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对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真空采血管,采取门诊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30例,无黄疸、脂血和溶血,即刻以3000r/分钟离心10分钟,分离乏血小板血浆,上机测得的结果分别与在室温(20~25℃)和4℃放置2小时、4小时、6小时的血浆标本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论在室温下还是4℃冰箱,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随血浆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不受放置时间和贮存温度的影响。结论:凝血四项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和分离血浆,及时检测,2小时不能及时检测的将分离的血浆密闭保存于4℃冰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放置时间后的结果差异,以确定最佳的测定条件。方法采集29例血标本,即刻分离血浆,每例标本分成2份,分别置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测定PT和APTT,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室温及4℃放置2,4,8,12,24 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及APTT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PT与APTT的测定结果均延长。结论PT与APTT在4℃、20℃条件下适宜保存的时间分别为4 h和2 h。建议PT与APTT测定应在采血后2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取酒精测定标本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血液标本后,分别在加入不同种类抗凝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放置位置条件下,检测即时和保存后的血液酒精水平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抗凝剂、放置位置4种因素对血ETOH结果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血清和血浆空白血液ETOH结果无显著异常(P>0.05),水平放置血浆ETOH值与直立放置比较明显下降(P<0.05);三种抗凝剂对血液ETOH结果无明显影响,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温敞开瓶盖情况下30minETOH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1h明显下降(P<0.05),密封情况下血浆ETOH含量24h无明显改变(P>0.05),3d和7d明显下降(P<0.05),血清均无明显变化;在2~8℃密封保存条件下3d内ETOH结果无明显改变(P>0.05),7d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标本或肝素锂、氟化钠、EDTA抗凝的血浆标本均可用于检测血液ETOH,标本最好即时或在30min内检测,若不能及时检测则应放2-8℃冰箱密封直立保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冷冻保存对生化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血清标本分别放置4℃和-20的℃环境中保存4 h后,检测128例病人8项生化指标,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样本放置在-20℃条件下4 h后与放置前即刻测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样本放置在4℃条件下4h后与放置前比较,UA、AST、TP、Alb、TC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没有变化.结论 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尽量在4h内对标本进行检测,若需要保留标本时,最适宜在-20℃条件下密闭储存,这样才能确保保存后的标本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鞠萍  柴辉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446-446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清标本对载脂蛋白A1、B(apoA1、apoB)分析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清标本apoA1、apoB测定的变化。结果:4℃保存标本随着时间延长,apoA1、apoB测定值均增加。apoB较apoA1增加明显,至第7天时,apoB结果具显著差异,至第14天时有高度显著差异;apoA1至第14天差异具显著性,第28天有高度显著性差异。-20℃条件下保存的血清,至第28天时,apoA1较稳定,增加不明显;apoB增加趋热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标本在4℃保存,apoA1、apoB测定结果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两周后出现明显增高。-20℃保存血清在观察期内,apoA1相对稳定;apoB在14天内相对稳定,第28天时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冷冻保存对生化检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血清标本分别放置4℃和-20的℃环境中保存4h后,检测128例病人8项生化指标,并与放置前测定的值进行比较。结果血清样本放置在-20℃条件下4h后与放置前即刻测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样本放置在4℃条件下4h后与放置前比较,UA、AST、TP、Alb、TC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几项没有变化。结论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尽量在4h内对标本进行检测,若需要保留标本时,最适宜在-20℃条件下密闭储存,这样才能确保保存后的标本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标本存放过程中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将本院近半年的482份乙肝阳性标本分别在室温、2~6℃、-20℃冰箱贮存,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份标本的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结论乙肝标志物检测标本室温放置只多保存3天,2~6℃冰箱保存只能放置5天,7天时其弱阳性标本S/CO值会下降,尤其是抗HBs出现假阴性结果引起漏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温度和存放时间对大鼠血清3种心肌酶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魅力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集20例大鼠的血液标本,分别放置于4℃,20℃和30℃保存,存储时间分别0、1、4、8、12、24和48 h,对3种心肌酶CK、LDH、α-HBDH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相同温度条件下,CK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LDH和α-HBDH升高。在4℃时与0 h相比,CK放置48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1),LDH和α-HBDH分别放置4 h和8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1);在20℃时CK放置12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1),LDH和α-HBDH放置24 h和48 h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P<0.05);在30℃时CK仅放置4 h后就出现显著差异性(P<0.01),LDH放置48 h未出现差异性,但有升高的趋势,α-HBDH具有显著性(P<0.05)。在相同放置时间的条件下,CK随着储存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CK含量越低。样品放置4 h后,4℃组与30℃组以及20℃组与30℃组均出现显著差异性(P<0.01,P<0.01);放置12 h后,4℃组与20℃组出现差异性(P<0.01,P<0.01)。LDH和α-HBDH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是不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CK的检测样品应该尽可能储存在4℃条件下24 h内检测完,LDH最好在在20℃条件下12 h内检测完,α-HBDH在20℃和30℃条件下24 h内检测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放置25℃、37℃、56℃-ALP活力测定的影响;方法:166份血清标本,每份分成3组,每组吸取500微升放置室温(25℃)、37℃、560(210分钟,再测定ALP活力值。结果:同一份标本放置不同温度测定值不同。结论:ALP活力测定值在标本放置不同温度时不同,放置温度对ALP活力测定有影响。因此,测定ALP活力时,必须要注明温度。  相似文献   

10.
分离胶真空采集管与普通干燥管在血糖检测中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2种样本管血液葡萄糖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方法 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普通真空采血管、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h测定血液葡萄糖,观察血液葡萄糖在2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 普通采血管血清葡萄糖明显低于带促凝剂分离胶血清葡萄搪.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葡萄糠在4h内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8、24、48h的血清葡萄糖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胶血清放置96h葡萄糖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葡萄糖浓度可稳定4h,分离胶采血管中血清葡萄糖浓度在室温下至少可稳定96h,建议实验室使用带促凝剂分离胶采血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与血糖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间290例检测对象的血液标本在不同的存放时间节点(室温下即刻、存放1h、2h、3h、4h、5h)进行血糖水平检测。结果:室温下即刻、存放1h、2h时间节点检测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存放3h以上血样检测血糖值明显降低,且随着存放时间越长血糖值越低(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可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尽量在2h内对室温存放的血样进行血糖检测,以保障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贮藏条件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为独活种子贮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室温、4℃及-15℃处理的独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贮藏时期、贮藏温度与包装方式对独活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包装条件下,独活种子萌发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改变,独活种子萌发率差异由不显著变为显著;低温有利于延长独活种子的贮藏期限;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变化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室温贮藏的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在采收后第一年的7月份降低为0;4℃与-15℃贮藏的独活种子萌发率随贮藏时间延长均呈直线下降趋势,分别在采收后第二年8月与第三年4月降低为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血标本在不同保存条件(温度和时间)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60例门诊病人静脉血标本,观察4℃、室温(24℃)条件下,在采血后即刻、4h、8h、12h、24h、48h和72h血标本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变化。结果:室温保存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及"分群"在12h内与即刻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从24h开始各项参数与即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保存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和HRF 72h内与即刻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FR、LRF、MRF从48h开始与即刻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检测网织红细胞各项参数时,应在标本离体后室温保存12h内、4℃保存24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尿液不同保存方法对24h尿蛋白(M-TP)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留取24h尿测定M-TP的适宜保存条件.方法:在同一时间收集尿液后,分别在加入不同防腐剂,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的条件下,检测初始和保存后的尿M-TP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温度、时间、防腐剂3种因素对尿M-TP结果的影响.结果:在2-8℃保存条件下,M-TP可稳定保持24h,在24h内测定值没有明显改变(P〉0.05);在室温下2小时内测定值无明显改变(P〉0.05),24小时结果显著升高(P〈0.05);加入甲醛会降低M-TP测定值(P〈0.05),而二甲苯对M-TP测定值没有影响(P〉0.05).结论:留取24h尿测定M-TP,需将尿标本放于2-8℃冰箱保存或室温下加入1ml/L二甲苯防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标本室温下存放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标本分别在室温下放置1 h、2 h、4 h和8 h时进行凝血四项测定,所得结果与1 h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PT、Fib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和4 h时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8 h时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的结果与2 h、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时结果与2 h时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4 h和8 h时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议凝血试验的标本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干化学法测定血浆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干化学法测定血浆氨的性能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VITROSDT6 0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应用干化学法测定血浆氨 ,并进行应用研究。结果 血氨浓度在 13.5~ 4 6 0 μmol/L内线性良好 ,精密度批内CV为 9.17%和 5 .76 % ,回收率为 96 .2 %~ 10 4 .7% ,正常血氨参考值为 3.6~ 5 5 .7μmol/L。血标本采集后置 4℃ 30min及 1h ,放置室温 30min后测定结果同即刻测定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放置 4℃ 2h ,放置室温 1h和2h后测定结果同即刻测定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干化学法测定血浆氨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等优点 ,适合急诊使用。但血氨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测定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能超过 30min ,4℃放置时间不得超过 1h。  相似文献   

18.
应进冰箱药品针剂:主要是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如果外出,胰岛素可保存在室温25℃以下,时间大约6周。外用药品: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混悬剂: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内的药品,在未冲泡的状态下,室温下的保存期为标示的有效期。一旦加水后,其保存期限己缩短,一般不超过15天,因此应该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不应进冰箱药品液体制剂:一般指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溶液或感冒糖浆。这些糖浆制剂开瓶后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导致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D大鼠血液样品于不同时间放置后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20只SD大鼠眶静脉采血获得的血液样品分别在即刻和放置3h、6h后用血液分析仪对各项血液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标本存放3h和6h后WBC、GRAN(%)降低,LYM(%)总数逐渐增高,与0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放3h对RBC、PLT数无明显影响,存放6hRBC数明显降低与0h、3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数明显升高,与oh、3h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Hb在标本存放3h和6h后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采血后立即检测结果较好,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存放,可提高血细胞各项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度在干化学法测定尿隐血中的影响。方法: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收集18~50周岁尿隐血阴性、亚硝酸盐阴性、白细胞阴性、镜检无红白细胞的体检者尿液132例(每例5mL)。其中男119例,女13例。尿液标本首先在室温(23℃)环境下用BW-500尿液分析仪测定,再将尿液标本以及试剂条密封放入4℃冰箱中,20min后取出进行干化学法测定,分析对比两种温度下尿液干化学法测定的结果。结果:尿隐血用干化学法测定,在4℃环境下相比室温(23℃)环境下会出现假阴性或者阳性强度降低的现象。结论:不论是高级别医院还是基层偏远的医院,尽量要安装空调器进行温度调节,保证室温衡定,减少误差。温度必须保持在18~28℃之间,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的上、下限,均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