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8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Ⅰ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真皮的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中,血管壁上亦见阳性信号,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Ⅰ型胶原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从而防治瘢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y)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小移植肝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15d-PGJ2预处理组;(2)15d-PGJ2+GW9662组;(3)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检测术后6、24、72 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检测术后24 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肝组织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反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观察术后24h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NS组和15d-PGJ2+GW9662组比较,15d-PGJ2预处理组术后6、24、72 h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O.01);术后24h 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组织中TNF-α含量及MPO活性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NS组和15d-PGJ2+GW9662组术后24 h,表现为明显的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扩张,炎症细胞浸润;15d-PGJ2组较其他两组肝组织损伤轻微.结论 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小移植肝术后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及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 agonist 15d-PGJ2 against reperfusion injury in small-for-size liver grafts and its probable mechanisms. Methods 108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 1 ) 15d-PGJ2 group; (2) 15d-PGJ2 + GW9662 group; (3) NS control group. 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levels at 6, 24 and 72 h after reperfusion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in liver grafts after 24 h were determined,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was examined to assay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to the grafts at 24 h after reperfusion,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α levels at 24 h after reperfusion were measured by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method).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NS control group and 15d-PGJ2 + GW9662 group, serum AST and AL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6, 24 and 72 h after reperfusion in 15d-PGJ2 group (P <0. 01 ).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revealed apparent bulb-like degeneration, hepatic sinusoid dilation, an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periportal area at 24 h in NS group and 15d-PGJ2 + GW9662 group after transplantation, while in the 15d-PGJ2 group, minimal damage was observed at 24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under the light microscopy, the contents of MDA were lower and SOD levels were higher than in other groups ( P <0. 01 ). As compared with NS group and 15d-PGJ2 + GW9662 group, TNF-α levels and MPO activity at 24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15d-PGJ2 group (P < 0. 01 ). Conclusion PPARγagonist 15d-PGJ2 could ameliorate reperfusion injury in small-for-size liver grafts significantly, which was mediated in part by increasing antioxidant ability, inhibiting lipid peroxidation, and down-regulating inflammatory reaet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uth factro,CTGF)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只大耳白兔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为A组,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为B组,注射CTGF为C组,先后注射TGF-β1和CTGF为D组,注射反义CTGF为E组,每个治疗组又分为治疗7、14、20d3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增生性瘢痕中CT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蛋白表达,HE、Masson染色观察切片内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测算切片内胶原纤维面密度。结果E组中CTGF mRNA、蛋白表达、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和胶原纤维面密度均降低,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义CTGF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合成,并探讨其抗瘢痕的潜在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一定浓度的AngⅡ、Ros、GW9662作用下,采用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情况.结果 CCK-8法吸光度A值、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Ⅰ)、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mRNA以及蛋白表达,AngⅡ组分别为1.082 5±0.007、6.45±0.97、4.92±0.86、2.92 +0.41、2.78±1.04;Ros+AngⅡ组为:0.722 4±0.012、1.82±0.34、1.78±0.27、1.57±0.46、t.68 +0.39. Ros组为:0.554 7±0.012、0.97±0.12、1.07±1.08、1.05±0.43、1.14±0.36;GW9662+ Ros+ AngⅡ组为:1.0560±0.005、5.83±0.24、4.47±0.32、2.69±0.35、2.62±0.27.CCK-8法吸光度,Col-Ⅰ和FN mRNA以及蛋白表达量,Ang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s+AngⅡ组则使这种效应明显降低(P<0.05).Ros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W9662+Ros+AngⅡ组与Ros+Ang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ol-Ⅰ和FN合成增多的效应,可能具有体外抗瘢痕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聂树涛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7):1098-1099
增生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目前已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主要致纤维化因子之一,Smad是参与TGF-β主要信号转导途径,Smad2和Smad3磷酸化参与其信号转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系一类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兔耳模型探讨硫酸软骨素裂解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胶原酶治疗组(A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与胶原酶混合治疗组(B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采用复合染色法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酸性黏多糖染色变浅,数量减少,胶原纤维被破坏,排列稀疏。A、B、C、D组的羟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不一致(P<0.05),A、C组与B组比较在第28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在第3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用药两周后B组羟脯氨酸含量始终低于其他各组。结论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水解了硫酸软骨素,在去除了胶原纤维周围的酸性黏多糖后,促进了胶原的降解,提示可能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兔耳模型探讨硫酸软骨素裂解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的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胶原酶治疗组(A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与胶原酶混合治疗组(B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治疗组(C组)、对照组(D组)。采用复合染色法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酸性黏多糖染色变浅,数量减少,胶原纤维被破坏,排列稀疏。A、B、C、D组的羟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含量不一致(P〈0.05),A、C组与B组比较在第28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在第3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用药两周后B组羟脯氨酸含量始终低于其他各组。结论硫酸软骨素裂解酶水解了硫酸软骨素,在去除了胶原纤维周围的酸性黏多糖后,促进了胶原的降解,提示可能为瘢痕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光动力学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血卟啉单甲醚(HMME)一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组和对照组(n=12)。观察瘢痕生长情况,建模术后28d取材行常规HE染色和胶原纤维VG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观察PDT对瘢痕的影响。结果 PDT治疗后瘢痕厚度显著降低,真皮层变薄;微血管数量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且主要位于真皮深层;胶原含量下降,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有序。结论 在瘢痕形成早期,HMME—PDT能够有效抑制兔耳瘢痕的增生,该方法有可能成为瘢痕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内在的机制。 方法SMMC-7721肝癌细胞经天然配体15-d-PGJ2和(或)抑制剂GW9662处理,用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用RT-PCR检测细胞PTEN和MMP-9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TEN和MMP-9蛋白的表达。 结果15-d-PGJ2对SMMC-7721细胞的转移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上调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单药GW9662无此效应,GW9662与15-d-PGJ2联合能够逆转此效应。 结论15-d-PGJ2是通过激活PPAR信号上调PTEN表达,下调MMP-9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15d-PGJ2对大鼠骨髓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核因子-κB活化受体配体(RANKL)、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活化受体(RANK)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2内源性配体15d-PGJ2对骨髓细胞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10、20、30μmol/L)干预24h后,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检测骨髓细胞PPARγ2、RANKL、ALP、OPG、RANK、TRAP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浓度15d-PGJ2对骨髓细胞PPARγ2及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15d-PGJ2呈剂量依赖性下调RANKL、ALP、OPG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PARγ2、RANK、TRAP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15d-PGJ2可能通过激活PPARγ2转录活性抑制骨髓细胞成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标记物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15d-PGJ2参与增龄相关的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Surviv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T、Survivin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增殖、凋亡。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PPARγ mRNA和蛋白在MGC803细胞均表达,15d-PGJ2(5、10、20、30和40μmol/L)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MGC803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随15d-PGJ2作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15d-PGJ2可能通过诱导凋亡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提示15d-PGJ2可能对治疗胃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每只兔耳腹侧面制作2个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瘢痕在建立模型第3、5、7周采用IPL进行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瘢痕形态变化,并且于建立模型第3、5、7周IPL治疗前及建立模型第9周采集各组瘢痕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ascle actin,a—SM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并利用a—SMA的表达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观察微血管变化。建立模型9周时,切取正常喂养的2只兔子的腹侧正常皮肤组织标本进行同上的检查。结果经IPL治疗后的同期瘢痕色泽变淡、厚度降低。IPL治疗组瘢痕软化、完全平坦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组织内a-SMA、VEGF和PCNA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L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负调节信号,在组织和器官纤维化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采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犁,观察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增生性瘢痕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胶原表达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应用姜黄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姜黄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只健康的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为2.5~3.0kg,手术制作兔耳创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兔耳创面分为5组,每组24个创面.B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第5天:注射生理盐水为T0组;分别于创面周围的皮下注射浓度为0.5mM (T1组)、1.0mM(T2组)、2.0mM(T3组)的姜黄素,每个创面注射0.1ml,1次/d,注射至术后第4周.首先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瘢痕增生情况,然后在瘢痕处取材,行HE、Masson染色,测量各组的HI指数,计算胶原纤维面密度,检测各组羟脯氨酸(HPr)含量及采用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①HI指数:T1组较B、T0组无明显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T3组较B、T0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T3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胶原纤维面积密度:T1、T2、T3组低于B、T0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以T2、T3组较低,但T2、T3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Hpr含量:T1、T3组较B、T0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以T3组为最低.④蛋白水平:VEGF含量T1、T2、T3组较B、T0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以T2、T3组较低,但T2、T3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早期阶段应用姜黄素能减少瘢痕组织中胶原的合成,减少瘢痕局部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减轻瘢痕的增生,可为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器官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复习有关PPARγ激动剂抗TGF-β促器官纤维化作用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TGF-β是一种主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能促进多种器官的纤维化进程,而PPARγ激动剂则可以有效地阻断TGF-β的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抗器官纤维化的作用.结论 研究PPARγ激动剂主要通过阻断TGF-β信号传导来实现抗器官纤维化的机理,有助于PPARγ激动剂在临床上的推广运用,为治疗器官纤维化疾病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的模型,探讨6-O-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l methyl chitosan,6-O-CM-CH)局部注射对瘢痕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兔耳腹侧制备直径约1 cm、深达软骨膜的圆形瘢痕123个,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A、B、C3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0天、第40天瘢痕组织内注射药物,于术后第35天、第45天取瘢痕样本,分析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和瘢痕增生指数.A组为治疗组,瘢痕内注射6-O-CM-CH(500μg/ml);B组为对照组1,注射曲安奈德(10 mg/ml);C组为对照组2,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A组与C组相比,瘢痕组织HE染色和胶原染色均可见胶原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P<0.05),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瘢痕增生指数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较,成纤维细胞密度、羟脯氨酸含量、瘢痕增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O-CM-CH局部注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与曲安奈德相近,局部注射能够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17.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希军  柳大烈  王吉慧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5):499-500,i0001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LA-PDT(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兔耳腹侧面做直径1cm大小全层皮肤缺损创面3个/侧,共60个。随机分为以下三组:高浓度ALA-PDT组(n=20):20%ALA介导PDT治疗;低浓度ALA-PDT组(n=20):10%ALA介导PDT治疗;对照组(n=20):不做治疗,待创面自然愈合。在创面形成术后的第6天、第13天分别进行ALA-PDT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瘢痕形成率、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及TGF-β1表达情况的差异。结果:ALA-PDT治疗降低了瘢痕形成率,其中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高浓度ALA-PDT组和药物低浓度ALA-PDT组的瘢痕增生指数、胶原纤维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高浓度ALA-PDT组与对照组之间的TGF-β1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ALA-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从而预防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该作用可能通过减少TGF-β1的产生而实现。  相似文献   

19.
青蒿琥酯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对矽肺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我们利用兔耳制作增生性瘢痕模型,用青蒿琥酯钠做局部瘢痕内注射,观察其对瘢痕形成的影响,对青蒿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电针刺激在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成年新西兰雄性兔(24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兔耳腹侧面造成创面以形成瘢痕组织,然后根据组别分别在血海与翳风穴给予不同的刺激,比较各组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测定增生性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各样品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胶原纤维的排列。结果:电针治疗组的瘢痕增生指数与其他各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HE染色在光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组织排列整齐度的增加及胶原纤维组织含量的降低。结论:电针可以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