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新  关钛元  杨伟平  何金 《西部医学》2006,18(3):334-33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 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对37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 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经非手术治愈,14天内治愈11例,15~21d内治愈19例,22~28d内治愈6例,1例经手术治愈。结论PG S的诊断需排除吻合口和输出段空肠机械性梗阻,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是诊断PG S的可靠方法。治疗上应以非手术为主,对治疗无效的顽固性PG S患者可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8~11)天后恶心、呕吐、腹胀痛等征状开始缓解,(21~37)天胃肠功能恢复,22例患者全部痊愈,平均(28.34±5.21)天出院,无1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患者根据胃造影、临床表现以及胃镜可以诊断,以综合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例PGS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1.43%,5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2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的l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可能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经保守治疗后胃功能恢复。结论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多措施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鄂州市第三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找到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的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7月在该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623例患者的临床信息,通过胃镜实验,诊断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点,通过分别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和开放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检测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胃瘫综合征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毕Ⅱ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更易发生。结论胃瘫综合征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郑培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405-406
目的探讨胃大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行胃大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潴留,同时胃引流量大于800ml/d,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0d,可有或无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8例患者均予保守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胃动力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胃大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造影有重要意义,排除机械性梗阻后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不宜手术。  相似文献   

7.
孔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1,(5):140-14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发生的病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我院1991年-2010年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明显缓解,7例轻度缓解,2例无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致胃瘫经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8.
我院从 1999年 1~ 12月对 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采用红霉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6~ 70岁 ,平均年龄4 7岁。均为胃大部切除病人 ,一般于术后 4天进流质食物后发生胃排空障碍 ,听诊肠鸣音消失 ,并经造影证实。方法 :一般治疗无效时改用红霉素治疗。将 0 3g红霉素加入 10 %葡萄糖 5 0 0ml液体中静脉输注 ,滴速为每分钟 6 0滴 ,一般治疗 3~ 5日后可正常饮食。 18例均无不良反应。2 讨论红霉素口服或静脉应用时病人常发生上腹隐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经动…  相似文献   

9.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云增  张锁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86-178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2月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及饮食不当可能是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治疗上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营养支持,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目前尚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1.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6-107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5例PGS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率1.42%,3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1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1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源于我科2013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17例,选择其中并发胃瘫综合征者62例作为研究组,再根据1:3配对的方法选取与研究组患者一般状况类似的未并发胃瘫综合征者18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的探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推测与胃瘫综合征相关有9个因素;进行胃瘫综合征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因素与术后胃瘫发生相关性强。结论:针对临床危险因素,胃大部切除术后应采取术前治疗幽门梗阻、调节积极情绪、采用B-I术式及减少手术进程等措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胃轻瘫是胃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我院外科1990年1月~2000年12月共发生冒轻瘫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78岁,平均51.4岁。原发疾病胃癌11例,胃溃疡4例(并发穿孔、出血各1冽),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例。其中术后3~4d停止胃肠减压出现症状者9例,术后4~6d进食流质后出现症状者5例,术后6~10d改饮食为半流质后出现症状者3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同  纪宗正  陈熹  吴涛 《医学争鸣》2006,27(23):2174-2174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2006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1例中发生胃瘫10例(4.0%);外院胃癌根治性手术后转诊胃瘫2例; 12(男8,女4)例均无糖尿病,年龄36~84(平均66)岁,其中贲门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胃体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1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2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例7例. 术前3例胃窦癌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1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2例胃窦癌术后腹腔积液. 患者均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压痛,经胃肠钡剂造影或胃镜检查诊断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 全部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热盐水洗胃,完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胃复安等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 结果11例在手术后4~10 wk,1例在12 wk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发生率占同期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4.6%(11/238),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及市中心医院近年来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及无PG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的患者PGS发生率较高.[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总结胃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对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采用胃肠减压、温浓钠盐水洗胃、胃肠电复律、胃肠内营养等联合治疗并结合Gordon的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管理进行护理,30天后胃肠动力恢复正常。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患者恢复较慢,护士在护理这类患者时更应细心、耐心,注重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运用Gordon的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对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55例;常规组予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加强基础护理水平等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SAS评分与SDS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胃瘫又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由胃动力减弱引起的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一个综合征,1990年1月~2003年11月,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共发生胃瘫13例,发生率为3.26%。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