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常见临床病志,也是冠心病人求医的主要症状.近年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无症状心肌缺血系指心肌的灌注、功能或电活动发生短暂性改变,而致缺乏胸痛症状、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缺血必的ST-T改变。这种情况可见于无冠心病史和梗塞后的无症状者及心绞痛病人。无痛性心肌梗塞临床也不少见。据流行病学研究,25%以上的心肌梗塞可以无症状,而其预后同症状性心肌梗塞同样严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系指心肌的灌注、功能或电活动发生短暂性改变,而致缺乏胸痛症状,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缺血性的ST—T改变。我院分析了294例无症状者,在日常生活中经Holter监测出现缺血性发作的病人10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分析住院或门诊经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206例冠心病患者,检出心肌缺血者63例(24.2%),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7例(90.5%),症状性心肌缺血6例(9.5%)。提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较心绞痛多见,而缺血改变多发生在睡眠、卧床时,提示此种缺血并非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病人动态心电图监护时.常发生无症状的ST段和/或T波改变,然而,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有关的这种改变解释似有争论。作者观察了不稳定心绞痛病人血管痉挛引起的无症状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改变,常常有严重的左右心室功能损害,有类似于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在无症状ST段和T波改变发作时,冠状窦氧饱和度立即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观察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远较心绞痛时为多.本文对诊断明确的13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绞痛9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无症状性ST段缺血型压低的次数为508次,而伴心绞痛的ST段压低的次数仅为66次,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7.21,P<0.01).我们认为心肌缺血发作不引起疼痛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血心肌的范围较小,缺血的时间短促,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因冠状动脉病变所致而不伴有胸痛的心肌供血不足。通常只表现为心电图的变化,且心电图改变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近年来由于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临床应用和对SMI与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的研究,SMI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分 型 根据有无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病史,Cohn将SMI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症状者。有SMI发作,但无症状,亦无心肌梗塞或心绞痛史。Ⅱ型: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DCG)是日常生活中监测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变化,而且能够更好的了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年来,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规律的报道,各家说法不尽相同。特将本院1996~1998年间98例冠心病患者24h DCG观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昼夜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近年来,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冠心病患者可在无自觉症状时出现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因而提出了无症状性或静息型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这一新概念。现已明确,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包括以下情况:①冠心病患者生前无自觉症状,猝死后尸解发现冠状动脉有严重硬化及心肌纤维化(提示发生过多次心肌缺血而致心肌坏死)。②急性心肌梗塞中约有30%为无痛性,心肌  相似文献   

9.
10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据多年来临床实践观察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远较心绞痛为多 ,本文对已确诊的 1 0 0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心绞痛 72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2 8例 )进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 ,发现无症状性ST段缺血型压低的次数为 40 3次 ,而伴心绞痛的 ST段压低的次数仅为 38次 ,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心肌缺血发作时可引起疼痛 ,但并不是所有的心肌缺血都引起疼痛。本人认为心肌缺血发作不引起疼痛可能与下例因素有关。 1缺血心肌的范围较小 ,缺血的时间短促 ,刺激不足 ;2神经系统疼痛报警系统失灵 ,疼痛传至大脑皮层的径路发生障碍 ;3患者痛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及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218例冠心病患者发作心肌缺血情况并根据其是否伴有心绞痛,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组和有症状性心肌缺组。结果检出单纯SMI例数占冠心病心肌缺血例数的76%,SMI发作次数占心肌缺血次数的73%,高峰在06:00-12:00,00:00-06:00较少。结论 SMI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常见表现形式,SMI昼间发生率比夜间高,动态心电图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动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3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确诊患者行24h动态心动图监测.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到138例患者因心肌缺血所致ST段下移516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439次(占85.08%).结论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对于该类型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患者日常生活中常有无痛型心肌缺血发作,但无症状而心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痛型心肌缺血发作的资料尚少.方法:本文选取10名无心绞痛或无类似心绞痛病史,但踏车运动试验阳性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作连续48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监察.运动试验按Bruce标准方案进行,事前确定体位改变和过度换气并未引起ST段变化,且静息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的传统概念是心绞痛症状,伴有或无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对此已有较充分的研究和认识。但最近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远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者,且其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程度与有症状者相似,同样处于猝死的危险中,亦随时可引起心肌梗塞、左室功能异常等。因此受到重视并对其病史、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患病率及预后目前认为无胸痛或相当于心绞痛感觉如手、颌痛或麻木等症状,而心电图发生ST-T改变,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局部心肌灌注不足和/或左室功能异常者,考虑为无痛性心  相似文献   

14.
心绞痛的诊断常赖于发现心电图改变,若无改变则常不支持心源性胸痛的诊断。近年来有人报道无明显ST-T改变的心绞痛病例.其中多数为“自发型”心绞痛,仅数例为劳力性心绞痛.作者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观察,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心绞痛发作,且不伴常见的缺血性ST-T改变.这些病例经运动~(101)铊心肌灌注显象确认为心肌缺血性胸痛. 方法与对象;15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3.4岁(41~67岁),均为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且出现症状4月以上.无心肌梗塞病史及心电图改变,平静心电图无心室传导障碍或ST-T改变.第一次检查时,其中6人服β阻滞剂,5人服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其余4人未服药. 运动负荷心电图:采用Bruce方案,在患者未服药治疗或停药一定时间后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就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五个方面进行讨论。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塞发生率怎样?③心肌缺血缺乏疼痛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是否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一需氧与供氧的矛盾与心绞痛不同?③长时间心电图监测是否是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冠心病人预后有何影响?③加强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和/或心肌血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60例病人(54例冠心病,6例陈旧性心梗)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总缺血负荷。观察结果:对60例病人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56例心肌缺血多发生在白天及睡前,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发作较少;4例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多于白天。60例中,有痛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二者均  相似文献   

17.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十分常见,其发生可能与缺血时间和程度有关,能引起心电图等改变的缺血不一定能诱发心绞痛;慢性缺血后局部缺血心肌持续调节,使其代谢、功能降低,结果影响了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另外,SMI 患者存在痛阈上移和痛耐受性增加,内源性镇痛物质也许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静息)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核医学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灌注缺损及/或室壁运动异常),而临床无心绞痛症状者。SMI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虽临床没有症状,但在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或DCG时有活动性心肌缺血证据,同时普遍存在于冠心病各种不同类型之中,如心肌梗塞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由于无症状极易被临床忽视、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其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对5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病情稳定后4~6周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及1年随访结果。有缺血性改变者51例,共发作168阵次。其中无症状组44例(86.3%)共发作135阵次(80.4%),缺血性ST段压低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有症状组无显著性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以6~12时最频,0~6时最少。其发作高峰与血浆儿茶酚胺(CA)生理高峰浓度相一致。提示CA在无症状组发作中有重要作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严重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6.4%,表明心律失常是AMI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最主要的死因。因此,临床不能根据AMI后心绞痛的有无决定治疗及判断预后,改善AMI后心肌缺血状态,预防和及时控制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提高AMI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237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乾。结果室主律失常者比无室性心律失睹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增多(P〈0.05)。缺血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死于心衰者明显高于单纯缺血者(P〈0.001)。无症状性心肌血发作次数与心昼夜时相变化相关。结论无症性心肌血伴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合并有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