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丙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靶控输注较间断给药和持续给药方式精确地维持合适的有效浓度。因小儿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反应与成人有别,因此应根据小儿人群的参数来设定靶控输注的目标浓度并根据麻醉和手术刺激,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已广泛用于成人麻醉,目前市售的TCI装置内设的软件系统几乎都是根据成人参数编写的,不适合小儿.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药动学药效学均不同,小儿需要更精确的药物有效浓度及麻醉深度,更限制了TCI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本文模拟成人TCI模式,总结出一种适合于6个月内婴儿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术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16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为65-75岁。靶控输注(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异丙酚(3μg·ml1)与芬太尼(2 ng·ml-1)。异丙酚靶控输注采用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芬太尼采用Shafer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于靶控输注异丙酚5、10、15、20、30、45、60、90、120 min,经桡动脉取血,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异丙酚的血浆浓度。结果 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性为6%,精确度为14%。结论 以Marsh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设定的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4.
效应室靶控输注在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应用微机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浓度进而控制麻醉深度。以效应室为目标进行靶控输注诱导起效快,麻醉深度调节灵敏,误差取决于参数的选用。但是负荷剂量后血药浓度的峰值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5.
靶控输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靶控输注的概念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目的。计算机的参与使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易行;给药的同时可以显示目标血浆药物浓度、效应室药物浓度、给药时间和累积剂量等。应用TCI麻醉医师可以像转动挥发器那样地控制静脉麻醉,不但方便而且可以提高静脉麻醉的控制水平[1~4]。用于靶控输注的微机控制输液泵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1)输液泵的速率范围大,…  相似文献   

6.
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性能。方法1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瑞芬太尼血浆目标浓度逐渐升高,每次浓度改变间隔时间30 min,目标浓度分别为3、6、9 ng/ml。于麻醉诱导前(空白对照血浆)和瑞芬太尼目标浓度改变后30 min时从桡动脉置管处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rformance error,PE)的中位数(median performance error,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edian absolute performance error,MDAPE)和摆动度(wobble)评价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MDPE、MDAPE和wobble分别为8.78%,16.11%和14.55%。实测浓度与目标浓度呈正相关(r=0.891,P=0.000),线性方程为Y∧=1.1046X 0.1837。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能满足临床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8.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成人麻醉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靶控输注麻醉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靶控输注麻醉(target controiled infusion,TCI)是麻醉技术的一次革命,尽管问世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临床麻醉。靶控输注麻醉操作简单,麻醉诱导和恢复平稳、迅速,通过调节效应室(血药)浓度使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然而,随着广泛地应用和深入的研究,TCI也有一定限制或缺点。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常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但副作用较多。利多卡因可增强氯胺酮的麻醉效果,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氯胺酮复合利多卡因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常用的给药方法为多次静脉注射,但血药浓度波动大,药物蓄积,用药量不易调控。靶控输注(TCI)可维持血药浓度的平稳,而且用药量精确,操作简便,因而更适用于小儿的静脉麻醉。本研究拟观察斜视矫正术患儿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氯胺酮TCI的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麻醉技术,与传统持续输注方法相比,靶控输注技术的可控性更佳。本研究比较小儿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效应部位靶控输注和持续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静脉给药是否会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的麻醉深度.方法 56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_1、F_2、F_3组和C组,每组14例.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术中固定丙泊酚靶浓度,根据手术刺激调整雷米芬太尼靶浓度使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F_1、F_2、F_3组在术中待麻醉深度凋整合适后分别缓慢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0.5、1、1.5 mg/kg,C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ml.记录MAP、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运用改良的Geller和Freye清醒评估表在停止输注丙泊酚后评估患者清醒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有无术中知晓,有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未发现与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剂量的氟比洛芬酯静脉推注时不会明显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的BIS和麻醉苏醒.  相似文献   

13.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技术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置入输液泵中的微电脑自动调节输注药物的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适当的深度,以满足临床要求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技术在国外投入临床使用已有  相似文献   

14.
Diprifusor输注异丙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靶控输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输注模式,目前主要用于异丙酚输注。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药物输入以迅速达到并维持靶浓度,从而增加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TCI代表了静脉麻醉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是近几年中应用较多的静脉麻醉方法,两药的便携式TCI系统在国内已经用于临床(TCI-Ⅰ型靶控输注泵),但有关瑞芬太尼TCI合适靶浓度国内外报道不一。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食管癌切除术病人三种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麻醉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合适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下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下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25~64岁,体重50~70 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嵌入Tackley药代动力学参数的靶控输注系统输注异丙酚至术毕,血浆靶浓度为1μ/ml.于体外循环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1、5、10、20、40、60 min(T2-7)、体外循环结束后5、10 min(T8,9)时采集桡动脉血样3 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计算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精确度、摆动度及分散度.结果 T1时异丙酚实测浓度高于血浆靶浓度(P<0.05),T2-4时异丙酚实测浓度与血浆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9时异丙酚实测浓度高于血浆靶浓度(P<0.05).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为21%、精确度为29%、摆动度为21%及分散度为-0.06%/h.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时,采用嵌入Tackley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80年代初由Schuttler首先报道。在1990年由Kenny和white改进。TCI系统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通过靶控输注来输送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其他类麻醉药的标准输注系统。现今,TCI技术已经变成麻醉从业人员的一项常规麻醉技术。现将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麻醉中传统应用肌松药的方法是首先给予一个较大的负荷剂量,然后根据临床反应适时追加用药,使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大幅波动于过度抑制与抑制不足之间.靶控输注(TCI)技术可以快速达到设定的靶浓度并在靶控期间维持靶浓度的恒定.本研究通过比较TCI与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肌松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方法:择期臂丛麻醉下行前臂或手外科手术患儿,术前30min口服咪达唑仑镇静,序贯法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5.0μg/mL,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丙泊酚TCI抑制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时患儿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为3.9μg/mL,95%可信区间为3.6~4.2μg/mL。结论:口服咪达唑仑镇静下,丙泊酚抑制臂丛神经阻滞时患儿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为3.9μg/mL。  相似文献   

20.
不同靶控浓度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法用于无痛人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学和药效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目标浓度为调控指标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TCI和丙泊酚结合,将使静脉麻醉的深度可控性更强,如找到合适的技术指标,将杜绝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研究拟确定丙泊酚应用TCI法在无痛人流中合适、安全的靶控浓度,观察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