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中缺血预处理(IP)对复灌后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 tor-kappa B,NF-κB)激活水平的影响以及NF-κB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预处理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预处理组实行单次缺血预处理方案,在主动脉阻断前和开放后40 min取右心耳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中NF-κB p65、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复灌后两组心肌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阳性染色细胞可见明显的增多,组间比较IP组(13.20±6.12)明显少于对照组(19.59±6.36)(P<0.05)。复灌后IP组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18.95±5.35)明显提高,与阻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灌后心肌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15.80±6.63)显著提高,IP组心肌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10.95±5.12)也增高,比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研究提示该IP方案抑制复灌后心肌细胞NF-κB的激活,进而促进了心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减轻了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κB在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后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门静脉分支结扎后结扎侧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门静脉分支结扎组。观察术后第12,24,48,72小时以及第168小时(第7天)和第336小时(第14天)肝脏大体结构和血浆转氨酶的变化。运用凝胶阻滞分析(EMSA)检测术后结扎侧肝脏NF-κB的活性,用TUNEL法对结扎侧肝细胞凋亡进行定量分析,电镜下观察结扎侧肝脏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叶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对侧则成比例的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质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基本保持正常。结扎侧肝脏NF-κB的活性在术后明显升高,于第48小时达高峰,1w后基本恢复正常。TUNEL显示结扎侧肝细胞在术后凋亡明显增加,于第48小时达高峰。电镜显示结扎侧肝脏早期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晚期明显纤维化。结论: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结扎侧肝脏NF-κB的活性明显升高,其可能在肝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的保护效应及一氧化氮 (NO)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实验 :雄性Wistar大鼠(2 5 0~ 30 0g) ,术前禁食 2 4h ,自由饮水。经舌下静脉全身肝素化。将动物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8只。对照组 :仅行麻醉及开腹术。缺血再灌注 (I/R)组 :阻断左肝血流 90min ,再灌注 90min。缺血预处理 (IPC)组 :缺血 5min ,再灌注 5min后同I/R组。NO I/R组 :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10mg/kg体重 ) ,5min后同I/R组。IPC N…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核因子KB活性、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蛋白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肝脏缺血预处理的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肝缺血(40min)再灌注(120 min)损伤及肝缺血预处理的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n=8).①假手术对照组(C组),仅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肝门,不进行其他干预处理.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在第一肝门用小血管夹阻断尾状叶及左肝叶血流40 min松开血管夹肝脏再灌注2 h,再灌注开始后关腹.③缺血预处理组(IP组),先行3个循环的缺血预处理,阻断第一肝门10 min,开放再灌注10 min为1个循环,随后操作同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结束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TUNEL法检测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EMSA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κB的结合活性: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法检测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IR组和IP组的ALT、AST及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S组(P<0.01),但与IR相比,IP组则明显较低(P<0.01).与C组比较,IR组的核因子κB活性、促凋亡基因Fas和Fas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IP组仅轻度增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降低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核因子κB的转录活性,并下调促凋亡基因Fas及FasL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细胞凋亡和损伤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I/R组、IP+I/R组,采用Pringle法制作肝I/R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3h),IP采用I/R前肝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诱导。各组大鼠于再灌注3h后处死取材,行肝组织病理学、血请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同时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I/R组与IP+I/R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肝损伤是病理学改变,IP+I/R组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IP+I/R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IL-1β与TNF-α水平、MDA与MPO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IP+I/R组的各指标的升高幅度均明显小于I/R组(均P<0.05)。
  结论:IP减轻大鼠肝I/R损伤的作用与抑制NF-κB活性,从而减轻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灌注早期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和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供肝在林格液中保存2 h,实验分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3组,IP组于供肝切取前夹闭第一肝门10 min,然后开放10 min.分别于移植再灌注后1、2、4及6 h抽血进行肝酶学检查,切取肝脏作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的测定.结果 IP组肝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IP组再灌注后移植物的NF-κB活性明显增强,且在1、2 h达高峰,4 h后减弱,TNF-α和ICAM-1表达也随之增加;同对照组相比,IP组的NF-κB活性降低,并且在1、2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和ICAM-1表达亦降低.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于供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NF-κB的活性,减少了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移植物再灌注早期的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肌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18只健康成年SD大鼠(300~35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C组为对照组;Ⅰ组为缺血心肌组,缺血30min再灌注2h;P组为腺苷预处理组,腺苷预处理加缺血30min再灌注2h。大鼠开胸阻断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取心尖部心肌组织提取胞核蛋白质,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胞核中NF-κB的活性并进行灰度扫描;用ELISA法测定TNF-α水平。结果 腺苷预处理后30min再行缺血-再灌注,NF-κB活性和TNF-α的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仅有少许升高,无显著差异。结论 腺苷可抑制缺血大鼠心肌的NF-κB活性和TNF-α水平,并由此推测腺苷对缺血大鼠心肌NF-κB活性的抑制可能是使TNF-α水平下调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探讨NO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将动物分成四组:①正常对照组,不作肝门阻断;②再灌对照组:肝脏进行60分钟的肝门阻断及30分钟的再灌注;③预处理组:60分钟的肝门阻断前先进行5分钟的肝脏缺血及5分钟的再灌注;④预处理加L-NNA(P+L)组:在预处理前先经门静脉注射L-NNA。各组均在30分钟再灌注完成时取肝组织标本及血标本检查ATP、肝功能、脂质过氧化产物。结果显示:经过60分钟的缺血及30分钟的再灌注后,再灌对照组肝功能明显受损、ATP浓度下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预处理则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增加ATP储备和减少脂质过氧化。P+L组则与再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NO合成抑制剂L-NNA能阻断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说明NO参与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在大鼠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大鼠移植术前和术后5 min静脉注射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15 mg/kg),移植术后24 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糖、淀粉酶、脂肪酶水平.测定胰腺组织NF-κB p65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NF-α mRNA、MIP-2 mR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后24 h ProDTC组和对照组血清中TNF-α、MIP-2水平、胰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含量、TNF-α mRNA、MIP-2 mRNA、ICAM-1 mRNA表达、MPO活性均升高,而ProDTC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24 h血糖、脂肪酶水平在PmDTC组[(9.1±2.8)mmoL/L,(192±26)U/L]明显低于对照组[(13.0±3.1)mmol/L,(297±31)U/L,P<0.05].ProDTC组胰小叶间质水肿和胰小叶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外源性应用NF-κB抑制剂ProDTC可以减轻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