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总结分析我院1987~1999年间诊治的9例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病人,其临床表现为患肢增长和/或增粗,患肢皮肤血管瘤痣和血管瘤,患肢表浅静脉曲张等。经患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示深静脉局限或节段性狭窄或缺如而确诊,通过手术松解深静脉周围的压迫,使深静脉通畅,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11月至1994年1月,我们共对17例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7例中,男7例,女10例,年龄6岁~23岁,病变全部位于下肢,左侧6例,右侧11例。二、方法(1)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有重点的体格检查;(2)患肢动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合并广泛性或活动性动静脉瘘患者不在本研究内;(3)深静脉造影,了解深静脉病变部位及性质;(4)除2例深静脉正常保守治疗外,余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 ,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对 5例患者诊断与治疗的观察、分析、总结影像片及特征性体征 ,并结合文献资料 ,不断完善对此病的认识。 结果  5例患者近期症状均改善 ,患肢葡萄酒色红斑变淡 ,病灶明显减少 ,患肢周径缩小 ,溃疡愈合。随访时间 1~ 44年 ,1例失访。1例股浅动脉结扎、病灶切除术 44年后再复发 ,2例手术治疗者分别随访 2年、4年 ,血管瘤样病变无复发 ,患肢无继续增生 ,酸胀感明显减轻。弹力绷带保守治疗的患儿随访仅 1年 ,有待进一步观察。 结论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一旦确诊后 ,应尽早手术 ,时机宜选择在青春发育期前 ,能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38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88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klippel trenaunaysyndrome ,KTS) 3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3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6~6 0岁 ,所有病变位于下肢 ,左侧 2 1例 ,右侧 17例。临床表现 :血管瘤或血管痣 18例 ,其中 8例于出生时就存在 ,10例在 1~ 2岁时才出现 ;骨肥大及软组织增生 2 5例 ,小腿周长平均较健侧粗 2 0cm以上 ,最粗可达 5 6cm。 5例患肢较健侧增长 1~ 3 0cm。其中 3例曾行截骨术 ;浅静脉曲张 38例 ,13例曾行单纯浅静脉剥脱 ;其他 :患肢肿胀者 2 8例 ,足靴区色…  相似文献   

6.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KTS)是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长期以来缺乏完善的诊断技术及有效的治疗方法.2000年1月-2003年7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诊治2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静脉畸形组织肥大综合征 (klippel trenaunaysyn drome ,KTS)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肢体静脉疾病 ,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增加 ,近年来确诊率明显增高。我们从 1988年至1997年底共诊治KTS 2 9例 ,计 3 1条肢体 ,现就本病的诊断和处理等问题探讨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本组 2 9例中 ,男 13例 ,女 16例 ,年龄 12~40岁 ,平均 (2 3 .3 3± 6.7)岁。共累及下肢 3 1条 ,无累及上肢者。二、临床表现 :肢体沉重酸胀感 2 2例 ,肿胀 10例 ,有出血史 5例 ,疼痛 6例 ,浅表性静脉炎 5例。肢体或躯干部毛细血管瘤 2 …  相似文献   

8.
9.
1971 ̄1994年23年间收治Klippel-Feil综合征51例,其中28例脊髓受压及1例椎动脉受压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年,结果:优21例,良7例,无效1例,分析表明,Klippel-Feil综合征患者的上颈段由于运动有半脱位的危险,而其下颈段由于运动的改变容易引起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阴囊静脉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评价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32例青少年阴囊静脉血管畸形的病例资料,从单纯性局部病变到弥漫性广泛病变,其中31例术前先行瘤体内局部多点注射40%尿素溶液治疗,每日1次,每次半分钟以内,注射量为2~6 ml,连续注射治疗5~12d;然后分一期或二期手术切除瘤体.1例放弃治疗.结果 31例中手术根治性切除共28例,25例一期完整切除,3例二期完全切除,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术后阴囊双侧对称,外观满意;3例严重病例进行分期手术,仅行部分切除,术后外观较前改善.结论尿素联合手术切除瘤体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青少年阴囊静脉血管畸形,并能满足美容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布—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502例手术经验总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报告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502例的经验体会,其中I型(隔膜型)274例,II型(肝主静脉闭塞并IVC狭窄)124例,Ⅲa型54例,Ⅲb型48例,Ⅳ型2例,本组中采用隔膜切除172例,脾肺固定术158例,球囊导管或手指膜术48例,腔-房或腔-腔转流术34例,肠-房和脾-房转流术23例,肠-腔分流44例,腔-脾-房转流术2例,脾静脉-颈静脉转主16例,其他手术5例,248例(49.4%)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周围静脉畸形28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周围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12月至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周围静脉畸形28l例。根据临床观察及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分为局限性非浸润型、局限性浸润型、弥漫性非浸润型及弥漫性浸润型等4型,按不同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病变切除术、病变手术翻瓣联合Nd:YAG激光治疗术及病变手术切除联合Nd:YAG激光治疗术。结果:经随访3月~7.5年,局限性非浸润型总有效率为98.1%。复发率为1.9%。并发症发生率为1.9%,而弥漫性浸润型总有效率为85.2%,复发率为14.9%,并发症发生率为21.0%。结论:静脉畸形的治疗仍是临床难题之一,根据病变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是必要的,对于弥漫性病变,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合并膀胱血管瘤患者的诊治水平. 方法 患者,女,23岁.主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发现膀胱肿物20 d于2010年11月入院.外院膀胱活检病理提示血管瘤病.既往:左下肢血管瘤23年,分别于3个月、3岁、13岁时行左下肢血管瘤切除术.查体见左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增粗并长于右侧,左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增生.B超检查提示膀胱左前壁实性占位,范围4.1 cm ×3.0 cm ×2.5 cm.膀胱镜检可见膀胱顶部略偏左侧黏膜隆起并可见曲张静脉血管,范围3.0 cm x5.0 cm. 结果 患者诊断为膀胱血管瘤,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膀胱肌间血管瘤.术后肉眼血尿消失.术后3个月复查B超,膀胱未见异常. 结论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可能合并膀胱血管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以作为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表现,静脉造影及术中静脉压力测定,对本病做出诊断,症状严重者施以相应手术治疗。结论静脉造影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对重症患者根据受压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9~2005年共收治克-特综合征(Klipple Trenaunay syndrome,KTS)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32岁,平均19.6岁。6例于20岁以前出现症状,其中2岁以前出现血管瘤3例,浅静脉曲张2例,其浅静脉曲张较重,肢体明显增粗、增长,其中1例肢体形成溃疡,另1例下肢增长约4cm,出现跛行。发生于单侧下肢7例,上肢1例。本组患者均以皮肤血管痣及不同程度浅静脉曲张拟诊为KTS。术前均进行顺行静脉造影,见腘静脉、股浅静脉畸形各2例;髂静脉、肱静脉畸形各1例;2例深静脉正常者再行逆行静脉造影,示1例正常,1例股浅静脉无瓣膜。手术方法:行单纯浅静脉剥脱、交通静脉结扎1例;腘静脉、股浅静脉及肱静脉周围纤维条索彻底松解各1例;  相似文献   

16.
17.
Klippel—Feil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Madelung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栓杰  伦保国  逢育  连坡 《中国骨伤》2002,15(9):539-539
青少年骨骺尚未闭合,外伤后易发生桡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骨愈合后出现骨骺早闭合,形成桡骨短缩、畸形,尺骨过度生长,引起腕桡偏、背伸畸形,尺偏、掌屈功能障碍.我院1995年5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19例Madelung畸形的患者,采用桡骨远端"V"形截骨和尺骨短缩截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肾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肾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0例患者中行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3例,行左肾静脉移位术2例,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15例(16次)。结果(1)术后肾血管超声检查左肾静脉近端平卧位流速明显增快,站立15 min增快更明显,流速(131±54)cm/s;平卧位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为4.4±1.6,站立15 min后为8.1±1.7,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本组患者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平均夹角为(30±5)度,对照组为(64±16)度;左肾静脉造影示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平均压差为(14±5) mmHg,支架植入后压差为(2.9±1.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患者手术和介入治疗顺利,2例因腹膜后血肿和支架移位而再次手术和植入支架。20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6年, 18例患者术后尿检查均阴性。2例患者术后肉眼血尿消失,但活动后仍有镜下血尿。结论超声、MRA和左肾静脉造影可确诊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经股静脉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创伤小,是今后的治疗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35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纪蔚  张柏根 《普外临床》1995,10(3):177-179
作者1980年至1992年间,共诊治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8.6岁。35例临床均有患肢骨、软组织肥大,皮肤血管痣(瘤)和异常浅静脉曲张三联症。根据静脉造影结果,本综合征可分为单纯性浅静脉异常型、深静脉异常型、海绵状血管瘤样扩张型和混合型四型。览于本综合征症状复杂多样特征,血管外科手术或矫正术的指征与方法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