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是目前最理想的眼内填充植入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纤维血管化程度。 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MRI成像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的方法,评价孔径大小不同的天然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以及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纤维血管化程度,并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蛋白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促纤维血管化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MRI成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均能够清晰显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过程和程度,一般需要6-8周完成血管化,天然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速度快于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并且孔径越大的义眼台,其血管化的速度越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有促进血管化的作用,可加快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血管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评价,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材料特征及其在植入重建眼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选择主题内容与眼窝凹陷,施行眶内植入物重建眼窝关系密切的文章,排除基础研究类文章与重复性研究,结合文献对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重建眼窝的47例(47只眼)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根据病眼不同条件,行一期植入29例,二期植入18例。经10~12个月随访,一期植入无明显并发症,二期植入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结膜切口裂开2例,1例自行愈合,1例手术修补愈合,下穹窿变浅1例,行下穹窿修复术后得到矫正;义眼台暴露1例,经异体巩膜复盖修补结膜后愈合。其余均I期愈合,无感染,无交叉性眼炎发生,眼窝饱满,义眼台动感好,整形效果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无抗原性,是矫治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凹陷及改善义眼活动度较好的办法。但因其材料的生物学因素仍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有义眼台暴露、位置异常、感染以及结膜切口裂开、下穹窿变浅等。  相似文献   

3.
闫平 《医学信息》2007,20(12):2135-2136
目的 观察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固定巩膜后肌锥内完眼窝成形术,一月后装上义眼的外观及活动度.方法 对32例(32只眼)患者行眼内容物剜出后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并固定于巩膜后肌锥内.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水肿、疼痛,创口全部一期愈合,眼窝成形良好,结膜囊光滑、宽阔,眼眶饱满,球体运动良好,除1例眼球萎缩者由于肌肉挛缩眼球水平运动<10°外,其他患者水平活动度均为10~15 °,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义眼台暴露移位并发症.结论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并固定于巩膜后肌锥内具有球体活动度佳、美容效果号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包裹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对28例(28眼)眼球摘除眼窝畸形的患者行二期义眼台植入手术。术后全身给予抗炎脱水治疗5d,手术后2—4周酌情佩戴义眼片。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眼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判断义眼台血管化程度。结果术后患者除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外,无1例出现结膜裂开、义眼台暴露,所有患者均如期安装义眼片。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26例随访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膜裂开、义眼台暴露或移位。通过眼眶MRI检查判断义眼台血管化进程,提示术后6个月义眼台完全血管化。患者外观改善满意,义眼台活动度良好。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的包裹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无炎性介质反应、无免疫排斥反应,操作简便,提高了义眼台植入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的包裹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义眼台植入材料的逐渐改善,义眼台植入方法成为义眼台是否暴露的关键。目的:通过对比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而减少常规术式植入后的并发症,探讨眼内容物剜出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义眼台暴露的机制,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纳入患者25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其中采用传统术式14例(14只眼),手术眼均行眼内容物剜出加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改良术式11例(11只眼),手术眼均行眼内容物剜出加肌锥内义眼台植入双层巩膜加固。观察义眼台暴露情况以及材料宿主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传统手术组共暴露8例,改良手术组共暴露1例,经校正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64,P=0.0390.05)。结果提示: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式简单,明显减少了义眼台暴露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眼内容剜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行眼球内容剜除后眼球内剪断视神经乳头,巩膜成形后再一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于肌锥内。结果随访6~30个月,均无义眼台排斥暴露、感染、移位及眼球固定。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并发症少,植入后外观满意,眼片活动度佳,能达到防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术后是否植入栓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近些年来我们给部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的患者实施了栓钉植入,并对栓钉植入前后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11年6月,共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栓钉植入术45例45眼,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19~55岁,平均30.2岁。眼球摘除原因:眼外伤38例,眼内炎4  相似文献   

8.
眼球摘除后植入羟基磷灰义眼台已经广泛应用于眼窝成形,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眼科医生的关注,其中脓性结膜肉芽肿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制成义眼台在眶内植入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和应用情况及不同植入方法对避免术后并发症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义眼台植入的研究,关键词为"眼科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目前眶内植入材料主要有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多孔生物陶瓷义眼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义眼台和改性PHEMA多孔水凝胶义眼台等。其中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应用临床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等原因,不少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此种材料的替代品。同时义眼台植入方法的选择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大作用,很多研究文章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结论:用于制作义眼台的材料选择很多,植入方法有多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背景: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的移植物很多,包括异体巩膜、羊膜、口腔黏膜和游离皮瓣。其中自体口腔唇黏膜属于黏膜组织,具有一定的黏液分泌功能,上皮细胞增生速度快,修复好,同时自体唇黏膜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 目的:观察自体唇黏膜移植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眼座暴露的效果。 方法:2006-01/2010-10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出现眼座暴露11例(11只眼),男6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岁。5例行单纯自体唇黏膜修补,6例取出眼座,进行自体唇黏膜移植+结膜囊成形。移植后观察唇黏膜存活情况,结膜囊深度,睑裂高度和外观。 结果与结论:随访1~12个月唇黏膜生存良好,与球结膜融合。结膜囊大小深度正常,双侧睑裂高度基本对称,外观满意,11例患者均无羟基磷灰石再暴露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采用自体唇黏膜移植可以有效修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眼座暴露,能较好地满足患者外观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窝塌陷畸形的重建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无眼球或眼球萎缩伴眼窝塌陷畸形的患者,行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义眼座植入联合穹隆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眼窝畸形均得以矫正,随访6个月~3年,义眼座在眼眶内无脱出、移位或合并感染,装入仿真义眼片后,双眼对称,义眼活动度可达10-20度.结论:MEDPOR义眼座植入联合穹隆成形术矫治复杂性眼窝畸形在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MEDPOR义眼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是矫正眼窝塌陷畸形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人工角膜孔隙性支架材料的研究○水凝胶义眼台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相互关系的meta分析○在爆裂性眼眶骨折修复中羟基磷灰石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影剂(Gd-DTPA)增强MRI检查评价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20例眼眶内植入HA义眼台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7~69岁,中位年龄42.41岁。术后1~6个月至少对患者行1次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扫描应用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标准头部线圈。义眼台纤维血管生长程度评价用SE序列T1加权Gd-DTPA增强图像,由一位副高职称MRI诊断医师双盲法按义眼台强化的程度和范围划分为Ⅰ~Ⅳ个等级。结果3例术后1个月,MRI增强表现为义眼台Ⅰ级强化形式;3例术后2个月,表现为Ⅱ级强化;6例术后3个月中5例表现为Ⅲ级强化,1例为Ⅱ级强化;4例术后4个月均为Ⅲ级强化;术后5、6个月各2例表现为Ⅳ级强化。结论MRI可直观地评价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内容物剜除术自体巩膜包蔷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同时剪断视神经、保留自体巩膜植入(HA)义眼座.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I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满意.结论 (HA)材料制作义眼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保留的自体巩膜使HA得以双层巩膜加固,提高于术成功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对症处理及相关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科行Ⅰ期或Ⅱ期义眼台植入术的175例临床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 17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者9例(5.14%),其中结膜下囊肿4例(2.29%),义眼台暴露者3例(1.71%),义眼台慢性感染1例(0.57%),结膜下组织萎缩1例(0.57%),分别给予囊肿切除、义眼台取出再植入等积极处理,均获得较好疗效,随访未再次发生并发症。结论义眼台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应积极分析处理,早期预防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有关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牙种植体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报道较少。 目的:检测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牙种植体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制备羟基磷灰石与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①溶血性实验:在0.2 mL稀释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0.01,0.15,0.2 g/L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溶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各10 mL,检测各组上清液吸光度值。②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分别以100%,50%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浸提液、100%羟基磷灰石浸提液、苯酚溶液及RPMI1640培养液培养传至第2代的L929细胞,MTT法检测培养2,4,7 d的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体外溶血性实验显示,各浓度梯度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的溶血率均在5%以内,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要求。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100%,50%纳米含氟羟基磷灰石浸提液组细胞贴壁覆盖率增加,细胞密度增高,细胞为长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增殖及形态与RPMI1640培养液组、羟基磷灰石组无明显差别,细胞毒性为0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7.
胶原羟基磷灰石(C/HA)组织埋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我们采用自制的I型胶原和羟基磷灰石做家兔皮下组织埋藏,分别在一个月和一个半月取出,组织切片证明应用胶原组比对照组的羟基磷灰石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多,成纤维细胞浸润多,微血管丰富。炎症反应消失,无脱粒现象,结果证明胶原和羟基磷灰石联合植入组织比单用羟基磷灰石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多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及其合金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制备成复合材料。但由于羟基磷灰石与钛合金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涂层在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脱落。 目的: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利用动物实验考查镍钛/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利用阴极旋转法在低温条件下从含钙、磷离子的电解水溶液中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沉积了磷酸钙涂层,经碱处理获得羟基磷灰石涂层。分析工艺参数对涂层结构的影响。利用动物植入实验对该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镍钛/羟基磷灰石与Ca3(PO3)2•2H2O混合涂层复合材料、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钛合金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电化学沉积-碱处理方法适合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沉积电压、温度对涂层结构有强烈影响。4种不同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增生,在骨膜组织切片中都可见软骨细胞且有骨小梁形成,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植入材料组织反应较轻,相应的组织切片中所显示出的软骨细胞、骨小梁数量最多,分布均匀,表明羟基磷灰石涂层提高了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骨粒羟基磷灰石加粘合剂植入后骨生长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骨粒羟基磷灰石为粉碎性骨折及骨肿瘤切除术后作为骨质缺损的填充和固定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骨粒羟基磷灰石加粘合剂,填入钻孔后的兔胫骨孔内,每月一次,分四批处死兔子,取出填入处胫骨作组织学切征,观察新生骨形成过程。结果:发现单纯羟基磷灰石真入处的羟基磷灰石周围,形成紧密包裹的骨膜样组织,新生骨细胞不能长入到羟基磷灰石内;而加入骨粒后的羟基磷灰石的材料,能见到新生骨组织长入到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高分子聚合物聚羟基丁酸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及压电性,但也存在脆性大、亲水性较差等不足。 目的:制备不同组成比例的电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纤维支架材料,分析其结构及性能。 方法:通过气流-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0%、20%、30%的电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纤维支架,检测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基团组成、晶相分布、热学性能及表面润湿性。 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随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分布于复合纤维表面且分布趋于均匀,到含量达到30%时,纳米羟基磷灰石已基本布满纤维表面,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也随之增加;差示扫描量热法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加入可以降低复合纤维中聚羟基丁酸酯的结晶度及结晶规整程度,且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随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大,复合支架表面的接触角逐渐降低,亲水性有所提高。表明将纳米羟基磷灰石与聚羟基丁酸酯复合进行电纺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及结晶度,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及脆性,且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越高作用越明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