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对舟曲县的596名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家长有效问卷各554份。结果 PTSD筛查阳性组共33人,占总人数的6.0%;女生在PCL-C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男女生平均分在PTSD筛查阴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PTSD筛查阳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做具体分析,发现PTSD筛查阴性组与PTSD筛查阳性组在组织性因子方面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PTSD筛查阴性组男女生在亲密性和组织性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PTSD筛查阳性组男女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性和组织性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重要影响,教会家长如何增强家里的亲密性和组织性维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PTS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识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自我心理弹性评分及应对方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PT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自我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逃避、姑息、宿命及依靠自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面对、乐观、情感宣泄及寻求支持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我心理弹性,让患者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后半年,震伤未愈伤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成都市某医院地震伤员康复中心未愈伤者58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分离性体验量表、PTSD自评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未愈伤者在地震灾后半年患PTSD者占41.4%;男性伤者中残疾率28.6%和PTSD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女性伤者的46.7%和53.3%(P〈0.05)。创伤后应激水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483,P〈0.01);和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449,P〈0.01)。伤者中分离水平极低,遗忘和创伤后应激水平呈正相关(r=0.541,P〈0.01);残疾、低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水平显著相关(r=0.642,P〈0.05)。结论:地震灾后半年,震伤未愈伤者PTSD患病率较高,残疾、社会支持差、遗忘水平高、消极的应对方式是震伤未愈者发生PTSD的主要相关因素,应给予充分的药物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老年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50例老年心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采用PTSD筛查量表-居民版(PCL-C)进行PTSD筛查,根据结果设为PTSD组与非PTSD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脏功能等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转移安置点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及自编调查问卷评估223名随机抽样地震灾民的心理状况。结果①SRQ结果显示,54.3%(121/223)的灾民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SRQ?8),感觉不愉快最常见,依次是感觉不安、紧张或担忧、易受惊吓、易疲劳、易哭、睡眠差、缺乏乐趣、食欲差等。②HRSD评定结果显示,29.02%(65/223)有明确的抑郁症状,重度抑郁4.04%(9/223)。12.9%的被调查者有自杀观念。③PTSD筛查问卷PCL-C结果显示,14.1%(29/223)总分≥5 0分(筛查阳性)。④不同年龄组SRQ、PCL-C、HRSD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65岁灾民SRQ、PCL-C、HRSD均分最高,36~55岁次之。回归分析显示SRQ总分与绝望感、最糟糕天数、烦扰程度存在回归关系(回归模型方差分析F=91.312,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显心理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应注重中老年人、有绝望感、最糟糕天数多和烦扰程度重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个体恢复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or-Davidson恢复力量表(CD-RISC)、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认知方式问卷对36例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研究组)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某部32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CD-RISC评分中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忍受消极情感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r=0.23,P0.05),接受变化与E分、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4-0.32,P0.05),控制感与P分、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6、0.30,P0.05),而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和控制感与消极应对、N分、认知方式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24~0.33,P0.05)。结论: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恢复力是抵抗创伤和促进恢复的积极因素,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9年后广元地区高二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阳性检出情况,为进一步分析震后PTSD持续存在的影响因素、对存在PTSD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元地区地震重灾区和一般灾区的1 492名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社会支持量表(PSSS)调查PTSD发生率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广元地区高二学生PTSD阳性检出率为3.69%,男生和女生PTSD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5.82%,χ~2=12.47,P0.01),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9%vs. 2.84%,χ~2=4.27,P0.05);男生和女生PT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1±9.01)分vs.(14.02±8.52)分,t=-6.43,P0.01];PTSD阳性者和非阳性者PS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52±7.53)分vs.(61.11±8.19)分,t=-5.36,P0.01]。结论汶川地震后9年,广元地区部分高二学生仍存在PTSD症状,创伤暴露程度、性别和社会支持可能与现患PTSD相关。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安置点灾民急性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第2周安置点灾民的急性应激障碍(ASD)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江油市太平镇安置点灾民随机抽样后,利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量表(SASR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应激反应问卷(SRQ)、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及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225名灾民完成调查。结果ASD阳性率为7.18%,有分离症状的38.12%,有创伤再体验症状的54.14%,有回避症状的38.67%,有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的64.64%。SASRQ总分与PCL-C总分呈正相关(r=0.62,P<0.001)。不同年龄组的SASRQ总分(F=3.15,P=0.01)、分离症状(F=2.71,P=0.02)、焦虑或醒觉性增高(F=3.53,P=0.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组的急性应激症状较轻(P<0.05)。女性灾民的SASRQ总分(t=-2.199,P=0.03)、创伤再体验症状(t=-2.59,P=0.01)、回避症状(t=-2.195,P=0.03)、焦虑或醒觉性增高症状(t=-2.12,P=0.035)得分明显高于男性。有亲属遇难组的ASD创伤再体验症状分高于仅经济损失组(t=-2.16,P=0.03)。以ASD总分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观念、烦扰程度、最糟糕天数、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R=0.81,F=60.33,P<0.001)。结论灾民在地震发生后1周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灾后心理干预应尤其关注女性等特殊人群,自杀观念、最糟糕天数以及烦扰程度可作为评估ASD的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双相抑郁障碍与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并评估应对方式与两种疾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病例对照设计,共入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14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189例,健康对照123例,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估被试的应对方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患者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较高(P<0.01).同种疾病中,非缓解期的患者较缓解期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更高,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更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年龄和疾病状态的影响后,积极应对方式仍是患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64,95%CI=1.026~1.102),该模型对双相障碍的预测准确率为64.3%.结论 与复发抑郁障碍患者相比,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多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采用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的抑郁障碍患者,发展成双相障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脑结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46例经历交通事故后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的PTSD患者(PTSD组)以及同期招募的4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全脑MRI 3D-T1WI结构像扫描, 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2组受试者间脑区灰质体积的差异, 并对PTSD组较对照组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其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PTSD组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额上回灰质体积明显缩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GRF校正), 未发现较对照组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PTSD组患者的左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与其CAP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443, P=0.002), 其余有差异的脑区灰质体积与CAPS、PCL-C及HAMD评分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交通事故致PTSD患者存在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症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 方法:采用临床用创伤后应激功能障碍诊断量表(CAPS)对150例癌症患者进行诊断性访谈,并分为PTSD组(37例)和非PTSD组(nPTSD组,30例);应用PTSD自评量表(PCL-C)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采用生理相干与自主神经平衡系统对PTSD组、nPTSD组、健康对照(NC)组(30名)进行短时HRV检测,分析HRV指标与PTSD核心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与nPTSD组和NC组比较,PTSD组平静状态下R-R间期标准差(SDNN)和高频功率(HF)较显著下降,低频功率(LF)/HF显著升高(P均<0.001);应激状态下PTSD组SDNN应激差值明显降低,HF和LF/HF应激差值显著增高(P均<0.001);HRV指标与PTSD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均<0.05). 结论:癌症相关PTS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 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症状;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PTSD组理解记忆、延迟理解记忆、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PTSD组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记忆成绩与CAPS得分呈负相关(r=-0.66,P<0.05;r=-0.53,P均小于0.05),但与情绪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大于0.05).PTSD组和抑郁症组的额叶、颞叶灰质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未校正的P<0.001);而PTSD组颞叶灰质体积小于抑郁症组(未校正的P<0.001).结论 PTSD的记忆损害与创伤症状而非抑郁症状明显相关,而其脑结构损害也与抑郁症有所不同,提示PTSD的记忆损害可能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应对方式在大学生抑郁与儿童期创伤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6月772名新乡医学院在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是否≥5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心理亚健康组和健康组。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反刍思维问卷(R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心理亚健康组PHQ-9、RRS与CTQ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组(P均<0.05),SCSQ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组(P<0.05)。心理亚健康组PHQ-9与RRS、SCSQ和CTQ均呈显著相关(P均<0.05)。反刍思维、应对方式在大学生抑郁与儿童期创伤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儿童期创伤不仅可以直接作用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反刍思维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SCL-90得分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7,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8,P<0.01);消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3,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2,P<0.01);社会支持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3,P<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对方式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既可直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可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创伤暴露后吸烟情况的变化与创伤暴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汶川地震6个月后,采用目前美国PTSD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工具,按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1125名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在抗震救灾前后吸烟情况的变化及PTSD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PTSD诊断分别采用Davidson创伤量表(DTS)和DSM-Ⅳ标准确定.结果 实查1 056人,共检出PTSD患者69例,患病率为6.53%.本调查发现:(1)创伤暴露未对吸烟产生不利影响.创伤暴露后总的吸烟人数仅增加5例,吸烟量由创伤暴露前的(9.43±6.13)支/天减少到创伤暴露后的(8.04±6.05)支/天(t=6.595,P=0.000).(2)PTSD对吸烟有显著影响.PTSD与非PTSD相比会增加创伤暴露后初始吸烟的危险性(31.3%vs12.9%,X2=4.394,P=0.036).虽然PTSD组创伤暴露前、后总的吸烟量无明显改变(t=1.802,P=0.077),但创伤暴露后自诉吸烟量增多者PTSD组显著高于非FTSD组(X2=17.127,P=0.000).(3)多元I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服役满意度低(OR=2.574,P:0.000)、创伤暴露后患PTSD(OR=2.529,P=0.001)、创伤暴露前为烟草依赖者(OR=1.334,P=0.002)、军龄长(OR=1.334,P=0.002)是地震现场救援军人创伤暴露后吸烟行为增加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暴露对吸烟无明显影响,而患PTSD会增加吸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防御及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防御及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明显好转,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35时,将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得分≥6分者纳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组,CDSS得分<6分者中匹配选择纳入对照组。二组患者均作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简易应对方式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熟型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躯体化等不成熟防御机制及压抑等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幽默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与CD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与CDSS得分呈负相关(r=0.137),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与CDSS得分呈正相关(r=0.143),但无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CDSS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31,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CD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结论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抑郁的因素之一。抑郁症状越严重,越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应激症状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代 谢的相关性。方法 2016 年11 月—2017 年11 月对驻疆某部官兵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按照创伤后应激 障碍筛查量表(PCL-C)评分阳性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诊断标准,根据是否为 PTSD分为PTSD组(n=27)和在相同暴露条件下的未患PTSD的对照组(n=39)。对两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 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及部分其他血液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PTSD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 组,叶酸、维生素B12 水平、T3、T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而TSH、LDL、HDL-C 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SD患者其血同型半胱氨酸较高,叶酸及维生素B12 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双相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1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4名正常对照。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方式,运用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双相障碍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χ^2=7.161,P=0.007)、情感虐待(χ^222.079,P〈0.001)和性创伤(χ^24.603,P=0.032)3个早年创伤分量表分和总分(χ^24.067,P=0.044)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创伤和性创伤存在性别差异(χ^23.946,P=0.047;χ^216.092,P〈0.001);双相障碍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Z=-6.890,P〈0.001);情感虐待与双相障碍的发生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相关(β=1.490,P〈0.001;β=0.739,P=0.03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有较多的早年创伤,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情感虐待可影响双相障碍的发生以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创伤后成长(PTG)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5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TBI患者的PTG水平、PTSD情况,并进一步分析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 结果TBI患者PTGI总分为(58.41±23.05)分,处于低水平。PCL-C得分为(36.18±16.52)分,PCL-C阳性症状检出率为4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性格类型、社会支持、警觉性增高、创伤再体验是TBI患者PTG的影响因素。TBI患者文化水平低、外向型性格、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PTG水平越高。TBI事件后警觉性反应低者,PTG水平较高,创伤再体验症状促进PTG的发生。 结论TBI患者创伤后早期同时出现PTG及PTSD,通过调动患者个体内部因素及外在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因素,可能提高患者PTG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应激障碍(ASD)与创伤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ASD对发生PDST的预测作用。简述DSM-5中ASD和PTSD的变动。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超星Medalink、Medline和Pub Med数据库中输入检索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索年限为1994~2013年的文献。结果 22篇研究文章共纳入研究对象4480名,随访人数3335名,尽管有497名最终诊断为PTSD,但是其中只有238名(48%)在创伤最初一个月之内诊断为ASD。结论 DSM-4所定义的ASD诊断标准不能很好预测发展为PTSD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