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水蛭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旨在观察水蛭粉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3例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同期住院的53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心肌酶。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脂蛋白(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也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也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血脂(TC及TG)没有相关性,脂蛋白(a)与心肌酶(CK及CK—MB)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脂蛋白(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2)血清脂蛋白(a)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并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心绞痛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5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55)。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斑块分布情况、冠状动脉超声造影病变特征及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斑块Crouse积分。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总数177,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总数169;两组混合斑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软斑发生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硬斑发生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弥漫不规则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向心性病变占比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偏心性病变占比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斑块Crouse积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检测软斑发生率、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斑块...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84例曹庆博,惠波,胡燕华(附属医院内科,256603)QT离散度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少见报道。笔者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1资料和方法1.1对象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观察))84例均为1994年1月...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雯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50-5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测定35例对照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和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CRP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CR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测定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冠心病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检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对照组中CRP血浆浓度的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血浆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CRP血浆浓度升高.其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评估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若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左卡尼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楠 《基层医学论坛》2010,(27):864-86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心肌缺血状态,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正确诊断,及时救护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急诊救护36例UAP患者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常规疗法加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胸闷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4%)优于对照组(80.85%),临床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副作用未增多。结论: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组织因子(TF)、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反应不同程度冠心病患者的凝血纤溶状态。方法实验分3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稳定型心绞痛(6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上述项目的血浆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TF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UA组与SA组比较,TF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止凝血功能增强和纤溶活动受抑,TF及PAI-1增高及tPA、ATⅢ降低对心绞痛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莹  王观宇  杜屏  邓丽华 《中外医疗》2009,28(32):65-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中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24例(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定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之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变程度相关,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对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欠佳。现将我院近3年来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约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来。为了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我们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CHD)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作者通过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及相关性研究,探讨血浆ET、尿酸变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病情轻重观察及疗效判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的ET、CRP水平进行检测和临床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ET、CRP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ET、CRP的水平变化说明其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观察这两项指标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100例)和消心痛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丸;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每日3次,每次10mg;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即症状疗效分别为94%与83%(P〈0.05),心电图疗效为82%与70%(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耐受性好,是长期治疗与预防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值得推广的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何士利 《中外医疗》2009,28(14):132-132
不稳定型心绞痛(LI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心肌缺血状态,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正确诊断,及时救护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对48例UAP患者急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观察丹红组(21例)与对照组(18例)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丹红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观察丹红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血压、心率及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丹红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