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舌骨上咽切开术处理喉后部——杓状软骨、杓间区、杓会厌襞的病变时,会厌妨碍手术。作者介绍经会厌咽喉裂开术,横断会厌,解决了上述问题。手术方法如下:在舌骨水平切开皮肤、颈阔肌;在舌骨附着处,离断舌骨下肌。正中折断舌骨体。外拉已离断的舌骨,切开舌骨会厌韧带,暴露出会厌。在舌骨会厌韧带的附着水平,横断会厌,切口向两侧沿长,超过杓会厌襞至梨状窝。至此,喉声门上的后半部和下咽的上部完  相似文献   

2.
声门癌术后会厌喉成形术改良的经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客观评价声门癌的会厌喉成形(K-S-T)术的远期根治性及功能性效果,总结100例会厌喉成形术的十年改良经验。改良要点为:①会厌瓣侧缘与环状软骨杓区缝合,形成代杓状软骨,以缩小过大的声门。②另侧会厌上缘和杓会厌襞与声室带断缘缝合,而不与甲状软骨断缘缝合,这样,两侧会厌的游离缘和杓会厌襞尽可能下移达声门水平,以形成代声带。③纵行切开会厌舌面软骨,但保留会厌喉面粘骨膜完整,以形成一锐角的代前连合。3、  相似文献   

3.
喉部断层照相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杓会厌皱襞的图像。文献指出,该皱襞是足以把喉腔与梨状窝分开的较大的线性阴影。杓会厌皱襞延展于两侧杓状软骨顶端和会厌侧面之间。奇怪的是,该皱襞做为薄的软组织解剖结构,却在所有平面的断层相上都可明显分辨;而喉前庭侧壁虽有较为宽厚的结构却无反映。另外在照片上的延续滴状的阴影结构,与构会厌皱襞的外形及解剖结构完全不符,而是重复了喉侧壁的形象。上述矛盾情况促使作者们以喉的解剖标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杓会厌皱襞用钡与碘脂的混合物进行处理后行断层照相。比较分析表明,杓会厌皱襞于喉部断层相的中部和后部较为明显;皱襞的下端位于喉室上后方1.5~2.5cm,而与一般报告相反,从未移行于假声带。因此,以前看作杓会厌皱襞的线状阴影,似为喉前庭侧壁的反映。为进  相似文献   

4.
非典型性会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会厌炎,或称声门上炎(supraglotti-tis),是声门上结构,包括会厌、杓会厌襞、杓状软骨、室带以致悬雍垂的急性细菌感染。1985年7月~12月,作者在多伦多儿童医院经治20例急性会厌炎病例,其中4例(20%)症状不典型,2例初诊为格鲁布,1例初诊为咽炎,另1例以脑膜炎入院,气管插管时偶然发现会厌充血肿胀,遂将会厌炎列为补充诊断。作者指出,典型的急性会厌炎就诊病史短,通常  相似文献   

5.
经会厌喉咽切开术葛荣明,孙克敏,于进志对喉的杓状软骨部、杓间区、杓会厌壁等声门上区后半部病变的手术径路,一般采用舌骨上咽切开术或喉裂开术,前者术式因有会厌遮挡往往妨碍手术操作,后者术式因位置深,操作不便,且会造成术后粘连或喉蹼。平野实[日本耳鼻喉科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一例喉类肉瘤病引起呼吸道阻塞,未行气管切开术,而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成功,且已随访四年无复发。患者系女性,36岁,主诉喉痛二周伴呼吸困难。无外伤史。间接喉镜下见会厌及杓会厌襞明显红肿,声带及假声带均正常。诊断为亚急性会厌炎。服氨苄青霉素及甲强地松龙4周后水肿虽减轻,但会厌肿胀未完全消退。乃行活检,病理诊断为类肉瘤病。后因水肿致声门变小,呼吸急促,检查会厌和杓会厌襞仍有炎症。乃用激光行会厌切除术,同时气化部分杓会厌襞。术后病人清醒,未见呼吸道受阻症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声门癌的会厌喉成形(Kambic-Sedlacek-Tuckermethod,K-S-T)术的远期根治性及功能性效果,总结100例会厌喉成形术的十年改良经验。改良要点为:①会厌瓣侧缘与环状软骨杓区缝合,形成代杓状软骨,以缩小过大的声门。②另侧会厌上缘和杓会厌襞与声室带断缘缝合,而不与甲状软骨断缘缝合,这样,两侧会厌的游离缘和杓会厌襞尽可能下移达声门水平,以形成代声带。③纵行切开会厌舌面软骨,但保留会厌喉面粘骨膜完整,以形成一锐角的代前连合。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79.5%及66.7%。认为会厌瓣是理想的喉成形材料。比较新旧两种术式的效果,显示新术式效果比原K-S-T手术好,保存了喉的全部功能  相似文献   

8.
治疗会厌及杓会厌皱襞囊肿 ,以往多采用间接喉镜、直达喉镜、支撑喉镜或纤维喉镜下直接钳夹囊壁或激光治疗 ,这些方法或技术要求高 ,病人痛苦大 ,或需要全麻 ,有的费用偏高 ;且因为有囊壁的残存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复发。近年来 ,我们试用在 70°鼻内窥镜下圈套法治疗会厌及杓会厌皱襞囊肿 2 0例 ,经临床应用 ,效果良好 ,无一例复发 ,且方便实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32岁。会厌舌面囊肿 16例 ,杓会厌皱襞囊肿 4例 ;15例为广基囊肿 ,5例为较隆起基底较窄囊肿 ;囊肿最大长径约为 2 .5 c…  相似文献   

9.
作者们报告1974~1978年15例年龄为40~69岁的喉或咽下鳞癌患者,用术前远距离~(60)钴放疗和声门上水平喉切除联合治疗的结果。本法适用于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会厌谿和犁状窝癌肿。对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术前用广野放疗。本组11名病人为会厌癌,3人为犁状窝癌,1人为杓会厌皱襞癌。手术切除时扩及会厌谿者2人,扩及舌根者1人。病人在术前3~4周均用~(60)钴照射,在5天内给2000拉德,9例病变超  相似文献   

10.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源于欧洲并广泛开展应用,其理论基础是环杓单位为喉功能解剖单位.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包括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CPL-CHEP)、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气管环舌骨会厌吻合术(SCPL-TCHEP)3种术式.本文就环杓单位作为喉功能解剖单位在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加以论述。1 环杓单位解剖结构及生理作用Weinstein等Ⅲ提出环杓单位这一概念,强调其在喉功能保全性手术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环杓单位包括杓状软骨、环状软骨、完整的环杓关节、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其生理作用为使声带运动、声门内收和外展拉。  相似文献   

11.
喉癌术后局部复发临床较多见 ,但术后多年又在喉体其他部位发生第二原发癌罕见 ,本院经治 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 ,6 0岁。于 1995年 6月 5日以咳嗽、痰中带血、吞咽轻痛来院就诊 ,经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 ,见左杓会厌襞及杓区有菜花样肿物 ,室带及会厌根部未受累 ,声带活动良好。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住院后经气管切开插管全身麻醉行左侧扩大垂直半喉 (包括杓状软骨 )切除术及左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左杓会厌襞及杓区 ,呈菜花状突起 ,大小为 1.5cm× 1.5cm× 0 .8cm。术后无明显误咽 ,10d拔去鼻饲管 ,2 7d拔除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青年男性的,由闭合性喉外伤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男,28岁,因“颈部闭合性外伤后睡眠打鼾伴憋醒8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术前颈部CT示双侧杓会厌襞形态不自然,会厌根部位置上移,考虑杓会厌襞瘢痕,会厌离断;术前睡眠呼吸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6.2 次/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喉部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照研究3个儿童离体喉标本相应断面的声像图与组织大切片,确认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室带、声带、喉室、杓肌的超声表现;然后对33名正常儿童进行喉部超声检查,确认各结构声像图表现。结果正常儿童甲状软骨为盾形等回声结构;杓状软骨为低回声结构,横断面为镰刀形,纵切面为类三角形;横断面环状软骨为"n"形低回声结构,纵切面显示环状软骨板为类长方形等回声结构;会厌软骨为细带状等回声结构;会厌前间隙和声门旁间隙是高回声结构;声带为长三角形等回声结构;室带为高回声结构。杓肌表现为双侧杓状软骨后方的等回声。结论超声对儿童喉部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会厌前间隙、声门旁间隙、室带、声带和杓肌显示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2例杓间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例1患者声音嘶哑1年,咽喉部异物感,术前检查示杓间区占位,手术时先行支撑喉镜检查,术中冰冻怀疑为神经鞘瘤,再采用会厌根入路,切除杓间区肿瘤,修复创周黏膜,会厌复位缝合。例2患者声音嘶哑伴咽部不适,当地医院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并确诊为神经鞘瘤,术后2个月因复发转入我科,考虑既往手术史,直接采用会厌根入路切除,充分暴露、逐步分离并切除杓间区肿瘤,修复创周黏膜,缝合固定裂开的甲状软骨板。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患者发音良好,无复发。会厌根入路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声门上肿瘤可分为喉上、喉内及喉咽各类如下: 喉上部: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及会厌尖部。喉内部:喉室带、喉室、会厌后面、声门处及声门下。喉咽部:咽会厌皱襞、梨状窝、环状软骨后及咽后壁。以上各类如合并出现,又可分为以下6组;(1)限于喉上部;(2)限于喉内部;(3)喉上及喉内部;(4)喉上及喉咽部;(5)喉内及喉咽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会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重症急性会厌炎9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6例,女14例,19~72岁,其中30~60岁84例.发病与季节无关.检查见会厌舌面明显充血肿胀56例,会厌高度肿胀似球形26例;伴有会厌谷黏膜、杓会厌皱襞、杓状软骨红肿6例;会厌脓肿14例,喉脓肿1例.结果联合应用红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43例;联合应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治疗34例,疗效无明显差异.行会厌脓肿切开术7例,喉脓肿切开术1例,气管切开术1例.重症急性会厌炎90例均治愈.结论抗生素与激素联合应用效果良好,适时行会厌脓肿切开术,喉脓肿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救治重症急性会厌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喉黑素瘤     
原发性喉黑素瘤(LM)罕见。作者复习所在医院1949至1983年间的88例头颈粘膜黑素瘤病例中,仅见3例原发性LM。男2,女1,平均年龄68.3岁。前2例肿瘤分别发生于右杓状软骨和右杓会厌皱襞,为单发灶;第3例于左杓会厌皱襞、喉后壁有大、小两个原发灶。3例分别存活5年7个月,2年7个月和4年7  相似文献   

18.
人类喉粘膜组织学的构造,已为人们所熟知,由两种上皮(即复层鳞状上皮和柱状纤毛上皮)所构成。会厌舌面、会厌喉面的上半部、杓会厌皱襞和声带的粘膜是复层鳞状上皮,而喉的  相似文献   

19.
对150例吞咽活动功能正常的自愿者,以每分钟100个画面的高速电影摄影术进行拍照,研究喉前庭在吞咽时的关闭活动状态。此种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由于侧壁的靠拢,使喉前庭的声门上区关闭,这主要由于甲杓肌上部的收缩增厚,向矢状平面压迫声门上区;第二步,来自上面的压力压迫会厌倾斜向下,会厌的尖部向下进入食管入口,此种机制使会厌逐渐接触到已经抬高的杓区,经受压缩的会厌下区略呈水平方向,但其前部较后部稍低。会厌的倾斜可能是甲会厌肌收缩的结果。喉前庭前上壁向后隆起,是因连系甲状软骨与舌骨中间的软组织皱褶而形成。这些中间软组织包括会厌软骨、会厌前脂肪垫及其有关的韧带。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4岁。以声嘶40d为主诉于2007年11月10日入院。4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逐渐加重,偶有咳嗽及少量清痰。电子喉镜示:会厌缘光滑,会厌舌面黏膜光滑,右声带前端见豆粒大、白色、表面光滑新生物,前连合及左声带前端未受累;双声带活动良好、闭合不严;双杓会厌襞、杓间区、双侧杓状软骨及双侧梨状窝处黏膜光滑,活动正常(图1)。入院诊断:右声带肿物。于2007年12月8日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激光下右声带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