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历史上很多人追求长生不老都终成泡影。人的生命和万事万物一样都会有个限度,而这个限度则取决于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禀于父母,我们自己不能掌握,而后天则必须顺乎自然,这才是长寿之道。《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人作为生存在浩瀚自然界的一分子,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与区域健康长寿的关系缺乏整体把握,本文目的在于分析中国人口健康长寿与区域地理环境的耦合关系。通过数据收集、资料分析,运用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出我国百岁老人基本沿胡焕庸人口密度线以南集中分布,多聚居于有江河经过、气候条件适宜、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以及我国各区域的长寿水平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分析得出在自然环境要素更优越的地方能使人类健康长寿,本文研究进展对军队的后勤保障服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健康长寿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美好愿望。欲求康寿,不是靠灵丹妙药,也不靠“以补求寿”。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说:“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性者,亦当无为。人本于天,天本于道,道本自然,顺乎自然,即是最上养生之道”。《内经》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关键在于“法合阴阳,和于术数”,顺应自然。据调查,穷山僻壤皆多高龄,年过百岁者也不罕见。他们未必刻意研究长寿之道,一切顺乎自然,有什么吃什么,不问高丹旨肪、高蛋白,忙时就忙,闲时就闲,因而精神充沛,颐享天年。  相似文献   

4.
应文辉 《家庭医学》2006,(21):51-51
祖国医学关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十分精辟的,其核心内容就是人必须和自然相适应,保持协调统一,方能获得健康。《黄帝内经》中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相似文献   

5.
早睡早起是起居保健最普遍的原则,但古人却曾对四时起居时行分丽论之。 《内经》日:“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养藏之道。”意思是要人们根据时节调整起居时差,使之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6.
罗光荣 《现代养生》2005,(10):25-26
人的最高寿命历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养生学对人的寿命有精辟的论述《,内经》指出,人的一生应“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人应活到百岁。近代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20岁,只要不患疾病,按照生命科学的规律,沿着正常衰老的轨迹,人人都应活到百岁以上。我国百岁老人1953年为3373人,占人口总数的5.9/百万。经过半个世纪,目前,我国百岁老人已有17877人,占总人口的14.4/百万,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我国百岁老人将达47万人以上,占总人口127/百万。这说明,尽管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20岁,但是人人都要活到百岁以上是很不容易的。本文根…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  相似文献   

8.
《健康必读》2010,(6):54-54
大自然有“风寒暑湿燥火”6种气候变化。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人要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刮风下雨应注意增减衣物.夏天炎热注意避暑,少吃冷饮,别用过冷的水洗脸,尤其要少到太阳底下活动。年轻人最多半个小时,老年人要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9.
在《诗经》里有这样一句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似文献   

10.
陆凡 《健康生活》2014,(5):31-31
老母亲已经85岁了,正在朝着百岁老人的行列迈进。虽然刚住进福利院,一切都有护工料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但她依旧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和与世无争的心态,尤其是每天坚持不定时不定点的“十转”,活动身体各个“部件”。  相似文献   

11.
杨力 《自我保健》2008,(10):40-41
大脑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能支配及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因此,脑衰就会导致人体失调、失控而发生衰老。  相似文献   

12.
平衡与长寿     
《长寿》2008,(12)
古代学者对人的寿命提出“天年”概念,在《黄帝内经》中写道,“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指出人的寿命自然极限超过百岁。《左传》中记载,“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尚书》中也提出,“一日寿,百二十岁也”,即活到120岁,才能称寿。  相似文献   

13.
芳菲 《长寿》2009,(8):13-13
在《红楼梦》七百多个有名有姓有身份的人物中,真正长寿的屈指可数,刘姥姥就是其中之一。贾母享年83岁,在她"寿终归地府"时,刘姥姥还健在,甚至还四  相似文献   

14.
《内经》“厥”,表病名、病因、又可表病机、病症和体征,学者当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静则神藏,燥则消亡”出自《黄帝内经》,即神宜静,而不宜燥。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又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一是说傻里傻气、糊糊涂涂活着,就没有活得太累的感觉;二是不过分的要脸面,善做凡人,就能活得寿命长。这两句俗语,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7.
王玉川 《益寿宝典》2012,(11):59-59
王老学术风度高雅,逻辑思维深邃,学术见解独到,深受中医学子们敬仰。主要学术著作有《内经讲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运气探秘》、《中国针灸学。图解辞典》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许多了解王老的人,对他的第一评价大多是“低调”、“不争”。他是位特立独行、生性高洁的人。“无所谓”是他的口头禅,他说,人生几十年,没必要争名夺...  相似文献   

18.
体验“老情”当你工作经验丰富,自觉还有许多计划未完成时,就该退休了。如果有人对你说:“您老请坐”,“您老……”你要欣然接受这个现实。“五百里内人尊老大,九十岁了心犹少年”,这是学者胡适给故乡教师程本海的老祖父写的一副寿联,说出了老者的心声,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19.
郭青青   《健康文摘》2007,(4):43-43
有些病友常问:“我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而又必须回答的问题。《实用糖尿病学》记载了两个病例,一个女患者活到了92岁,一个男患者活到了99岁。《人生百岁不是梦》记载有的糖尿病人活到了100岁、101岁。这些事例都说明糖尿病人同样能够长寿。  相似文献   

20.
山药别名:薯蓣、薯药、怀山药、蛇芋、野白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它在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上品之药”而收录。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以华东、华南、华中等地为多产,但以河南怀庆府一带所产为最上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