及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张惠煊 《河北医学》2014,(7):1079-108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对照组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虽然其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但是其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均高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融合方式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中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潘勇  初同伟  郝勇  周跃  王卫东  王建  张正丰  张年春 《重庆医学》2008,37(17):1970-1971
目的 对比研究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中后外侧融合与后路椎闻融合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126例采取椎管减压植骨融合附加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方法,37例获得随访,其中16例采用后外侧融合,其余采用椎间融合,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骨性融合率.结果 椎间融合手术时间较后外侧融合增加24min,出血量增加约231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融合率分别为87.5%、93.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融合与椎间融合手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的融合率相似.但后外侧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和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5例,平均年龄59岁(49-68岁)。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和MRI或CI’检查。本组患者均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滑移分度:Ⅰ°19例,Ⅱ°14例,Ⅲ°2例,其中L5/S1 27例,L4/5 8例。均表现为下腰痛,间歇性跛行或坐骨神经症状。35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结果随访12-35个月,平均23个月,依据x线片和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本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JOA评分术前平均16.25±1.06分,术后平均24.78±1.27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优良率94.3%。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李攀  邱玉金  张春祥 《潍坊医学院学报》2011,33(6):450-452,F0003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腰椎管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对85例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提拉复位及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结果 85例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术前滑脱率(23.5±8.3)%,术后6个月滑脱率(14.7±6.2)%(P<0.05);术前椎间盘高度比(13.2±6.6)%,术后6个月椎间盘高度比(22.6±5.8)%(P<0.05);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术前评分(10.4±1.2)分,术后6个月评分(25.6±2.7)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1%.结论 对于退变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病人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压复位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滑脱复位及椎间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临床效果较好,该术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海  曾强  谢小平  赵勉 《西部医学》2010,22(8):1406-140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复位、融合、客观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3~27个月,X片示全部患者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植骨融合良好,有利于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减少并发症发生,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成人腰椎滑脱中的骨融合率和临床疗效.方珐:对100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后路腰椎椎间植骨内固定(5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44例)两种植骨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的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后路椎间植骨的手术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滑脱8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17例,行单节段融合35例,双节段融合9例。对其术前和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比较。并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对比,对椎间高度变化、融合率和相邻节段的退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5.4±7.2)分,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23.3±3.8)、(23.5±3.7)和(24.0±4.6)分,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为(7.6±2.8)mm,术后为(10.3±2.6)mm,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10.3±2.6)mm、(10.1±2.2)mm和(8.9±2.2)mm,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有轻度高度丢失,但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融合率为95.5%,发现融合邻近节段病变3例,均为椎间隙变窄。无手术合并症发生。结论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继锋  王晓 《中原医刊》2011,(7):50-51,54
目的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椎间打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后路去椎板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4~28个月,进行术前、术后功能和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随访14~2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100%,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2.3%。结论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自体骨打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cage)融合,B组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单纯植骨融合。对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等进行随访,并统计分析。结果随访18~34个月,两组间术后滑脱椎体融合率及相对椎间隙高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症状,临床疗效相当,椎管狭窄患者行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比椎间单纯植骨术具有更优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