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目的:了解脑性瘫痪的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性,为引入双生子作证候基因组研究作铺垫工作.方法:回顾分析217例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按遗传学方法调查11对双生子,鉴定其卵型,统计其母亲生双生子的年龄、双生子患病情况,进行西医和中医证候诊断.结果:217例患儿中,双生子15例占6.91%.11对双生子中,8对为单卵双生子,3对为双卵双生子.8对单卵双生子中,3对表现为一个正常、一个患病;3对为双胎同时患病;另外2对双生子,出生时一个死亡、另一个患病.双卵双生子3对,其中2对为一个正常、一个患病;另1对为双胎同时患病,只是病情程度不同.11对双生子脑瘫儿中,单卵双生子患病明显高于双卵双生子,占本组双生子77%.结论:双生子易出现早产、低体重儿,因其先天不足,发病率较高;双生子家系背景、体质及发病、证候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比单卵双生子大.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入院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积极有效地护理,均取得满意疗效,好转出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就再障的辩证施护方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旭 《华夏医药》2006,1(3):204-207
《伤寒论》有着唯物的自然观和朴素的辩证法。在桂枝汤的证治上就有不少的体现,如在《伤寒论》的397条经文中,述桂枝汤正局主治的有7条、变局的5条、变法的7条、禁忌的3条、化栽选治变证的16条,治合病及太阴、阳明病的7条。以上凡45条,从桂枝汤正治变化的角度充分表达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辨证法思想。本文从”辨桂枝汤证既立足于整体,又着眼于局部”、”把桂枝汤证看成是朕系的疾病运动发展过程”、”桂枝汤症的常治与变治”及”真假桂枝汤证的辨证思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伤寒论》六经辨治的哲学观点。《伤寒论》根据人体正气损益,邪气进退,将桂枝汤的证候、包括病变部位、证候特点、脏腑所损、寒热所趋、邪正消长等,从整体的、运动的、朕系的角度来举网辩证,而不把桂枝汤看成是绝对的、局部的、静止的、孤立不变的过程,较好地避免了诊治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辩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家旭  薛飞飞 《华夏医药》2005,9(6):447-447
1中医学优势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1.1优势与特色 中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科学于一体。在医学传承过程中,积累的医籍献与信息资源汗牛充栋。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诊断与疗效评价体系、综合调节的治病思想、丰富的养生保健实践。  相似文献   

6.
温病微观舌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通过对121例次温病患者和21例健康人舌尖微循环、舌粘膜脱落细胞学和舌面干湿度检测分析,研究总结了郭振球教授关于温病微观舌诊的学术经验,表明温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型在舌微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与各类证型病理本质相应的时相性特征;舌微观指标异常程度呈现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递增趋势,反映了温病病情演变的连续性特征。作者认为,微观舌诊为温病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有效的舌微观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主证、次症)、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血清学指标(ACE、IGF-1以及Ang-Ⅱ)、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异常以及精神神经反常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以及血清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4.22±2.14)分,低于对照组的(7.74±3.78)分,P <0.05。试验组收缩压(137.27±9.32)mm Hg、舒张压(81.23±5.12)mm Hg、平均动脉压(107.21±6.25)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48.21±8.25)mm Hg、(88.26±6.06)mm Hg、(119.34±7.27)mm Hg,P <0.05。治疗后,试验组ACE(104.26±10.09)U/L、IGF-1(178.92±...  相似文献   

8.
9.
笔者认为,在当前中医证候主流研究方向的背后,隐藏着一些证候研究的深层次问题。由于中医的“证”总是倾向于以复合证型存在并易相互转化,故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困难较大,而思考和研究“‘证’为什么总是以复合证型存在并易相互转化”可能是比“证”的标准化更重要的研究方向。笔者还认为,“病证结合”的观点预设了两个前提,即“病”和“证”指称的内部的事物、事实或者事态是同时存在且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中西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单纯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0.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中西医辩证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从痞满谈“合病”“并病”之证的辨治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版《中医诊断学》:“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1]。虽然证候是疾病一定阶段的证候,但临床患病大多不是单一的,常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多种疾病,证候每每成为多种疾病“合病”、“并病”的综合体。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以辨别患者内在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炎症”是人体组织因损伤因子的作用遭到破坏,其周围组织发生一系列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并清除和吸收死亡细胞,最后局部组织得到修复和治愈的过程。西医“炎症”是十分常见而重要的基本过程。其致“炎”病因可以是生物的,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也可以是理化的,如高温、低温、放射线的反应等,临床表现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根据其病程的长短,又分为急性和慢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过敏性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2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以予强的松口服为主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2周及4周后疗效并作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疗效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过敏性肺炎的治疗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优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并计入手,对近年来在本病治疗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综述,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92-293
目的探讨分析冠心病中医证素辩证与体质及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将患者按照证素分型,分为痰蚀、血痰、气滞、气虚、阳虚、阴虚6种。将中医证素分型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可以分为阳虚兼气滞(47.14%)、阳虚兼痰浊(31.43%)和气虚兼痰浊(21.43%)几种类型。阳虚兼气滞多见单支病变,占54.55%;阳虚兼痰浊多见3支以上病变占45.45%,气虚兼痰浊多见3支以上病变占66.67%。证素分型在单支和多支(≥3)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中医证素分型有相关性,二者可以互为补充增加临床对CHD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定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证型辩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中医证型辩证治疗),每组各32例,治疗6周后,对其临床疗效、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医证型辩证治疗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