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多发韧带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5例,前交叉韧带(ACL)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4例,ACL、PCL损伤合并外侧副韧带(LCL)损伤2例。均一期行关节镜下自体腱肌辅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多发韧带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CT、MRI,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检查,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检查膝关节稳定性。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75~120 min,平均90.2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影像学检查提示膝关节对合关系良好、重建的韧带显影良好。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根据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肌腱辅以同种异体肌腱一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可有效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采用股薄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四股肌腱重建前交叉韧(ACL)、后交叉韧带(PCL)、前后交叉韧带对23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中配合下,包括准确了解手术者的操作习惯,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步骤,膝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未出现恐惧感,术后精神状态很快恢复良好,未发生止血带反应,术后未发生感染,术后膝关节肿胀不明显,未行关节腔穿刺,所有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正常,无膝前痛,无膝关节不稳发生,无弹响。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膝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效率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19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定期随访,手术前后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关节积液,给予局部穿刺加压包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53.6±6.8)分,术后Lysholm评分提高至(93.2±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友  史定伟  张峻 《上海医学》2004,27(2):91-93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或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5例交叉韧带撕裂 (19例前交叉韧带、6例后交叉韧带 )患者行关节镜下四股绳肌腱重建手术 ,术后平均随访19.3个月 ,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结果 重建术后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 12 7° ,其中最大活动度 14 0° ,最小活动度 10 0°。术前膝关节前方不稳定者中有 84 %于术后Lachman试验转为阴性 ;术前 ++~ +++的膝关节后方不稳者中 ,有 6 7%术后后抽屉试验转为阴性。结论 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绳肌腱重建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初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任磊  赵飞  万钧  温鹏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15-12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关节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30例,应用美国强生公司Femoral-intrafix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手术后观察患膝的恢复情况,以Lysholm、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8.0±5.0)分和(46.5±4.5)分提高到术后的(83.5±3.0)分和(85.0±2.0)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Femoral-intrafix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可行,疗效确切,术后能早期康复锻炼,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手术技术,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CL损伤并接受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手术患者的资料,平均随访24.1个月,探讨其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抽屉实验、拉赫曼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侧应力实验分析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X线片观察重建韧带隧道愈合情况,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患者手术前后ACL形态及韧带重建情况,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全组患者无创伤性关节炎、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内外侧应力试验由阳性转阴性,提示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患者术后IKDC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X线片显示,骨隧道模糊或者消失,基本达到腱-骨愈合。MRI显示,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后的韧带信号均匀、无迂曲,部分韧带强度得到加强。结论:精准的自体韧带移植修复重建治疗ACL损伤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有助于快速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蔡航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3):335-33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采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5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Lysholm评分。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6~15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浮髌试验均阴性,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术后8个月Lysholm评分为95.0±1.2,与术前(47.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避免了自身取材,且在关节镜下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创伤小的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崔光友  皱本江  曹银吉 《吉林医学》2013,34(10):1911-1912
目的:探讨行关节镜下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方法:近两年19例患者在膝关节镜下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用膝关节手术患者评分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本组19例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未出现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术后随访时进行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man试验阴性,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膝关节镜下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新技术,经济上患者普遍能接受,且手术本身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还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临床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3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8个月,平均17.5个月,术后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Tegner功能评分标准,术后平均(91.8±3.7)分和(7.6±1.5)级。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9例(Schenck分型:KD Ⅱ~Ⅳ型)。采用全身麻醉,从膝关节内、外侧入路进行关节镜镜检及清理,取对侧膝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ACL)重建,采用异体肌腱行后交叉韧带(PCL)、外侧副韧带(LCL)重建,内侧副韧带(MCL)行带线锚钉修复,并进行个体化康复功能锻炼。记录手术并发症、随访结果,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患者的前、后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和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相关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5±5.4)个月。29例患者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功能良好,前后及侧方稳定性良好,其中2例术后随访期间出现膝关节粘连,经过正规康复锻炼后,1例患者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另1例连续进行3个月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范围未有改善,接受了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患者术前前、后抽屉试验及侧方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末次随访前、后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低于末次随访(P<0.05)。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重建ACL、PCL,同期重建修复副韧带,术后可恢复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在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全部采用膝关节镜下胭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53.6分,术后早期进行功能煅练。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82.7分,手术前后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5,P〈0.01)。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诊断明确、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涛  吴在顶  高飞  王怀波  吴启明 《安徽医学》2018,39(10):1253-1256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情况,测量膝关节前、后向移位距离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平均前后向位移由术前的(9.75±2.50) 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0±1.39) mm;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4.86±7.6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3.96±3.2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瑰丽 《安徽医学》2011,32(8):1183-118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方法。方法对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行肌腱移植重建患者,术前给予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后加强引流、肢体肿胀情况观察、支具的护理、冷疗的应用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51.2±4.2)分,术后6个月(85.7±4.6)分,差异显著。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恢复快。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可有效促进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王昶  何平  孙晓安  王立胜 《广东医学》2007,28(4):580-582
目的 三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长期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4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三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3年,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3年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行为活动水平IKDC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三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长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3年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行为活动水平IKDC评分,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P=0.000 01),术前和术后3年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三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以得到较理想的长期治疗效果,在保证了膝关节良好的活动度的同时又获得一个稳定的膝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及临床体会。方法对12例后交叉韧带3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价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82.7±5.4)明显大于术前(44.8±9.4)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12.11,P〈0.05)。结论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治疗后交叉韧带3度损伤患膝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重建患侧前交叉韧带的有效性及其优点,对术后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所选60份病历进行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关节稳定性检查,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健侧和患侧腘绳肌腱进行重建前交叉韧带,从而分析并探讨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治疗患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并结合积极的康复训练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在10~12周内,实验组膝关节屈伸功能较对照组恢复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12周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基本相一致,组间比较无差异性。采用Lyshohn膝关节评分方法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评分分别为92.32±8.25和90.12±7.8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性。随访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Lachman试验及Pivot shift检查均阴性。未有诉膝关节不稳或打软腿征象。结论: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对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重建是一种积极有效地治疗方案;利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有利于患侧膝关节早期恢复期其稳定性和活动度;早期积极的康复功能锻炼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较为有效的功能康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的相关性。【方法】自1995年2月-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20例具有areuate征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及开放性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复合体。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现患者均有后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完整,术后患者平均随访32个月,(16—69)9个月,Dosterior-drawer试验和externalrotation—recurvatum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55.72±6.28)分增加至术后(89.24±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arcuate征提示膝关节受到内翻的损伤机制,为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标志,导致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技术和切开腘腓韧带重建技术治疗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的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3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A型后外复合体损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后交叉韧带重建和后外复合体重建手术(15例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18例切开的腘腓韧带重建)。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包括膝关节应力像、KT-1000测量胫骨最大前后向位移和胫骨外旋试验。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组与切开腘腓韧带重建组的膝关节应力像、KT-1000测量胫骨最大前后向位移和屈膝30°胫骨外旋试验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对比显示,除了术前膝关节应力像和KT-1000测量胫骨最大前后向位移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1),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没有伸直受限,两组术后屈膝受限分别为3.33°± 4.88°和3.06°± 3.38°。结论: 全关节镜下腘肌腱和切开腘腓韧带重建联合后交叉韧带重建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稳定性,两种技术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也是常发生损伤的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稳定和制动作用。受损后不仅使膝关节产生动力性异常,而且导致膝关节继发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现在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规术式,重建所需的韧带来源广泛,分为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人工韧带等。本研究观察不同来源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从而为前交叉韧带重建韧带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单束四股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改良取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3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按照定位方法分为改良重建组、等长重建组、解剖重建组,各50例。解剖重建组接受关节镜下股骨止点解剖重建,等长重建组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等长重建,改良重建组接受关节镜下单束四股自体肌腱移植股骨隧道改良取点法重建。对比3组术前、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术后6、12个月,改良重建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等长重建组和解剖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12个月,改良重建组IKDC评分均高于等长重建组和解剖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单束四股自体肌腱移植股骨隧道改良取点法重建,可促使患者韧带、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