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药物性皮炎3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莉  范利 《安徽医学》1996,17(4):51-52
<正> 我科于1985年~1995年共住院治疗药疹34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195例,女147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30.9岁,其中儿童49例。 二、致敏药物 共有11种类,其中抗生素类仍以青霉素类最多见。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科1990年以来450例药物性皮炎.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对206例药物性皮炎,就其致敏药物的种类及发疹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从而指导临床,尽可能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202例发生药物性皮炎的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共有近20种类致敏药物,排在前4住的分别为抗生素42.6%、解热镇痛类24.3%、血清制品4.5%、喹诺酮类3.5%。而磺胺类仅占约1%。药疹的表现最多发者为麻疹样发疹型、荨麻疹型、猩红热样发疹型。轻型药疹190例,重症药疹12例。结果表明,本组观察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变化,头孢菌素类药及“抗感冒药”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7.
龙君祥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52-153
目的探讨致敏药物和药物性皮炎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108例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性别、年龄、致敏药物和皮炎类型关系构成比等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别组药物性皮炎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年龄段皮炎构成最高达38.0%;致敏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最高。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激素、非激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药物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性皮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重症药疹亦不少见。我院自1993年1月~1997年6月共收治254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4例均系我院临床确诊为药疹的住院病人。男148例,女106例;年龄11个月一76岁,平均32.8岁,其中儿童22例。病程最短数小时,最长达2月,其中202例在用药后一周内发病。1.2致敏药物共11种(见附表)1.3潜伏期首次用药者78例,其中62例于用药后4d-l周,16例于1周一2月发疹。再次用药者98例,84例于用药后24h内,14。例于用药后24h-10d发疹。即往用药史不…  相似文献   

9.
张赤  吴宁 《中外医疗》2008,27(24):56-57
目的 了解儿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总结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47例小儿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占61.9%,其次是解热镇痛药,占13.0%,磺胺类,占12.5%,生物制品,占7.3%,中成药,占2.8%,,抗癫痫药,占2.0%.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11.
12.
杨超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13-114
目的探讨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致敏药物与药物性皮炎类型的关系。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药物性皮炎80例,分别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构成比及致敏药物与药物性皮炎类型的关系的构成比。结果不同性别组的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以40~59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为最多,达45.0%,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药物性皮炎的构成比(P0.05)。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导致药物性皮炎的药物类型主要为抗生素类,占40.0%;抗生素类中尤其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6.25%、13.75%、10.00%,但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构成比达31.25%,其余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型为镇静催眠类、生物制剂及中药制剂,其构成比分别为12.50%、8.75%、7.50%。结论药物性皮炎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物、镇静催眠类、生物制剂及中药制剂,临床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激素与非激素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皮炎15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无边  廖金轩 《华夏医学》2007,20(4):686-688
目的:分析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52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药物反应史、并发症、治疗转归。结果:年龄以40-49岁组最多,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致敏药物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最常见,平均潜伏期5.6d,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例占32.6%。合并肝功能损害18例,肾功能损害13例。所有病例痊愈及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易引起药疹药物时要特别警惕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0-10~1994-10,收治药疹人院患12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74例药物性皮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探讨治疗经验. 方法 门诊及住院病人274例患者,进行皮疹类型及药物类型分类、统计及治疗. 结果 患者的皮疹发生类型依次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固定性药疹型等,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第1位,解热镇痛类占第2位,中药类占第3位.治疗体会治疗关键一是要准确诊断,二是果断停用可疑药物,三是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对此类疾病要积极预防和诊治,并努力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牧区群众的居住特点 ,给其应诊带来不便 ,就诊时多要求口服用药 ,笔者通过近年来临床资料收集发现 ,使用口服抗生素类药物阿莫西林时 ,其过敏反应较突出 ,因此基层医疗人员应慎重使用 ,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1 999年— 2 0 0 1年运用此药过程中 ,发生过敏反应 83例 ,女 5 1例 ,男 32例 ,年龄 5岁~ 5 6岁。2 潜伏期  83例中 ,首次用药发生过敏者 6 0人 ,占72 .3% ,过敏反应发生于用药后 ( 2~ 3)天 ;1 5例为用药后 ( 2~ 1 0 )小时发生过敏反应 ,占 1 8.1 % ,8例为继往有药物过敏史 ,但在就诊时未说明…  相似文献   

17.
苯妥英钠因其抗癫痫和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偶可引起药物性皮炎且病情较重。10年来我科共收治苯妥英钠药物性皮炎患者12例,占同期住院药物性皮炎患者总数2.64%,占同期重症药物性皮炎患者总数23.30%。现报告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发病年龄为9~62岁,平均29.3±6.8岁。病程为3d~2月,平均15.1±4.4d。原发病有癫痫10例,心律不齐2例。药物剂型为合剂和片剂各6例。1.2临床资料:潜伏期为0.5~30d,平均9.15±2.64d。皮疹多先发于四肢(58.3%),后泛发全身,对称分布。皮疹形态:剥脱性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由1970~1988年收集的100例药物性皮炎。致病药物以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镇痛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中草药致病不容忽视。其发病机理考虑为变态反应。全身反应有发热、肝炎样反应、肾炎样反应、心血管和血液学反应。皮肤反应多种多样,以固定性红斑、发疹型、荨麻疹型和剥脱性皮炎型多见。本组均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97%于1周至2月内痊愈,3%死于败血症。本文就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有关文献复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80年~1986年共收治药物性皮炎13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33例患者中,男79例,女54例。年龄10月~80岁,平均26.1岁。 致敏药物中解热止痛类22例(占16.5%)、磺胺类20例(占15%),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各14例(各10.5%)。解热止痛类所致的药疹中以固定型较多,磺胺类以荨麻疹型较多,氨苄青霉素以猩红热样麻疹样发疹型居多(12/14)。  相似文献   

20.
卡马西平导致56例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导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56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药物性皮炎中剥脱性皮炎25例(45%),斯-章氏综合征(Steven-Johnson综合征)11例(20%),大疱性表皮松解型5例(9%),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8例(14%),荨麻疹型7例(12%);前三型重症药疹均伴有系统性损害.结论:卡马西平药疹大多为重症药疹,具有多器官受累、临床症状严重、病程长的特点;及时、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辅以支持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