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3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伤椎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后路固定治疗,了解神经功能变化,X线测定术前和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CT测定椎管狭窄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术后随访4~4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少,术后Cobb角、伤椎前后缘压缩率以及椎管狭窄变化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伤椎自体骨植骨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有效恢复前柱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固定植骨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特殊类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到2007年1月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两种特殊类型胸腰椎骨折共56例.其中A组22例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伴有明显的椎间盘和后柱损伤,采用后路复位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B组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和植骨治疗.结果:56例平均随访21个月.术前后和最后一次随访脊柱X线检查,评估脊柱复位,伤椎高度和cobb角的恢复,以及内同定位置和断裂松动情况.临床上评价腰痛恢复情况.结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复位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脊柱复位较困难,且椎弓根钉断裂、融合率低、迟发性后凸畸形和腰背部疼痛等并发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后凸矫正情况。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2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比例及后凸cobb’s角。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s角,与术前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期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s角,与术前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重建脊柱前中柱稳定,恢复伤椎高度,预防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以胸腰椎骨折脱位为诊断而入院患者44例,全部采取自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度、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植骨融合愈合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4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34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为3.0~5.7 h,平均3.7 h;术中失血320~1 250 ml,平均440 ml;Cobb角度术前(31.6±3.6)°,术后为(13.9±2.4)°;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相邻正常椎体(41.1±11.7)%,术后椎椎体前缘高度术前相邻正常椎体(87.7±2.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Frankel评价A级患者8例,其中4例恢复至B级,4例恢复至C级;术前Frankel B级患者12例,其中7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至D级,有1例恢复至E级;术前Frankel C级患者18例,9例恢复到D级,另9例恢复至E级;6例Frankel D级患者恢复正常。DR示植骨均获得融合,无松动、断裂,恢复较好。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也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达88%~100%,Cobb角恢复至0°~6°。随访9~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钉及复位椎体高度丢失,合并神经损伤者神经功能也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伤椎椎弓根置钉,较传统跨伤椎置钉,有更好的力学稳定性,避免术后伤椎复位高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85例,伴有脱位3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受伤节段包括腰10-腰4,脱位节段包括腰11-腰3,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伴侧方脱位10例,均于伤后1周内进行后路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35例,单纯后外侧植骨50例,术后佩戴外固定支具平均4个月。结果全部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s角比较,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纠正了椎管狭窄(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25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椎间植骨及后外侧植骨完全骨性融合,骨折椎体上位椎脱位基本复位,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椎管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固定可靠,恢复了脊柱的有序序列,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再丢失少,矫正了后凸畸形,纠正脱位,促进了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脊柱后路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结果]经12~48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前缘平均42.5%和后缘平均79.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平均96.5%和后缘平均98.5%.Cobb角术前平均18°恢复到术后平均2°.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评分优良好转率91.3%.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47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及植骨,其中18例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24个月)。45例获得较好恢复,2例截瘫患者无明显恢复。47例患者椎体前缘、椎体后缘(中柱)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其中2例断钉。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植骨,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通过椎板减压,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内固定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容易出现骨折椎体复位效果欠佳的情况,且内固定后较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等。而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修复胸腰椎骨折则可以有效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效果。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41例经胸腰椎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椎板植骨修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X射线及CT检查,观察内固定情况,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腰椎功能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情况、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5个月-4年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左右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经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松动1例、断裂2例(术中发现骨折段未有效融合),未出现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内固定后5个月,患者的伤椎高度显著恢复,脊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及椎板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一侧伤椎椎弓根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37例,根据术前及术后10 d、6个月、1年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采用胸腰背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采用该方法治疗的37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平均值、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值、平均椎管占位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亦有明显改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3椎5钉法),经另一侧椎弓根伤椎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轻中度爆裂骨折可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预防术后伤椎椎体塌陷及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