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增加社区肺结核病人的社会支持,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随机选取的114例门诊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研究对象分别在入室登记时、治疗强化期结束时进行测评,以观察干预的效果.结果 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病人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客观支持(P<0.05)、主观支持(P<0.0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P<0.01),以及社会支持总分(P<0.01),改善了病人的应对方式,降低了病人回避(P<0.05)、屈服(P<0.01)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了病人面对(P<0.01)疾病的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社区肺结核病人的社会支持和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增加社区肺结核病人的社会支持,改善其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随机选取的114例门诊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研究对象分别在入室登记时、治疗强化期结束时进行测评,以观察干预的效果.结果 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病人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客观支持(P<0.05)、主观支持(P<0.0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P<0.01),以及社会支持总分(P<0.01),改善了病人的应对方式,降低了病人回避(P<0.05)、屈服(P<0.01)的消极应对方式,提高了病人面对(P<0.01)疾病的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社区肺结核病人的社会支持和对疾病的应对方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45例,对照组(B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及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护理,同时设9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C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于护理干预前测评A、B、C组,干预4周后再次测评A、B组,并比较A、B组干预前与干预结束后1个月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A、B组的SSRS各方面评分及积极应对评分均低于C组,A、B组SSRS和SCS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差,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我科住院治疗的53例MDR-TB患者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MDR-TB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分均低于对照组(t=3.776,2.897,2.818,3.09,P<0.01),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对支持利用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48,0.670,P<0.01),社会支持总分和对支持利用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698,-0.786,P<0.01).结论提高MDR-TB患者社会支持度和对支持利用度有利于建立积极应对方式,提高MDR-TB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社区肺结核病人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肺结核病人社会支持与医学应对现况.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社区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广州市户籍人口组和常住人口组,并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肺结核病人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社会支持总量得分均不高.户籍人口组与常住人口组社会支持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常住人口组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较户籍人口组更低.户籍人口组与常住人口组"面对"与"屈服"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常住人口组病人疾病应对方式所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明显高于户籍人口组病人.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和社会状况,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调动和引导其主观能动性,以理智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癫痫患者社会支持、心理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率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及自行设计的遵医行为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社区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社会支持、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和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社会支持及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社区干预在帮助患者提高遵医率及社会支持程度,改善癫痫患者的心理障碍,对社会功能恢复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临床痊愈即将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进行12个月随访干预,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并进行复发率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SRS的总分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随访时提供的家庭互动、社区康复信息支持、心理干预,有效帮助病人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提高康复效果,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8.
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00例已知诊断为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洲评.[结果]本组病人抑郁检出率为57.0%.回避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326,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r=0.344,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27,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03,P<0.05).此外,社会支持利用度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应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助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孟海英  常晓晓  郜玉珍 《护理研究》2008,22(12):1049-1050
[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来源及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JCS)以随机抽样法对98例CHF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CHF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乐观的应对方式使用较多,保守的应对方式使用较少;疾病不确定感与宿命、逃避两类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面对、乐观、自我依赖、寻求支持4类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感情冲动、保守两类应对方式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支持,降低疾病不确定感,帮助病人建立有效的应对方式,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病情认知、指导正确应对方式、行为干预.结果 入院时SDS(50.67±7.12)、SAS(51.78±8.23)、PSQI(9.18±2.45),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后出院时SDS为(43.89±5.67)、SAS(44.72±6.32)、PSQI(7.76±1.98),均下降明显(P<0.05);药物治疗依从40.00%、血压控制总有效26.67%分别提高至97.33%、93.33% (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缓解焦虑抑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及高血压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应对方式及其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郜玉珍  黄爱玲  田芳英  佟金谕  张颖 《护理研究》2005,19(25):2283-2286
[目的]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00例ACS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ACS病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受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P<0.05).ACS病人的社会支持受年龄、住院病史等因素影响(P<0.01),其中病人获得的主观支持率高于客观支持率.[结论]ACS病人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与病人采取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护士对不同情况的ACS病人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辅导对女性不孕症患者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适合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女性不孕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除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外,接受为期6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仅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在SDS、SAS和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SDS和SA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干预后SDS和SAS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可有效改善女性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技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社区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心理干预.治疗4w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干预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P<0.05).结论 对FD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心理支持、社会家庭支持的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参与认知行为干预8周,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病人抑郁状态和应对方式,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干预8周后试验组SDS、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除环境领域外,心理领域、生理和社会关系3个领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病人应对方式和抑郁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尊水平及其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采用自尊量表(SES)、缺陷感量表(FI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病人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8周末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与心理干预前比较,心理干预8周末研究组病人的SES评分明显增加,而FIS评分明显减少(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减少(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改变均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SES、FIS及DSQ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心理干预8周末,研究组病人的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助于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尊水平,改善其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临床确诊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治疗方式患者间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住院次数患者间心理弹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次数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193,P<0.05);患者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363,P<0.01),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64,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弹性因不同治疗方式及住院次数而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其中回避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生理干预、心理干预、社会行为干预,运用ADL、SDS、SDSS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配对设计同时与住院病人相比较.结果 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在疾病转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社区老年人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干预和防治对精神疾病病人病情发展、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指导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推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形成和健全.方法:选择两个社区符合入组条件的慢性精神疾病病人、恢复期精神疾病病人各157例、病人家属各338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按医嘱常规服用精神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精神疾病社区干预,对其家属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电话随访和预约门诊复诊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疾病病人家属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疾病病人加强社区干预和防治,有助于改善其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大庆市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急症高危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测评工具、医学应对问卷对120例社区高血压急症高危病人进行调查。[结果]120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76.49±17.83)分;病人中采用回避应对方式的最多(44.2%),采取面对的最少(18.3%);相关分析显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与面对应对呈正相关(P0.05或P0.01),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情绪管理与屈服应对呈负相关(P0.05或P0.01),工作与休息管理与回避应对呈负相关(P0.01)。[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鼓励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急症高危病人积极采取措施,使其正确面对疾病,以促进病人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癫痫患者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影响,半年后对住院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癫痫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