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NES)的诊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综合分析病史、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NES合并癫痫者占所有病例的28%;单纯NES癫痫样脑波检出率为10%;有脑器质性损害者,NES合并癫痫占32%,单纯NES占11%;单纯NES使用抗癫痫药者占18%,合并癫痫而加用抗癫痫药者达50%。结论:AEEG是鉴别NES与癫痫发作的较好方法;NES发作形式,NES与癫痫并存,癫痫样脑波,脑器质性损害证据及抗癫痫药滥用是影响NES诊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证实的2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25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10%(25/250),其中全身性强直-陈挛发作占60%(15/25),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占20%(5/25),复杂部分性发作占20%(5/25);2周内癫痫发作20例,其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15例,19例临时用过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的5例,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蛛网下腔出血较易继发癫痫,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3.
李娜  林卫红  孟红梅  崔俐  王赞  张淑琴 《吉林医学》2008,29(19):1619-162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单药及合并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部分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部分性癫痫的患者共23例(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3例,部分发作继发全身发作7例),采用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率的变化,同时观察用药前后脑电图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单药治疗组发作频率减少81.09%,总有效率为80.00%;联合用药治疗组发作频率减少82.84%,总有效率为84.61%,用药前后脑电图明显好转者6例,发作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有2例患者用药后有轻度头晕,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卡西平单用及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48例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病例的观察、跟踪、研究,针对其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占同期癫痫发作住院率32.7%,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的儿童85.4%不再复发,14.6%转变为癫痫。本组癫痫病例单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成功率为71.4%。结论 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预后好,对不明原因首次癫痫发作儿童应慎用抗癫痫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自1985—2002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76例颅内肿瘤继发癫痫病人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继发癫痫的方法及效果。结果:近期癫痫症状消除或服药可完全控制发作者337例,占89.63%;服药可减少发作50%者20例,占5.32%;服药可减少发作10%以上者3例,占0.79%;无改善者2例,占0.53%;手术死亡者14例,占3.72%。术后半年至16年随访到155名患者,其中发作停止不需服抗癫痫药物者108例,占69.68%;服抗癫痫药物可以完全控制发作者12例,占7.74%;服药可以减少发作50%以上者4例,占2.58%;服药可以减少发作10%以上者9例,占5.8%;无改善者1例,占0.65%;死亡者21名,占13.55%。结论:颅内肿瘤继发癫痫的手术治疗宜采用微侵袭的手术方法,只要颅内肿瘤切除彻底,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取得显著疗效。手术是治疗颅内肿瘤继发癫痫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1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例,扩展临床诊断与治疗思路.方法 根据生化、影像等及时确诊,给予抗癫痫、降糖、纠正酮症酸中毒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结果 取得理想疗效.结论 糖尿病酬症酸中毒可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单纯抗癫痫治疗效果不佳,需要及时合并降糖、纠正酮症酸中毒,才能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癫痫患者发作诱因、意外伤亡的调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住院患者癫痫发作及意外伤亡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对97例新入院癫痫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7例中癫痫发作诱因为自行停减抗癫痫药36例(占37.11%),感染23例(占23.71%),精神因素21例(占21.65%),休息不足15例(占15.47%),其他2例(占2.06%)。97例中在癫痫发作时意外伤亡为唇舌面颊咬伤67例(占69.07%),面部挫伤瘀血55例(占57.70%),头皮下血肿43例(占44.33%),骨折和脱臼38例(占38.18%),伤残13例(占13.40%),脑震荡11例(占11.34%),死亡3例等(占3.09%)。结论: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癫痫发作,减少患者的意外伤、残、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经头颅CT/MRI证实的脑出血患者289例中继发癫痫发作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癫痫发作在卒中后1周内发生26例,占63.4%。其中全身性发作1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8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1例;出血部位位于大脑半球32例,其他部位9例。结论:脑出血后继发癫痫发生率为14.2%;多数于发病1周内发生;癫痫发作与出血部位有关,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为多;治疗上经短期抗癫痫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各种抗癫痫药引起癫痫发作加重的历史、发生率、发生机制以及酰胺咪嗪引起的癫痫发作加重,本节我们将继续介绍其他抗癫痫药引起的癫痫发作加重以及预防和处理,并简单介绍抗癫痫药的神经药理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针对352例脑梗死病例中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共30例,发生率为8.5%。癫痫发作的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见,共21例(占70%)。继发癫痫的梗死部位,脑叶梗死26例,基底节区3例,丘脑1例。早发性癫痫11例,迟发性癫痫19例。系统抗癫痫治疗24例癫痫发作停止。[结论]脑叶梗死较易合并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治疗大多有效。  相似文献   

11.
22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痫性发作的原因,以提高癫痫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被误诊为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2例为阵发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为偏头痛,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椎基底动脉系TIA、低血糖发作各1例,4例为睡眠障碍,6例为精神性发作,3例为急性焦虑发作。误诊的主要原因:①病史采集不完整,对非痫性发作与痫性发作的特点认识不足;②过分相信其他医叶:或队院的诊断;⑧知识面窄,对临床少见疾病认识不足;④缺乏脑电图知识;⑤依据治疗效果而诊断。结论临床医生对于癫痫的鉴别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诊断一定要慎重,否则不但耽误治疗,还将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王璐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26-32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和成人版对7~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20例及0~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家长38例进行个性测定,并选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结果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神经质程度[(55.26±12.63)分]高于对照组[(46.57±1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具有较高的掩饰倾向。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家长的神经质程度[(53.57±10.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18±10.4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性因素在学龄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中起主要作用,家长的个性特征与对子女的某些非癫痫性事件的误认,特别是对婴幼儿正常生理现象及行为现象表现的误认有重要关系。了解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及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及其他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明  刘向  马仁飞 《安徽医学》2010,31(10):1154-11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及其他非癫痫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EBNeuro智能化脑电图仪,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和疑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1-4hVEEG监测,并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时对比进行常规脑电图(EEG)检测。结果 150例中,VEEG异常者124例(82.7%),痫样放电101例(67.3%);150例中109例行常规EEG检测,异常者30例(27.5%),痫样放电10例(9.2%)。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VEEG监测均明显高于常规EEG检查(P〈0.005)。150例VEEG监测后明确诊断癫痫117例,其他发作性疾病33例。49例癫痫(41.9%)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43例(36.8%)明确其发作类型。结论 VEEG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而且对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临床发作性事件分为癫痫性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通过视频脑电图可明确诊断,如果发作同期视频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即可诊断为癫痫性发作,否则可诊断为非癫痫性发作。而非癫痫性发作临床易误诊为癫痫,导致不合理的治疗。本文通过报道1例使用维生素D控制非癫痫性痴笑发作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识别水平,以减少误诊、误治。同时也建议临床医师对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及时复查视频脑电图,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不合理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和卡马西平(CBZ)单药治疗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患儿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患儿80例,随机分2组,LEV组和CBZ组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脑电图,观察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间临床发作控制比较无差异(P=0.68),治疗后两组间脑电图痫样放电比较,CBZ组痫样放电完全消失7例,减少50%以上7例,减少25%-49%11例,无变化8例,增加7例,LEV组痫样放电完全消失21例,减少50%以上7例,减少25%-49%6例,无变化3例,增加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EV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改善脑电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治疗小儿癫痫部分性发作方面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疒间与非癫疒间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疒间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疒间,8例(20%)为非癫疒间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疒间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疒间,3例(60%)为非癫疒间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疒间及非癫疒间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50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行24h AEEG检查。结果15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85例初诊癫痫性发作,经24h AEEG监测60例出现痫样放电(70.58%),非特异性异常7例(8.23%),65例初诊非癫痫性发作中,经24h AEEG监测,12例显示痫样放电(18.46%),6例有非特异性异常(9.23%),150例中共72例有痫样放电(48%)。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