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彩琴  高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536-2536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常见的小儿直肠肛门发育畸形,常需急诊手术治疗.2008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本病手术治疗22例患儿,其中新生儿16例.近年来新生儿外科,麻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及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的预后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袁万清 《贵州医药》2004,28(11):1052-1052
先天性直肠狭窄继发巨结肠是最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之一。由于长期便秘,结肠内大便堆积,肠管扩张,肠壁肥厚,肠蠕动减弱,导致继发性巨结肠。我院最近收治一例8岁男性患儿,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博  胥军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102-103
目的探讨对于新生儿中高位高门闭锁行I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7~2010年所收治的20例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新生儿行I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随访其术后排便功能,总结治疗效果。结果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2例术后切口裂开,经治疗后良好愈合,随访半年~3年,观察其排便功能,12例患儿肛门有着良好的收缩能力,排便功能良好,排便情况根据临床评分为优良,未有明显肛门失禁,2例便秘,2例污粪,1例便秘,1例直肠黏膜脱垂,2例因未坚持扩肛造成肛门狭窄。结论 I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在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中,具有充分暴露术野的特点,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好,是值得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01例,男59,女42,1岁内入院81例。治疗:经会阴部肛门成形术47例,腹会阴肛门成形术28例,骶尾会阴肛门成形术4例。结果:痊愈73例,好转17例,死亡5例,拒绝治疗6例。随访25例,最长15年,最短6个月,其中肛门功能良好19例,大便失禁3例,肛门狭窄或污粪3例。讨论中提出:一、分类问题;按佘氏分类法,对治疗有指导意义,低位有瘘年龄在3~6月手术为宜。低位无瘘急诊手术,会阴部或骶尾部入路,高位无瘘或合并直肠膀胱、尿道瘘者急诊手术,视患儿有无其它重要畸形和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在肛门闭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24例,上述患儿多因排便困难而就诊.本组患儿均做好术前准备,术前3 d流质饮食,给予抗生素做好肠道准备,术前每天清洁灌肠,1次/d,术前1 d禁食,术前1 d及术日分别行清洁灌肠1次.所选患儿均实施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结果 本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为25~50 ml,术中未输血.患儿切口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4±3.2)d;上述患儿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患儿术后肛门外观均正常,无肛门狭窄及直肠回缩等发生,肛门排便能力为优.结论 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治疗肛门闭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曹淑荣  马红彩  路曦 《河北医药》2003,25(9):675-675
临床观察发现 ,小儿外科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很多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肛门湿疹 ,虽经常规治疗后痊愈或好转 ,却增加患儿痛苦 ,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对 19例此病患儿采取了用氧化锌软膏预防肛门湿疹的措施 ,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患儿 19例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6月~ 12岁。其中肛门闭锁会阴瘘 8例 ,肛门闭锁舟状窝瘘 4例 ,先天性肛门狭窄 4例 ,肛门成型术后失禁、肛门狭窄、肛门闭锁尿道瘘各 1例。1 2 方法 按照统一的标准 ,在患儿术毕回房后 ,将氧化锌软膏涂于肛周 5cm ,并于每次大便后 ,先用无菌生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MRI结合造影检查在直肠肛门畸形(ARM)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术前行MRI及造影检查并经手术证实为直肠肛门畸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7例ARM患儿中,会阴瘘2例,直肠尿道瘘10例,直肠膀胱瘘2例,前庭瘘6例,泄殖腔畸形1例,无瘘3例,肛门狭窄1例,直肠阴道瘘2例.MRI检查对瘘管诊断的准确率为44.44% (12/27),还发现伴发的其他系统畸形,造影检查诊断瘘管的准确率为85.19% (2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2,P<0.01).结论 MRI结合造影检查可提高AR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杨晓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99-1700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无肛的治疗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先天性无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无肛的治疗和术后护理方法。结果45例患儿中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获随访的32例患儿肛门外观均无明显异常,无直肠回缩或肛门狭窄等现象,无复发肛瘘。2例(4.4%,2/45)患儿出现会阴及肛门伤口感染,经5~7 d外涂聚维酮碘、局部理疗、护理后治愈,且伤口愈合良好。结论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无肛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后遗症少等优点;高质量护理是新生儿先天性无肛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张燕敏  刘翔  左伟  高威  赵萍 《安徽医药》2022,26(9):1843-1845
目的总结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病儿直肠黏膜脱垂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在安徽省儿童医院2014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黏膜脱垂行相关治疗的30例病儿资料。其中6例发生于肛门一期成形术后,5例继发于腹腔镜肛门成形术后,17例继发于后矢状入路经骶会阴肛门成形(Pena)术后,2例发生于泄殖腔畸形矫治术后,依据肛门外括约肌的情况,分别行切除脱垂直肠黏膜和修复加强外括约肌。结果30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除1例在直肠黏膜脱垂术后1个月发生肛门狭窄,其余治疗效果满意,无复发及术后瘢痕等并发症,肛门收缩力良好。结论直肠黏膜脱垂多发生于肛门成形术后半年之内,需要长期随访。根据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来切除脱垂直肠黏膜并修复括约肌环,可获得满意的外观,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46例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患儿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结果 随防3~12个月,2例大便失禁及污粪,3例术后肛门狭窄,扩肛3个月后行二次肛门成形术.结论 术者要充分了解肛门直肠排便解剖生理,通过手术恢复直肠肛门的解剖位置,使患儿能达到自控排便的功能,术后坚持扩肛及排便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34先天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行肠造口术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方法 亲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手术前要做好,静脉通道迅速建立,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各项木前准备要一一完善;造口护理技能的指导和亲属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手术后要一一落实.结论 保证了高难度的肛门成形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使患者儿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李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30-231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肛患者的疗效以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先天性无肛患儿3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患儿年龄为4d~12岁,均采用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肛,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8例先天性无肛患者进行会阴肛门成形术后,37例愈合出院,无直肠回缩或黏膜外翻、大便失禁等现象,1例患儿发生术后直肠回缩现象,经再次治疗后无直肠回缩或黏膜外翻、大便失禁等情况的发生,患儿愈合出院。术后跟踪回访患儿无肛门狭窄或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利用会阴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肛患者疗效显著,若手术过程规范,术前术后护理得当,很少有相关并发症发生。但会阴肛门成形术只适用于中低位无肛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肠造瘘术后的患儿肛门直肠测压资料,评价肛门直肠测压相关指标在该类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53例在新生儿期行肠造瘘术后的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与钡剂灌肠、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53例患儿中,回肠造瘘27例,结肠造瘘26例;47例存在直肠肛管抑制反射,6例减弱或消失。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无神经节细胞症3例,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5例,乙状结肠狭窄6例,胎粪性腹膜炎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1例。肛门直肠测压诊断HD/IND的符合率为96%。结论肛门直肠测压可有效提高肠造瘘术后患儿诊断正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男性儿童尿道下裂患者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相关性,以获得可靠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学材料.方法 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男性儿童尿道下裂患儿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尿道下裂与先天性儿童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关联性.结果 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存在关联性(P<0.05),且男性儿童尿道下裂导致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危险性是无尿道下裂儿童的9.89倍,二者呈正相关,是导致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危险因素(OR=9.00,95%CI:4.49~18.03);阴茎头型尿道口下裂构成比最大,占47.33%,最低为会阴型,占15.33%.所有类型尿道下裂中会阴型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发生率最高68.75%,其次为阴囊型(21.05%)、阴茎型(14.42%)以及阴茎头型(7.75%),相关系数(φ)=0.353,相关性较好,呈正相关.结论 男性儿童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会阴型以及阴囊型尿道下裂患儿发生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几率大,故应加大产前诊断力度,保证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贾胜琴  吉蓉  王继忠  牛军 《河北医药》2003,25(3):172-173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畸形肛门成型术后排便失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及肛门直肠测压分析软件 ,对 2 0例肛门成型术后排便失禁的患儿 ,用生物反馈疗法训练 ,加强肛门周围的肌肉力量 ,训练直肠对各种感觉的识别 ,调节直肠受到刺激时 ,肛门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的协调运动。结果  2 0例排便失禁的患儿经生物反馈治疗后 ,肛门直肠测压表明 ,最大收缩时间延长 ,收缩向量容积提高 ,感觉阈值降低 ,肌电振幅增高。临床评分提高 (2 .8±1.0 )分。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是排便失禁儿童疗效可靠且无创伤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治疗及预防办法。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26例经手术加扩肛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5年,排便症状完全改善22例,部分改善4例。结论手术加扩肛是治疗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有效方法,规范的医疗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肛门直肠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 ,发病率在新生儿为 1/10 0 0~ 1/5 0 0 0 [1 ]。术后良好的肛门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术后肛门功能良好的重要保证 [1 ]。现将我科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的 4 6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 4 6例 ,其中男 4 0例 ,女 6例 ,年龄为 7h~ 2 8d。高位肛门闭锁 8例 ,包括直肠阴道瘘、直肠前列腺尿道瘘及未合并瘘 ;中位肛门闭锁 2 3例 ,包括直肠尿道球部瘘、直肠阴道瘘及未合并瘘 ;低位肛门闭锁 15例 ,包括直肠皮肤瘘、直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治愈43例,治愈率96%,后遗肛瘘2例,占4%,无一例发生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肛门畸形等.结论 该术式能达到一期治愈的目的 ,具有疗程短、损伤小、无畸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先天无肛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的测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勇  谷继卿  房志勤 《天津医药》2002,30(12):725-727
目的 :通过肛门直肠测压法 ,对先天无肛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肛门功能进行准确的客观评定。方法 :对25例先天无肛肛门成形术后大便失禁患儿进行临床评分及对肛门直肠测压 ,并与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最大自主收缩压、最大收缩时间、收缩向量容积、肛管静息压、肛管直肠压力差、高压带、舒张向量容积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直肠感觉阈高于对照组 (P<0.05)。且畸形位置越高 ,评分越低 ,差异越显著。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 ,并为个体化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49-150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各间隙脓肿一次性根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低位切开高位黏膜挂紧线、脓肿切开对口引流、脓肿切开高位挂紧线等手术方法治疗。结果:仅有2例高位脓肿复发形成肛瘘,二次手术后未再复发;其余患者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结论:肛门直肠周围各间隙脓肿采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