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24岁.孕33周.产前行超声检查,仪器:Voluson-730四维超声,探头频率3.5MHz.超声所见:胎盘位于子宫后壁,于其上部可探及4.6cm×4.1cm低回声均质团块,边缘清晰完整.CDFI示血流丰富,RI:0.42(图1),同胎盘血流频谱一致.胎头位于下腹,双顶径8.5cm,脊柱排列整齐,腹围28.3cm.股骨长6.3cm,心律150次/min,心、肝、双肾、胃泡、膀胱、肠管均可见,羊水指数15.4cm.临产前超声复查:胎盘内实性低回声团块5.1cm×4.4cm,边缘清楚,内回声仍均匀(图2).胎儿双顶径9.3cm,胎心搏动正常.  相似文献   

2.
孕妇 25岁,初产。孕39周来我院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95mm,颅骨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四肢活动可。胎心率148次/分,律齐,胎儿其他内脏器官显示正常。  相似文献   

3.
夏先波  戴缦 《人民军医》2014,(11):1210-1210
1病例报告患者男,28岁。因右大腿中段内侧酸胀不适20余年,近来加重就诊。查体:右大腿中段内侧深部可触及7cm×5cm×3cm包块,质地稍软,压痛;皮肤颜色、温度正常,右足各趾感觉、运动及血运正常。超声检查示,右大腿内侧34mm×12mm大小均质低回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其间可见动静脉血流信号。MRI扫描影像所见,右大腿中段内侧肌间团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为等低混杂信号影,T2WI大部为高信号,境界欠清楚,冠状位显示最大断面2.8cm×1.5cm,  相似文献   

4.
<正>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是临床常见病,两者临床表现非常类似,诊断时易混淆,给临床治疗造成困难。现将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以提高对两者的认识及超声诊断水平。1血管瘤血管瘤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于肌肉及骨骼不常见,Clemis报道肌间血管瘤占全部血管瘤的1%。以青年及成人最常见。我院是以医治运动创伤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专科医院,常有肌问血管瘤患者以肢体肌肉疼痛、肿胀或扪及包块而就诊,有或无明确外伤史,因病变位置深在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加之部分临床医师对血管瘤的临床、病理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诊断时极易忽视,如没有影像学检查诊断提示,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脾脏多发性血管瘤合并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艳 《武警医学》2005,16(10):765-766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发现左上腹包块1年余,包块处疼痛伴乏力半月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贫血貌,心肺正常,左腹部触及8.6cm×9.4cm不规则包块,边界清楚,压痛明显,活动可。血常规:红细胞2.8×1012/L,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75g/L。骨髓检查:增生性骨髓象。超声检查示:  相似文献   

7.
张彦  苗凤君  董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2):1017-1017
脾脏的实质性病变不多见,脾多发血管病发病率更低。现将我科近年来发现的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病例简介患者女,47岁,因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皮下扪及大小约2cm×1cm肿块,边界欠清,质地柔软,无明显红、肿、热、痛,表皮无破溃、渗出,无头部活动障碍等症状。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颈部皮下胸锁乳突肌边缘探及一大小约2.4cm×1.4cm低回声团,内部可见管状无回声区及范围约0.8cm×0.6cm  相似文献   

9.
<正>孕妇,33岁。孕1产0,孕36周,产前胎儿超声检查显示:双顶径89 mm,股骨长69 mm,心率142次/min,羊水讨论皮肤血管瘤在胎儿期很少被发现,其多起源于残留的胚胎组织,为先天性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呈网状低回声,边界较清,但无包膜回声,若瘤体较小,出生后手术切除效果良好。颈部血管瘤可发生在颈部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血管瘤6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层血管生成组织发育异常的残留组织,属于血管错构或血管发育不良。多为先天性,女性较多见,有内脏性和浅表性之分。浅表性血管瘤多发生在头颈部,四肢及躯干次之。我们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血管瘤60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简介 孕妇,27岁.孕2产1,孕28周.超声检查见: 胎头位于右上腹,双顶径7.3 cm,胎心搏动良好,心率144次/min,律齐,股骨长径5.7 cm,羊水最大深度8.3 cm,清晰,羊水指数21.9 cm.  相似文献   

12.
腮腺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祝宁  李坚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216-1216,1220
腮腺血管瘤系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本文通过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血管瘤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腮腺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腮腺血管瘤,均在我院口腔科做腮腺血管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年龄1~15岁,平均6岁。其中男5例,女7例。血管瘤均位于一侧腮腺区,左侧8例,右侧4例。临床表现为病人颜面不对称,局部隆起,皮肤颜色可正常或透出青紫色,肿瘤边界不清,扪之柔软,可被压缩,部分产生疼痛、面瘫等症状。术前超声均诊断为腮腺血管瘤可能性大。仪器采用西门子G50,HDI-40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超声检查时患者仰卧,…  相似文献   

13.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检查作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就肝血管瘤在灰阶超声上的形态与回声类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三维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的特点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祁建彬 《人民军医》2011,(6):518-51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8岁。因反复咳嗽、胸闷1个月,加重5天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清晰,未闻及杂音。查胸部64排CT、CTA示:前上纵隔内可见一巨大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密度欠均匀,病灶边缘见多发斑点状钙化影,肺动脉、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32岁。曾患右输尿管结石,经我院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后,尿流突然中断,变细,排尿疼痛,遂来我院就诊。尿常规检查潜血++。超声检查:双肾大小形态正常,集合系统显示清晰规整。输尿管不扩张。膀胱充盈,壁光骨,内透声好。于尿道内(前列腺部)探及0 .87cm×0 .5 8cm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图1)。超声诊断:①尿道结石;②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服我院中药排石汤3日后,患者小便时解出一黄豆粒大小结石。复查B超:尿道内强回声光团消失。讨论:尿道结石多来自上尿路和膀胱,也可继发于尿道憩室,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多见,结石易嵌顿于尿道膜部和阴茎…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3月。发现右上臂肿物伴皮肤青紫色5天(图1A)。患儿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睡眠及二便正常,体重生理性增加。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33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85/40 mmHg,心肺腹未查及明显阳性体征。皮肤科情况:右上臂皮肤部分呈青紫色,其下触及一大小约30 mm×30 mm肿物,质中,边界欠清楚,边缘不规整,压之无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3岁。常规体检行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大小约11 cm×8.5 cm×6.5 cm,形态失常,其上极可探及一低回声团,大小7.0 cm×6.6 cm×5.8 cm,界限清,实质回声明显增粗,部分呈条索状纤维化,中心部可见多发强回声斑,后伴声影(图1)。CDFI:肿瘤内可见条状动脉血流,病变边缘探及脾动脉分支向瘤体内延伸。脾门及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对小儿浅表血管瘤的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旨在评价浅表血管瘤的高频彩超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2011年超声检查并经临床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14例小儿浅表血管瘤声像图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从部位、边界、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活动性等方面观察;并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性质进行超声诊断.部分病例术后随访,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对照.结果:超声病变检出率100%,对浅表组织囊实性(72例),囊性(26例)及实质性(16例)病变与病理对照符合率97.3%.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浅表血管瘤准确率极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观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肾血管瘤1例     
患者女,57岁。反复全程肉眼血尿伴左腰痛2年,加剧3个月而入院。查体:左肾区扣击痛。尿检红细胞阳性。CT检查:左肾中部见一约21mm×21mm×28mm低密度肿物,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密度欠均匀,提示:左肾肿瘤,考虑肾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