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破伤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EN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部分静脉营养,于营养支持前一天及营养治疗后第11天检测两组患者的BMI、TSF、MAMC,TP、PA、ALB及Hb等指标,并且全程观察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营养支持10天后两组患者的BMI、TSF、MAMC下降不明显,EN组的TP、PA、ALB及Hb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EN可改善重型破伤风患者蛋白质代谢和患者营养状况,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etanus. Methods The patients totaled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patients in E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on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The indicators values of BMI, TSF, MAMC, TP, PAm, m, ALB and Hb were tested on the day before nutrition supports and after nutrition supports 10 days later in two groups.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Results With nutritional supports 10 days later, two groups had no obvious decline in BMI, TSF and MAMC. TP, PA, ALB and Hb of E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 Complication rate of E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 Conclusions Early EN may improve protein metabo lis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etanu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etanus. Methods The patients totaled 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The patients in E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on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The indicators values of BMI, TSF, MAMC, TP, PAm, m, ALB and Hb were tested on the day before nutrition supports and after nutrition supports 10 days later in two groups.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 Results With nutritional supports 10 days later, two groups had no obvious decline in BMI, TSF and MAMC. TP, PA, ALB and Hb of E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 Complication rate of E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 Conclusions Early EN may improve protein metabo lis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etanu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7月期间进行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按照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开展肠外营养支持的38例患者属于对照组,开展肠内营养支持的38例患者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血清免疫指标、血清蛋白指标、不良...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危重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 ,营养支持尤为重要。单纯肠内营养 (EN)有能量供给不足之虑 〔1〕。而单纯使用肠外营养 (PN )并发症高 ,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 ,易发生肠道粘膜萎缩〔2〕 ,最终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我们对危重病患者采用 EN PN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观察其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作用。1 病例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危重患者中男 33例 ,女 2 9例 ;年龄 2 7~ 80岁 ,平均4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10例 ,颅脑损伤 5例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后 5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 3例 ,胃穿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肠外复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5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复合营养,患者于伤后2d开始应用EN,用PN补充EN的不足,7d后EN达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延迟性EN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上臂围(MA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围(MAMC);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治疗14 d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Alb (g/L):35.28±2.13比30.30±2.56,Hb (g/L):135.7± 13.5比113.5±15.5,TLC(×109/L):1.62±0.41比1.35±0.48,MAC (cm):26.62± 1.97比23.19±1.56,TSF (mm):10.95±3.80比8.87±2.25,MAMC (cm):23.63±2.36比20.30±2.07,均P<0.05],治疗组发生并发症例数[感染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反复消化道出血4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4、7例),且预后转好例数多于对照组(16比7),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3%比25.0%,P<0.05).结论 EN+PN复合营养支持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6.
胃肠内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虹 《现代康复》1998,2(7):696-697
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逐渐被人们重视.传统的营养支持已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胃肠内外营养逐渐被人们接受。我们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人进行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比较传统的营养方式与胃肠内外营养方式对此类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支持第7天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过程中肺部感染、腹泻、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88,P<0.01),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第30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点。方法 经临床和CT证实为重型颅脑操作的4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早期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EF)与肠外营养(TPN),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 EEF组24h排除氮明显少于TPN组,氨平衡、肌酐身高指数(ICr)等营养指标优于TPN组。伤后28d,EEF组体重丢失显著少于TPN组,GCS评分较TPN显著改善。结论 EEF可持续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减轻伤后分解代谢,促进营养和意识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63-3765
目的研究分析危重症病人EN与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对照组治疗中应用肠外营养支持(PN),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治疗后,对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对比组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行促进,且还能够将并发症减少,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短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后病人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32例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配给予EN或PN,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对代谢的影响。结果:PN组病人体重和白蛋白有显著下降,累积负氮平衡较大;EN组病人营养指标相对稳定。两组病人的代谢无显著差异。结论:腹部手术后病人行肠内营养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早期合理应用胃肠内、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群  李巧珍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0):933-93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合理应用胃肠内、外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临床证实的重型颅脑损伤193例中随机抽样出108例,分成3组。A组:单纯胃肠外营养;B组:传统胃肠内、外营养;C组:早期胃肠内、外营养。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A组病死率为69.4%.B组为47.2%,C组为13.9%;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24小时内)即应施用PN支持.伤后48小时若未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可缓慢持续性滴注EN液。若患者的GCS分值这9分以上,肠呜音恢复正常或24小时胃内残留液总量少于700ml。施行EN支持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顾春华 《临床医学》2010,30(11):26-27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5例SAP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7例和EN组18例。TPN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直至完全经口进食;EN组在早期即实施EN治疗。结果 EN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的重要治疗手段,及早行E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对ICU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EN+PN组,n=26)与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2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功能(IgA、IgG、IgM水平;CD4+、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PN组比较,EN+PN组治疗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而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CD4+/CD8水平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7、5.30、11.09、3.94、3.61、2.19,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伤后第3天、第9天观察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伤后第9天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gG、lgA、CD4+细胞及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度烧伤患者生化指标和免疫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布拉酵母菌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早期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取布拉酵母菌水化物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免疫学指标和营养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上臂三头肌肌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血清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其营养水平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善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的早期营养状况和预后措施。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56例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按术后场内营养时间点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术后第1天经周围静脉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于术后第3天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于术后第7天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行肠内营养后前白蛋白、白蛋白、氮平衡及感染率情况。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感染发生;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观察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值分别为(320.41±12.3)mg/L、(39.26±6.25)g/L、(0.65±0.3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394,5.9017,1.9079;P<0.05)。两组患者对早期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耐受性及预后情况,最佳的肠内营养时机约为术后5d。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实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2组基线资料匹配。EN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胃肠功能恢复时尽快启用EN,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结果入院当日,2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Y)、血浆白蛋白水平和APACHE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上述各项指标对比,EN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EN组治疗后感染率(33.33%vs66.67%,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28.57%vs71.43%,P<0.01)、住院天数〔(20.50±2.70)vs(26.21±3.11)d,P<0.01〕及住院费用〔(4.20±1.20)vs(6.51±1.60)万元,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N组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功能恢复期尽早行EN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PA)的疗效。方法分析36例SP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营养状况及平均住院天数、感染率及高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升高。EN组的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高血糖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早期EN在SPA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合理应用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