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神经传导速度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均分为2组各38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的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宣教、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和控制血糖。西药组予2 mL灭菌注射用水加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肉注射,每天1次。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辨证加减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2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8周治疗结束后,MNCV均较前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2组SNCV均较前改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组间SNCV、MN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8周治疗结束后,TCSS评分均有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药组治疗后TCSS评分比西药组降低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组与西药组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均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且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药组在临床疗效、改善TCSS评分方面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整体疗效情况及SCV、NCV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整体疗效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有效率60.0%,无效率1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4%,有效率30.0%,无效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和腓神经的SCV、N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宜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6例,排除相关禁忌后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临床治疗方法,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内,并给予一定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疗法。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1.38%)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及血脂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提高疗效,有效控制血糖及血脂变化,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黄芪当归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同时使用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黄芪当归汤联合治疗,连续服药30d评价临床疗效,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黄芪当归汤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服用甲钴胺(0.5mg,tid),观察组则配合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照组35例用甲钴胺、维生素B1、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6%,两组比较,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用随机数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组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甲钴胺。对比神经传导速度和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腓肠神经(37.92±5.64)m/s、腓浅神经(34.16±4.18)m/s、胫神经(42.06±5.14)m/s、腓总神经(44.27±4.96)m/s,优于对照组(34.47±4.16)m/s、(29.67±5.43)m/s、(38.31±5.03)m/s、(39.31±4.8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和甲钴胺联合用药方案,对2型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可提升疗效,促进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方法,将96例符合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足三里、血海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弥可保肌肉注射,两组共治疗28天,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14天和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但第14天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第14天及28天时,周围神经病变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腓总神经MNCV与腓肠神经SNCV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腓肠神经SNCV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腓总神经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穴位注射比单纯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提高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血小板聚集情况和血液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3月—2016年7月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长青 《天津中医药》2016,33(9):536-537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2015年1月—1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临床以麻木疼痛为主),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糖尿病药物基础降糖治疗及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糖尿病药物基础降糖治疗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评价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麻疼症状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9—2010)、CNKI(1979—2010)、VIP(1989—2010)和WF(1998—2010)。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西药比较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1软件。结果:共纳入21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4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2.33,95%CI(-0.41,5.07)]无差别;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2.77,95%CI(2.19,3.35)]有差别;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4.12,95%CI(3.14,5.10)]有差别;黄芪桂枝五物汤+弥可保VS弥可保[WMD=2.80,95%CI(2.01,3.60)]有差别;④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2.39,95%CI(1.84,2.94)]有差别;⑤临床总有效率:黄芪桂枝五物汤VS维生素B1B12:[RR=1.45,95%CI(1.03,2.03)]有差别;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RR=1.41,95%CI(1.23,1.62)]有差别;黄芪桂枝五物汤+弥可保VS弥可保:[RR=1.30,95%CI(0.96,1.77)]无差别。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弥可保在改善DPN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上尚无优势,黄芪桂枝五物汤单用或与其他西药合用对照单用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运动)上有一定优势。现有证据提示其在改善感觉神经功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改善运动神经。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疗效显著,尤其对于“尊荣人”体质患者,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口服甲钴胺片,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治疗,2组观察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疗效,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TC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加快(P均<0.05),且试验组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6%(31/35),对照组为66.7%(23/3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塞通定向透药导入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保护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鲍红娟 《新中医》2014,46(4):149-15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及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α-硫辛酸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α-硫辛酸及高压氧治疗,疗程均为15天。观察①临床症状,包括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③跟膝反射及肌力;④血液流变学;⑤不良反应;⑥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9%,对照组为6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的空腹血糖均稳定在(4.5~7.0)mmol/L,餐后2h血糖稳定在(5.0~11.0)mmol/L范围。2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2例肌酐轻度增高。余无异常发现。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及高压氧治疗DPN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30例。单纯化疗组予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中药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西药对照组加用弥可保(甲钴胺片)。各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神经毒性分级、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①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48.28%、0.00%;组间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Levi’s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纯化疗组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降低(P〈0.01)。③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且组间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单纯化疗组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的正中、腓浅神经的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左正中神经、左右腓浅神经的SNCV,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和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80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共获得四组不同搭配,每种搭配施以不同处理方案,观察其多伦多临床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多伦多评分比较,治疗前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A1B1、A1B2、A2B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因素(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B因素(针灸治疗)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分析z=53.225,P=0.000);A1B1组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与A2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与A1B2、A2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2A2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各组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可以看到,A 因素、B 因素单独效应起作用(P<0.01),且A*B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与A2B2相比,A1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1B2、A2B1组胫前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熏蒸还是针灸治疗对周围神经病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二者联用效果更佳。两种方法结合,多途径多方法综合处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以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入院的4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汤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疗法等治疗措施控制血糖,汤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观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肌电图和患者主观感觉有无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中西医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可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