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瞳孔自然散大状态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布以及屈光度、年龄等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VISX公司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LASIK术前的140例(280眼)进行检查,在暗室内瞳孔自然散大6mm时的高阶像差RMS值(均方根)及Zernike系数,根据年龄、屈光度进行分组比较研究。结果:在暗室瞳孔自然散大的状态下,总高阶像差RMS均值为(0.251±0.089)μm,从三阶像差到六阶像差RMS值呈递减趋势,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及四阶球差的RMS值最为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加,总高阶像差RMS值(RMSh)、三阶到六阶各阶的RMS值、三阶彗差的RMS值、三级散光RMS值、四阶球差RMS值与近视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三阶彗差与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其中RMS值从三阶到六阶呈递减趋势,以三阶彗差、三级散光、四阶球差的RMS值最显著,高阶像差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三阶彗差、三级散光RMS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改变,为个性化选择IOL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2例(200眼),均接受10∶30方位、2.75 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emulsification+IOL植入术。采用Topcon KR-1W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高阶像差,比较手术前后4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的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SA)、慧差(coma)及三叶草像差(trefoil)的变化。结果:4 mm瞳孔直径下,术前角膜tHOA和trefiol分别为(0.17±0.07)μm和(0.10±0.06)μm,术后3个月为(0.27±0.09)μm和(0.21±0.09)μm; 6 mm瞳孔直径下,术前角膜tHOA和trefiol分别为(0.48±0.14)μm和(0.20±0.11)μm,术后3个月为(0.73±0.21)μm和(0.49±0.20)μm,手术前后角膜tHOA和trefio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近视合并不同程度散光患者应用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咸阳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31例262眼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程度散光分组,其中低散光组61例122眼,中散光组53例106眼,高散光组17例3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FS-LASIK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BCVA)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有效性指数、残余屈光度;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高阶像差(包含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水平三叶草差、倾斜三叶草差)。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BCVA、术后3个月UCVA和有效性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高散光组患者的残余屈光度为(-0.289±0.027) D,明显高于中散光组和低散光组的(-0.253±0.026) D、(-0.159±0.021) D,且中散光组残余屈光度明显高于低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低散光组患者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垂直彗差分别为(0.63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随年龄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使用Pentacam(Oculus,Germany)对90例180眼(从20~79岁分为6组,每组30眼,球镜-3.0~+3.0D,角膜散光<2.0D)测量角膜前表面6 mm直径范围内的波前像差.分析对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和慧差与年龄呈正相关(r=0.297和0.303,P<0.001);而球差与年龄无相关(r=0.087,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和慧差会增大,而球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LASIK手术前眼散光及手术切削散光的差异;应用傅立叶分析瞳孔区3.0 mm、6.0 mm直径光学区像差在手术前后的变化及对术后视力的影响,及波前像差仪观察的像差改变与角膜地形图仪观测结果是否一致。方法选择LASIK手术后24例复诊病人48眼,术后19眼裸眼视力1.0,29眼裸眼视力1.2;本组所有眼均行角膜地形图检查,Fourier(傅立叶)分析直径为3.0 mm、6.0 mm光学区像差。结果手术切削散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散光轴变化不明显。术后3.0 mm、6.0 mm区像差均增加。高阶像差、Astigmatism、Coma术后表现为减少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efoil、sph.aberration手术前后无变化。2~6阶的Zernike系数的改变表现为2、3、4、6阶均表现为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手术角膜散光的切削变化不显著。而高阶像差改变不对术后视力产生影响。波前像差与角膜地形图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HTK〗了解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探讨近视程度对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HTW〗方法〓〖HTK〗应用Ray Tracing原理设计的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检测104例104只青少年近视眼,等效球镜为[(-3.98±2.50)D]的角膜像差。在6mm瞳孔直径下测量3~6阶Zernike系数,计算各阶均方根(RMS)值、3~6阶总RMS值、球差(Z04,Z06)及彗差(Z-13,Z13,Z-15,Z15)RMS值,并分别与屈光度进行相关分析。〖HTW〗结果〓〖HTK〗受试者球镜平均为(-3.72±2.36)D,柱镜平均为(-0.77±0.62)D,角膜总高阶像差(3~6阶)的RMS值平均为(0.413±0.134)μm,3阶至6阶的各项Zernike系数大致呈递减趋势(4阶球差Z04除外),所有角膜的Z04(4阶球差)值均为正值,平均(0.272±0.086)μm。近视屈光度大小与角膜总高阶像差、各阶像差的RMS值无相关性,但水平彗差(Z13)与等效球镜呈负相关(P<0.01)。彗差作为主导像差的频率在高度近视组略增加,而球差是角膜像差中最主要的像差(约占80%),且不随屈光度的变化而变化。〖HTW〗结论〓〖HTK〗在青少年近视中,角膜高阶像差的个体差异较大,仅个别Zernike系数与近视程度有相关性,球差是角膜像差中最主要的像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视眼的高阶像差与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3眼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眼组(2 6眼)、低度近视组(2 3眼)、中度近视组(2 9眼)和高度近视组(2 5眼) ,使用Shack- Hartmann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仪,测量瞳孔直径设定为6mm时的高阶像差的Zernike系数,并计算出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结果 各组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0 .0 5 ) ,屈光度与高阶像差均方根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近视眼屈光度的增加对高阶像差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Boston RGPCL(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和散光的效果及对配戴者眼角膜曲率、角膜散光、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按自愿知情原则选择28例(55眼)16岁以下近视及散光的青少年配戴国产BOSTON RGPCL,半年后随访其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角膜曲率、高阶像差,并与配戴前进行比较。结果配戴RGPCL半年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9,P>0.05)。配戴RGPCL后近视屈光度半年平均增加(0.15±0.28)D(等效球镜),较配戴前明显降低(t=-24.79,P<0.05)。配戴RGPCL后角膜曲率K1、K2值均较配戴前变小,角膜有变平趋势,配戴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7、3.396,均P<0.05);角膜散光(K1-K2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0,P>0.05)。配戴前后眼总体高阶像差比较(包括总体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四叶草、球差及高阶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33、-1.518、1.246、-1.596、1.300、0.225,均P>0.05)。结论RGPCL对近视矫正效果良好,可起到阻止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对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08~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40(21.2±7.4)岁.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数据,将屈光参差患者双眼数据分别列入高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4.81±1.79) DS]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2.44±1.78)DS].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对高屈光度数眼组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的屈光度和其总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s,HOA)、彗差(Coma)、三叶草像差(Trefoil)、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屈光度数组与低屈光度数组的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7±0.15)μm、(0.37±0.14)μm;彗差分别为(0.21±0.14)μm、(0.19±0.11)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6±0.10)μm、(0.17±0.12)μm;球差分别为(0.11±0.14)μm、(0.12±0.17)μm.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提示:仅高度数眼组的屈光度与其总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r=-0.275,P<0.033),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高度数眼与其总高阶像差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Tscherning波阵面像差仪测量眼高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借助波阵面像差仪研究正视眼及屈光不正眼的高阶像差. 方法: 40人77只正视眼及屈光不正眼,散瞳后用基于Tscherning原理的波阵面像差仪进行测量,记录高达6阶的波阵面像差Zernike系数和均方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 mm瞳孔下,受检对象的总体高阶像差zernike系数C06,C07,C08,C12,C13,C14,C24,C26,C27与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mm瞳孔下,C06,C10,C12,C23,C24与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第2阶像差均方根(RMS2)以外,正视眼及近视眼各阶像差平均RMS值在7 mm与4 mm瞳孔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岁及以下者与40岁以上者相比,在7 mm瞳孔时,两者第3阶像差均方根(RMS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 mm瞳孔时,两者第6阶像差均方根(RMS6)及高阶像差均方根(RM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常人眼的光学系统中存在一定的高阶像差,尤其是在瞳孔开大的情况下,高阶像差更为显著;正视眼与近视眼的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者所存在的高阶像差大于40岁及以下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LASIK对6 0例 (110只眼 )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二组 :A组 (- 2 2 5~ - 3 0 0 )D ;B组 (- 3 2 5~ -6 0 0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2 5 1± 0 6 8)D下降为 (- 0 5 1± 0 2 5 )D。B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3 85± 0 4 6 )D下降为 (- 0 5 2± 0 2 2 )D。术后 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无明显差别。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中高度散光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散光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13例(422眼)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角膜地形图仪检查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屈光度和轴向;以手工检影验光记录近视屈光度、全眼散光屈光度及轴向。分析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的相关性以及近视程度与散光的关系。结果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的散光度符合率分别为35·5%(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25D)和66·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0·50D),散光轴向符合率为34·4%(两者相差的绝对值≤5°)和54·0%(两者相差的绝对值≤10°)。角膜散光与全眼散光呈高度相关性(P=0·000)。高度近视眼组角膜散光和全眼散光程度与轻、中度近视眼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检查可以作为全眼散光的粗略评估和参考,但近视散光眼的矫治须以检影验光结合插片为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弹力层下切削(SBK)与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预测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接受SBK手术46例(91眼)为SBK组,球镜(-5.16 ± 1.37)D(-1.5~ -9 D),柱镜(-0.72 ± 0.45)D(0~ -2.5 D);接受薄瓣LASIK手术46例(92眼)为薄瓣LASIK组,球镜(-5.60 ± 1.59)D (-1.5~ -10 D),柱镜(-1.38 ± 0.68)D(0~ -4.5 D).采用OU P-ONE角膜板层刀和M2110刀头,比较2组角膜瓣厚度、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 结果 2组患者左眼角膜瓣厚度均明显小于右眼;薄瓣组患者的左、右眼和双眼角膜瓣厚度均明显大于SBK组(P<0.01),且变异较大.SBK组、薄瓣组术后3月内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术前裸眼视力,2组术后不同时期祼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均无显著差异.SBK组、薄瓣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7% 及23.9%. 结论 SBK及薄瓣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安全有效,Q值引导下依据患者角膜形态、厚度及散光方向个性化选择术式可以提高手术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眼弱视眼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前后视觉行为的变化。 方法 分别测量10名单眼弱视患者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弱视眼高阶像差前后的视力(visual acuity, VA)及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阈值,并分析视力和对比敏感度阈值的变化。 结果 弱视眼矫正高阶像差后视力提高(P=0.005);弱视眼矫正高阶像差后对比敏感度阈值降低(P<0.001),这一进步主要发生于24 cpd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 SF)上(P=0.018)。 结论 弱视眼在矫正高阶像差后视觉功能提升,高阶像差的存在对弱视患者高空间频率上对比敏感度功能的下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1人(182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LASEK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占61.5%;所有患眼术后散光在±1.00D以内,残留散光平均为-0.24D,散光矫正74.8%,散光轴较术前偏斜23°。术前与术后结果行配对t检验,P〈0.01,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隹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散光预测性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在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不同时间泪膜及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方法: 对本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82例(164眼)轻中度近视患者,54例(108眼)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1周、1、3、6月作BUT及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在行LASIK术后6个月内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泪液分泌功能减弱的发生率均较轻中度近视患者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的发生率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在LASIK术后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功能降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最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解. 相似文献
17.
张艳明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2):121-123
目的通过分析各屈光要素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时影响高度近视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完善的眼部检查,排除其他眼部及全身疾病患者后,12~40岁者复方托品酰胺散瞳;40岁以上者小瞳验光。均以视网膜检影验光确定屈光度数。分别记录每位高度近视患者的球镜值、柱镜值、散光轴向的数值。结果高度近视的眼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16岁以下组,等效球镜值分布从低到高逐渐减少;在16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处于中间阶段的高度近视眼数增多,两端眼数较少;在30岁以上组,等效球镜值从高到底逐渐减少。散光的眼数随散光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多,性质不变,且以顺规散光多见。结论年龄是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度近视患者的等效球镜值也相应增加,提示高度近视可能是进行性发展的一类疾病。散光度数较高的高度近视患者比例较大,提示眼球发育初期已有较高形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LASIK手术者96例(177眼),术后随访6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散瞳前后虹膜识别数据显示,X轴移位的距离为(16.68±109.49)μm,Y轴移位距离为(-107.58±137.61μm;瞳孔中心偏移角度为(0.23±1.45).术后随访6月,球镜为 o.110.34D,散光为-0.29±0.30D;最佳矫正视力均≥术前最佳球镜矫正视力,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1.0以上者为167只眼(94.4%),95%CI为:91.13~97.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比例为54.24%(96眼).95%CI为46.90%~61.58%.术后裸眼视力高于其术前矫正视力者71眼(40.11%),95%CI为32.89%~47.33%.瞳孔为6mm时,术后高阶像差RMS值明显增加,增幅为55.58%.术后6个月时,主诉暗环境下有眩光症状仪有9眼(5.1%),95%CI为1.85%~8.32%.结论 Zyoptix波前引导结合虹膜识别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其效果安全、精确,优于常规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变化.方法:应用Allegretto Wave Analyzer 波前像差仪观察本科室27例(31只眼)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改变,并与21例(23只眼)同龄晶状体透明眼的波前像差比较. 结果:31只人工晶状体眼均被测出高阶像差,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为(0.3858±0.13849)μm,而同龄晶状体透明眼中能测出高阶像差的仅有16只眼,RMSh为(0.2040±0.04620)μm,其余7只眼未测出高阶像差,两组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光学系统会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高阶像差的出现可能是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降低的原因之一,若设计能克服波前像差的波前像差人工晶状体,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不同空间频率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测,并与眼轴及屈光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助高度近视眼的临床诊断和全面评价其视功能。方法:将近视眼患者分为低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组,分别检测其不同空间频率b波振幅,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高度近视组P-ERGb波振幅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潜时也延长(P<0.05),而这些改变以高空间频率明显。低中度近视P-ERGb波振幅与潜时间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有助于高度近视的临床诊断,而作为评价其视功能的一项措施,可为判断预后、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