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髓样癌的刺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髓样癌病例,采用MaxVisionTM试剂盒行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6例乳腺髓样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结果,取同期的5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做对照研究。结果:乳腺髓样癌的免疫组化显示乳腺髓样癌组示ER阳性率为3/16(18.75%)、PR阳性率为4/16(25%)、HER-2阳性率为5/16(31.25%)、三阴性乳腺癌为8/16(5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ER阳性率为35/53(66.04%)、PR阳性率为32/53(60.38%)、HER-2阳性率为20/53(37.74%)、三阴性乳腺癌为6/53(11.32%);乳腺髓样癌组E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χ2 =11.107,P<0.01),乳腺髓样癌组中的P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χ2=6.164, P<0.05)。乳腺髓样癌组中的HER-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无明显差别(χ2=0.224 ,p>0.05)。结论 乳腺髓样癌的三阴性乳腺癌所占比例较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该类型乳腺癌患者预后是否良好,需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p5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采用新的记分标准,结果数字化和半定量化,以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表达显著升高,而PR表达则显著降低,ER和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HER-2和PR能更好地反映乳腺癌的临床期别并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p53 蛋白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ER2 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 化学检测p53 在HER2 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蛋白表达,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常规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 的蛋白表达。结果:p53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I 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 级(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 无明显相关。ER 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p53 蛋白的表达率低于ER 阴性的表达率(P<0.01),ER 和PR 共同 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p5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ER 或PR 阴性的表达率(P<0.05)。p53 蛋白阳性患 者的5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53 阴性患者(P<0.01),而且是HER2 阴性乳腺浸润导管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53 蛋白表达与HER2 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并且是其独立的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BC)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3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MB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结果,取同期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作对照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BC组ER阳性率为8/43(18.75%),PR阳性率为11/43(25.58%),Her-2阳性率为14/43(32.56%),Ki67阳性率为7/43(16.28%)。乳腺IDC中ER、PR、HER-2、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25/120(20.83%)、33/120(27.50%)、49/120(40.83%)、42/120(35.00%)。Ki6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BC组织中Ki67表达强度与Her-2呈正相关性(r=0.447,P<0.05);与ER和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13和r=1.129,P>0.05)。结论:Ki67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价MB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ER、PR、HER-2检测有助于MBC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COX-2、VEGF、ER、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COX-2阳性率达5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率为6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ER、PR阴性组中,VEGF、COX-2阳性表达率较高。结论:COX-2、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生长、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和雌、孕激素受体 ( ER、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5 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 6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 VEGF、ER、PR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它们的临床生物学意义。结果 :乳腺癌 VEGF阳性表达率为 6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在 ER、PR阴性组中 ,VEGF阳性表达率较高。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 ,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可以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薛峰  周静  靳疆  张燕  李青  郑苏 《新疆医学》2011,41(12):46-49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和HER-2表达的关系,探讨雄激素受体在浸涧性导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浸涧性导管癌中AR、ER、PR和HER-2的蛋白表达。结果:乳腺没润性导管癌中AR的阳性表达率为45.9%。随着病理分级增加,AR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AR阳性率明显高于行淋巴结转移者〈P〈0.01)。AR在临床分期Ⅰ、Ⅱ和Ⅲ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51.5%和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中AR表达勺ER、PR和HER-2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AR在乳腺癌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与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0例良性增生病变标本中Fhit基因及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中阳性表达率为27.34%(35/128),明显低于其在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绝经情况、肿瘤长径、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Fhit蛋白表达与ER及PR表达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和Fhit蛋白的表达对于乳腺癌诊断、肿瘤恶性程度判定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新收治的910例可手术乳腺癌的ER、PR、HER2及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10例的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4%,浸润性小叶癌占1.7%,导管原位癌占5%,其他类型占4.9%;肿瘤卣径<2 cm占29.9%,在2~5 cm之间的占45.6%,5 cm的占24.5%;无淋巴结转移的占54.2%,3个及3个以下淋巴结转移的占25.5%,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占20.3%.ER表达阴件的占33.0%,PR表达阴性的为27.4%.HER2表达为+++的占2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就诊时淋巴结癌转移率减小(P<0.001),其他指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痛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1),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1);ER及PR与HER-2呈明显负相关(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癌中,ER、PR及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的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临床上能更早期发现ER及PR阳性或HER2阴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asso-ciated RING domain 1(BARD1)与其相关蛋白c-erbB-2、P53、ER、PR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AD1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腺病中BARD1、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结果:①浸润性导管癌中BARD1、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2/156)、76.9%(120/156)、36.5%(57/156)、45.5%(71/156)和51.3%(80/156);腺病组织中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20/22)、13.6%(3/22)、9.1%(2/22)、72.7%(16/22)、72.7%(16/22),各蛋白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ARD1的表达与P53相关,而与c-erbB-2、ER和PR的表达无关联性。③BAR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级和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ARD1低表达或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级相关,BARD1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BC)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3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MB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HER-2、Ki67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结果,取同期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作对照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BC组ER阳性率为8/43(18.75%),PR阳性率为11/43(25.58%),Her-2阳性率为14/43 (32.56%),Ki67阳性率为7/43(16.28%)。乳腺IDC中ER、PR、HER-2、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25/120(20.83%)、33/120(27.50%)、49/120(40.83%)、42/120(35.00%)。Ki67的阳性率明显高于M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BC组织中Ki67表达强度与Her-2呈正相关性(r=0.447,P<0.05);与ER和P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13和r=1.129,P >0.05)。结论:Ki67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价MBC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联合ER、PR、HER-2检测有助于MBC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66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meal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和42.4%(28/66),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S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S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S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常用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S2阳性表达率为42.10%(24/57),PS2阳性表达与ER、PR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状况无关。结论 PS2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分泌治疗的合理指标,但只能是作为对ER、PR不足的补充,并不能取代ER、PR,也不能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和71.2%(47/6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CD44v6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5):1145-115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已行手术治疗的643例女性早期浸润导管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了解乳腺癌中AR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随访了解AR不同表达水平下乳腺癌患者的无浸润性肿瘤复发生存率(invasive disease free survival,I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差异。结果:643例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AR阳性510例,阳性率79.32%;AR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的月经状态及组织学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不同ER、PR、HER2状态下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四个分子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AR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87.01%、85.33%、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643例患者中AR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IDFS分别为94.90%、88.72%,激素受体阴性(ER-PR-)组中AR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IDFS分别为94.44%、84.93%,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组别中AR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在女性浸润性导管癌中有大量表达,可能与ER、PR、HER2的表达相关。AR阳性可能是一个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第二个线粒体来源的胱氨酸酶激活剂(Smac)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mac的表达,分析Smac与ER及PR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ma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ER阳性组Smac阳性表达率高于ER阴性组(P〈0.05);PR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Smac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Smac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转移组(P〈0.05)。结论Smac与ER联合检测是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 、PR、HER-2、P5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2、P53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生物学标志物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R、PR、HER-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 、55.7%、35.1%、42.3%,在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在直径较小肿瘤中表达率高,P53在TNM分期为Ⅲ期的肿瘤中的表达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ER与HER-2、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R与HER-2、P53的表达呈负相关.三阴性乳腺癌与高组织学分级、高P53表达相关(P<0.01).结论 利用免疫组化联合检测ER 、PR、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将有助于选择乳腺癌的最优治疗策略,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讨论乳腺癌术前穿刺活检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情况,并观察化疗效果.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2.5%和52.5%,HER-2过表达率37.5%.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2过度表达组与非过度表达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阴性、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对化疗更敏感,有可能是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