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波抑制型按需型起搏器工作停止后心脏房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声像仪观察13例安置VVI起搏器工作停止后及15例安置VVI起搏器持续工作的心肌梗塞患者房室结构,测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收缩末期容量,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VVI起搏器工作停止半年后心房内径和容量都显著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2.
3.
过多的和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房颤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现就右室心尖部起搏对起搏依赖病人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急性及中长期影响及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朱莹 《浙江医学》1996,18(3):184-184
DDD起搏器(P波和R波触发和抑制房室顺序起搏器,即全自动起搏器)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起搏器,对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近期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一、DDD起搏的优势 具有心房心室双腔顺序起搏,P波和R波双重感知、触发和抑制双重反应,从而模拟人类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保持正常房室收缩顺序的同步性,保存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加速心室充盈,提高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使Frank-Starling曲线右移,同时促进心房血的转输,降低心房内压,利于腔静脉血回流。与VVI起搏(心室按需起搏)相比,DDD起搏使心输出量(CO)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应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对1994年以来21例该类患者所施行的非生理性起博方式(VVI)和生理起性搏方式(AAI,DDD)进行术后长期随访观察,通过分析总结,显示生理性起搏在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心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非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产十二导联心电图仪同步记录 ,计算分析两组不同起搏方式QTcd(其中VVI起搏组 30例 ,DDD起搏组 19例 )的QTd变化。结果 以DDD起搏方式明显优于VVI起搏方式 ,起搏后 2~ 3天 ,DDD起搏组的QTcd较VVI起搏组明显减少 (t =2 .14 ,P <0 .0 5 )。结论 DDD起搏方式保留良好的房室顺序起搏 ,起搏后血流动力学改善 ,心肌复极趋于一致性 ,心电活动稳定。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时心肌仍有兴奋、收缩和心肌纤维间的传导功能,利用心肌具有对各种形式的做电流刺激产生收缩反应这一生理特性,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一定频率的电脉冲刺激,可促使心肌收缩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因此,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是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采用高位右心房 ( HRA)、房室交界区 ( AVJ)、右室流出道( RVOT)和右室心尖部 ( RVA) 4种不同的右心起搏方式 ,观察房室激动收缩顺序和心室激动顺序对血浆 ANF的影响。方法 :对 1 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SS)病人 ,于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以同一频率分别按 HRA、AVJ、RVOT和 RVA的顺序各起搏 5min,每次起搏间隔至少 5min。分别取基础状态及 4种不同方式起搏末右房血 2 ml,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 ANF水平。结果 :HRA起搏并不引起血浆 ANF的显著变化 ;而 AVJ、RVOT和 RVA起搏后血浆 ANF水平比基础状态均显著升高 ,以 RVA最为明显 ;RVOT和 RVA起搏后血浆 ANF水平显著高于 AVJ起搏 ;RVOT及 RVA起搏伴 V-A传导者血浆 ANF水平显著高于无 V-A传导者。结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 ,房室不同步、心室不同步及 V-A传导是引起血浆 ANF升高的因素 ,AVJ和 RVOT由于保持了近似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作为除 RVA以外的右室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9.
VVI起搏作为一种传统的起搏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一定的历史,然而由于VVI起搏器植入后不能保持房室同步,而且房颤的发生率高而受到临床医生关注.拟从VVI起搏方式对机体的影响,VVI起搏与房颤的关系,VVI起搏后房颤的发生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心脏起搏显著改善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在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历程中 ,生理性心脏起搏克服了非生理性心脏起搏的固有弊端 ,使起搏后的心脏功能状态更接近于正常的生理功能。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是目前人工心脏起搏的发展发向  相似文献   

11.
马丽萍  徐耕 《浙江医学》2004,26(11):878-880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AF是一个独立的致死和致残因素,也是急慢性心脏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心脏起搏对AF的治疗仅限于慢快综合征和迷走神经介导的慢频率依赖性AF.目前,由于对AF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心脏起搏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心脏起搏治疗对AF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房室顺序起搏下,比较右心耳、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时心输出量(CO)的变化,明确右室流出道起搏是否优于右宝心尖部起搏。方法:18例病窦综合征的病人分别按顺序进行右心耳、房室顺序右室心尖部和房室顺序右室流出道起搏,采用心导管法分别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CO,并计算心脏指数,记录心电图。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时CO较右心耳起搏降低19%(P<0.01),右室流出道起搏时CO较右心耳起搏降低9.4%(P<0.05),而较心尖部起搏提高12%(P<0.05)。心尖部起搏和流出道起搏较右心耳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而室间隔起搏体表心电图QRS时限比心尖部起搏平均缩短18ms(P<0.001)。结论:在房室顺序起搏下,短期的右室流出道起搏较右室心尖部更有利于心输出量的改善,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3.
黄显华  刘人骧 《河北医学》2000,6(7):604-604
我们近1年来对10例病情危重程度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置管途径,床边“盲插法”及X线引导下置管,其起搏效果及稳定性有所差异,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例,年龄43~76岁,平均67岁,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心衰、房颤、心脏骤停1例,慢性肺心病心脏骤停3例,冠心病慢快综合征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AVB1例,糖尿病性心脏病°AVB2例,急性右室梗塞°AVB2例。全部病例入院时心功能~级;除4例心脏停搏者,6例入院时基本心率在35~50次/min,最长R—R间歇2.85s,其中4例有晕厥史。2 方 法4例心脏停搏行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途径起搏。…  相似文献   

14.
1概述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机能障碍。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可用于临床心脏电生理研究及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心脏临时起搏的常规方法是利用腔内心电图来引导电极定位[1,2].而我们用体表心电图观察起搏脉冲来引导床旁临时心脏起搏,1994年9月至1999年9月共做86例,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右室高位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方法将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内的148例置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起搏A组)和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组(起搏B组),A组患者70例,B组患者78例。观察2组患者成功置入起搏器前后2个月的起搏参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监测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监测24h内血浆脑钠肽(BNP)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中,2组在除QRSd外的起搏参数上的变化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的QRSd波段比B组更窄。A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变化小于B组,24h内血浆脑钠肽(BNP)的监测中,相较于B组,A组增加程度更小。2组在LVEF与BNP变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更好的保障了心脏收缩功能,比其更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紧急床边心脏起搏 ,是指心脏停搏 ,病情危重 ,病人不能搬动 ,只能就近在无 X线设备下的紧急临时起搏以求抢救生命。故要求 :1起效迅速。 2效果稳定。3方法简易。4创伤或刺激性小 ,病人能耐受。并发症少。 5起搏效果易观察 [1~ 3 ] 。1 经静脉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  经静脉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 ,是对各种危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 ,在床边无 X线设备下穿刺静脉 ,插入起搏电极 ,在心腔内心电图指引下 ,判断电极的位置到达右心室后 ,进行心内膜起搏[4~ 6] 。静脉的选择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股静脉及大隐静脉等。郝…  相似文献   

19.
心脏起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澍 《海南医学》2002,13(12):80-81
从 195 8年 6月植入第一台心室起搏器 (VOO)到今天植入的四心腔起搏器 (DDTAV) ,心脏起搏器从简单功能发展到全自动动能、起搏适应症从当初引起阿斯的AVB到与心律失常无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起搏技术经历了 4 0年的发展及完善己发作展为最为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事实上起搏的概念和历史早在Fur man医生的工作前 10年就开始了。起搏技术开始是为了成功的进行心脏手术而不是阿斯综合征。心脏术后AVB使心脏手术死亡率居高不下开始研究人工起搏 ,在经静脉起搏以前试验过体外起搏 (Zoll,195 2 )、开胸埋植起搏电极 (…  相似文献   

20.
对18例安置埋藏式VVI起搏器后窦性心率持续快于起搏频率的病态房结合征患者施行ATP静注试验25例次,均揭示起搏心电图,显示起搏按需功能良好。结果提示,ATP静注试验适用于这类患者所安置非程控埋藏式VVI起搏器的起搏按需功能测试,其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