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嘉兴市南湖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及菌相分布状况,为南湖区提供食品中致病菌污染资料,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食品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海鸥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培养、分离及血清学、生化鉴定。结果共计检测食品样品148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2株,检出率28.38%。其中沙门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单增李斯特氏菌10株、副溶血性弧菌17株,海鸥菌2株。结论南湖区11种主要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单增李斯特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升实验室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能力。方法以GB4789.30-2010为检验依据,对样品编号TF0580094的3个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氏菌定性检测,采用常规培养检测方法、BAX Q7全自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样品1、样品2均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样品3未检出,经分析鉴定确认为英诺克李斯特氏菌。中检院公布检测结果为满意。结论通过参与此次能力验证,找到影响单增李斯特氏菌检出的因素,验证了本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高了检验员的技术水平、推进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miniVIDAS)和国标法相结合,能在48h内对样品进行快速筛选,对于阴性样品可以直接出具报告,对于阳性样品则根据国标法进一步确认。结果:对11种海产品以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进行检测,miniVIDAS法阳性样本为4个(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国标法确认后阳性样本为4个。结论:miniVIDAS和国标法相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检验周期短,准确度和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冷藏设备环境中采集样品,建立李斯特氏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用涂抹法采集冷藏设备环境样品,采用Fraser肉汤、EB、 LB进行增菌;采用Oxford培养基、Palcam培养基和胰酪胨大豆琼脂进行分离培养,用微生物分析仪对李斯特氏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共采集样品192份,李斯特氏菌阳性检出率为88.2%.[结论]涂抹法简便,适合于基层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2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2011年检出率最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最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酒店、超市和市场禽类熟肉制品随机采集360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荧光PCR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360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38株,检出率10.56%,其中沙门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单增李斯特菌2株。酱卤类、烧烤类、白切类熟肉制品检出率分别为11.66%、3.33%、16.67%。结论:深圳市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白切类熟肉制品受致病菌污染最为严重为16.67%;其次是酱卤类为11.66%;最后是烧烤类为3.33%。说明酒店、超市熟肉制品存在很大问题,应加大对熟肉制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方法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 ,将该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 该方法能检出 <10个 /mL模拟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与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无交叉反应 ,能对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出正确鉴定。在 4天内能作完全鉴定结果。对 2 2 6份实样的检测 ,检出率为 11.5 %。  [结论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多种方法同步检测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查找食源性甲型副伤寒的病因,提高检出率.方法:采用国标法、mini VIDAS仪器法和PCR 3种方法同步检测11种生吃、半生吃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结果:mini VIDAS仪器法和PCR 2种方法从1份牡蛎样品中检测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0.73%.结论:多种方法同步检测有利于提高生吃、半生吃海产品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用mini VIDAS或/和PCR过筛检测,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的特点,阳性时再用国标法分离,可及时获得菌株,以提高检测工作效率,值得应用,尤其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目标菌易被掩盖以及不适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其它沙门菌生长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参加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对实验室检测检测能力及质量进行确认。方法采用国标法及实时荧光PCR法对标识为VP-162考核样品及超市随机抽取的50份动物性海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定性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比较进行方法评价。结果 VP-162考核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考核结果为满意。随机抽取的50份动物性海水产品,干制生化试剂及API20E均检出6份(检出率12.0%),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检出5份(检出率10.0%),实时荧光PCR法检出8份(检出率16.0%)。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快速,在运用国标法进行检测过程中,采用生化鉴定试剂与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分别进行鉴定时,其鉴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国标定量方法实验室验证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国标定量方法进行实验室验证。方法将单增李斯特菌标准菌株活化,经一系列稀释后染菌样品。再用单增李斯特菌国标定量方法讨论稿中平板计数和MPN法检测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浓度。使用3种分离培养基鉴定,对比检测效果,确定检出限。结果平板计数法的检出限为100CFU/250ml和10CFU/250ml。MPN计数法的检出限为10CFU/250ml和1CFU/250ml。平板计数法中科玛嘉单增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检出限低于PALCAM分离培养基,而MPN计数法中,3种分离培养基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平板计数法和MPN计数法均适合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MPN计数法灵敏度更高。平板计数法中科玛嘉单增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普遍优于PALCAM分离培养基,3种培养基都适合MPN计数法,鉴定符合率高。科玛嘉和ALOA上生长典型菌落较PALCAM容易判别。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了解达州市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依照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 4789.30-2010方法对达州市81类市售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达州市8类市售食品571件,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0株,其中,水产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为20.0%;3类采样地点中,农贸市场销售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高,为5.1%;达州市周边县市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8.3%,高于达州市主城区食品的检出率。结论 达州市市售食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但污染严重程度低于我省部分市州,需要对高风险的食品类别和销售地点进行重点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优势血清型、携带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对广州地区365份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分离鉴定,并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鉴定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5.89%(58/365),其中生畜肉类检出率最高,为25.38%(33/130);血清型分析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b、1/2a、1/2c和4b,优势的血清型为1/2b(44.80%)和 1/2a(32.80%);10株缺失毒力基因actA;ERIC-PCR扩增出9~18条100~8000bp之间的条带,将58株单增李斯特菌在相似系数为0.8处分为6个群19个类型。结论 广州市动物源性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菌株污染严重,优势血清型是与人或动物感染有关的致病血清型(1/2b和1/2a),大部分毒力基因均存在,ERIC-PCR结果显示分子型别呈多样性,应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显色培养基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探讨建立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检测按国标GB4789-33程序进行。结果: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测中,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 L isteria和HKL isteria与传统平板OXA和MMA可以达到相同的检测限和灵敏度,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结论:用显色培养基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新途径,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5.
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快速检测技术,解决PCR带来的假阳性问题。方法:采用以mRNA为基础的RT-PCR方法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hlyA基因进行检测,设计引物,扩增,并作了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结果:该引物能较好地扩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特异性片断,而对其它的李斯特菌以及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特异性扩增条带;检测的灵敏度纯菌可达到1×104cfu/m l,人工污染样品猪肉、虾肉和牛奶等培养12~16 h,可达4.5 cfu/m l(g)。结论:可以应用该方法对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活菌进行检测,能较好地解决PCR检测所带来的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冼桂江  彭美薇  盘珍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22-2124
目的了解梧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T 4789-2010和2011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2009年12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4.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00%,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2010年150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8.00%,沙门菌检出率为9.3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53%,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41%,大肠杆菌0157:H7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2011年175份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7.39%,阪崎肠杆菌的检出率为5.2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4.61%,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2.92%,沙门菌和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结论该市食品存在安全隐患,重点食物中致病菌检出率都很高,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应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减少和避免食源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PCR-ELISA方法,将其应用于人工污染的食物样品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资料,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MAN6.0和Primer Premier5.0,以单增李斯特菌的致病基因hlyA为基础,选用PCR引物,应用地高辛标记试剂盒,获得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地高辛标记片段。根据PCR目的片段序列,设计特异性捕获探针,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不同血清型的单增李斯特菌食品分离株进行了检测,并将PCR方法与PCR-ELISA方法对人工污染单增李斯特菌的牛奶样品的检测敏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应用单增李斯特菌特异的PCR-ELISA方法完成检测约需6h。该方法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检测的结果,与国家食源性疾病检测网的鉴定结果100%符合。经过12h的增菌培养,PCR-ELISA方法最低可从25ml样品中检出1CFU,检测敏感性为传统PCR方法的10~100倍。结论建立了单增李斯特菌PCR-ELIS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靠性好,对于提高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增强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含乳冷冻饮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肠杆菌科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布,分析其污染的来源. 方法 对湖南省4家含乳冷冻饮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各个环节的样品进行监测,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肠杆菌科和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验,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  相似文献   

19.
胡顺文  韩建敏  牟霞  陈燕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794-1795
目的掌握莒南县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按GB4789.30—2003方法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果2006年从610份食品中共分离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9株,总污染率为6.32%,生肉类、熟肉及生食蔬菜的污染率分别为9.94%、4.48%、3.78%。结论该县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