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充血性心衰)并快速心房颤动(下称房颤)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对27例充血性心衰伴快速房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注射150 mg,随后以0.5~1.5 mg/min维持滴注,观察心室率控制、窦性转复、心功能改善等指标.结果 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有效控制达92.6%,心功能改善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快速房颤患者首先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1mg/min静脉维持6h、改为0.5mg/min静脉泵入24-48h,同时日服普罗帕酮150mg 3次/日,并在用药当天口服胺碘酮600mg/日,三天后改为200mg/日维持。结果24h内房颤转复15例,转复率32.6%,48h房颤转复35例,转复率76.8%,72h转复38例,转复率82.6%,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房颤明显减慢心室率转复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AMI并房颤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随后以0.5~1.5mg/min维持静脉滴注,静脉用药2~7(3.24±1.7)d。结果房颤转复率2h内为47.1%(16/34),24h内为70.6%(24/34),48h内为85.3%(29/34),72h内为91.2%(31/34)。治疗期间5例(14.7%)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4例(11.8%)出现血压降低,用多巴胺后血压上升至正常。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并房颤疗效明显,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陈雷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88-28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90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胺碘酮150mg加5%葡萄糖液10mL静脉注射,10min注射完毕,观察30min后未转复可重复应用,继以0.5~1mg/min维持静脉滴注24h,观察用药后2、6、12、24h转复率、心室率、不良反应。结果用药2h内转复率30.0%(27/90),6h内转复率55.6%(50/90),12h内转复率70.0%(63/90),24h内转复率82.2%(74/90),且用胺碘酮期间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新发快速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包括心房颤动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的控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颤动患者48例,胺碘酮150mg加50g.L-1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患者30min后房颤未转复即再应用1次,继以0.5~1mg.min-1维持静滴48h,观察用药后1,2,6,12,24和48h转复率、心室率、心力衰竭症状的缓解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可快速有效使快速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纠正心力衰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心力衰竭伴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的负荷量,30min无效再重复负荷量。维持量为胺碘酮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72h,同时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0.2~0.4g,每天3次。结果胺碘酮静脉使用量每天1050~1500mg,使用时间24~72h,非持续性室速消失38例、持续性室速转复为窦性心律12例,2例演变为室颤死亡,总有效率89.3%。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mg/kg~5mg/kg,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min~1.5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24h后依病情逐渐减量,可维持静脉滴注72h,静脉应用胺碘酮24h后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30min未转复者可给予1.5mg/kg~3mg/kg的追加负荷量。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可达79.2%,平均转复时间为(35.6±20.8)min。平均转复用药剂量(250±100)mg。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终止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急诊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科阵发性房颤38例,给予胺碘酮150 mg+5%GS 20 ml于15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观察20 min,房颤未转复,继续给予胺碘酮1 mg/min持续泵入,6 h后减为0.5 mg/min维持72 h。结果38例复律成功32例,1/2 h内转复者5例,1/2 h~24 h内转复者14例,24 h~48 h转复者9例,48 h~72 h转复者4例,总成功率84.2%。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快速心房颤动(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快速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静脉应用胺碘酮,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继以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用药后15min、1h、2h、24h心室率分别为(140.1±18.3)、(127.7±16.8)、(104.9±15.4)、(82.1±20.5)次/min,较用药前(149.6±19.7)次/min明显下降(P〈0.01)。其中15例患者(58.5%)在24h内转为窦性心律,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停药或减药后恢复,2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心室率,尤其适合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转复老年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心房颤动患者98例,随机分成伊布利特组和胺碘酮组,伊布利特组于30 min内静滴1 mg伊布利特,胺碘酮组于10 min内静注胺碘酮150mg.观察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70.2%vs52.9%,P<0.05),房颤的转复率与本次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低于24 h的房颤转复率(77.7%)明显高于持续时间高于24 h者(60%).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非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12.8%.结论:伊布利特对老年房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转复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61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首剂静脉注射150mg,10min内注入,继之以0.5mg/分维持静脉泵入,30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仍快者,追加静脉注射150mg。结果 15例4小时内转复窦性心律,18例4~12小时后转复窦性心律,13例12~48小时后转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3.6%;用药期间,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无低血压、心衰加重、心绞痛加重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入住我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n=60)采用0.4mg西地兰,将其溶入至10mL浓度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于5min之内静脉推注完毕;观察组(n=60)采用25-100mg的胺碘酮进行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0.5-1mg/min的速度进行持续静脉滴注,直至转为窦性心律。对两组患者心电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者最后均转复为窦性心律,且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较治疗前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上述两组患者在房颤转复时间、药物用量、房颤复发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HR、室性期前收缩[M(QR)]以及房性期前收缩[(QR)]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的比率(38.3%)要明显高于观察组(15.0%),且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脉推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房颤时间明显缩短,胺碘酮用量发生明显减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心功能指标、稳定心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AMI并发房颤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2例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先用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后,必要时追加150mg,续以1.0mg/min滴注,维持6h,后以0.5mg/min速度维持、总量为1050~1500mg。以后口服胺碘酮,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维持。疗程共4周。结果100例患者有效,起效时间为0.5~24h。结论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ACS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或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毛花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室率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应用于心力衰竭伴发房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缬沙坦组(Ⅱ组)、胺碘酮+美托洛尔组(Ⅲ组)、胺碘酮+缬沙坦+美托洛尔组(Ⅳ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 (1)Ⅰ组和Ⅲ组左心房内径均大于Ⅱ组和Ⅳ(P〈0.05),而Ⅰ组和Ⅲ、Ⅱ和Ⅳ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Ⅰ、Ⅱ、Ⅲ、Ⅳ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Ⅰ组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缬沙坦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可显著减慢左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代容 《中国药房》2011,(40):3784-3786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2010年90例年龄≥65岁的CHF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1:1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CHF合并心房颤动既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又能显著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熊苓  徐金山 《中国药房》2013,(48):4569-457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9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晚。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和左心房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引起休克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7年中文医学文献关于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心房纤维颤动患者引致休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心房纤维颤动发作时的心律、心率、血压、心功能状态、心电图以及胺碘酮的用法用量。对胺碘酮输液的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和总剂量以及休克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7例胺碘酮所致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来自本院。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浓度为1.5~7.5mg/ml,静脉给药速度为2.5~10mg/min。用药后休克发生的时间,4例为2min内,3例为5~20min内,持续时间为3~120min。2例休克患者伴有意识障碍,5例患者休克时仍有心房纤维颤动。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可能引起休克,临床表现危重,及时对症治疗可缓解。  相似文献   

19.
吕蒙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1):739-741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