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病变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听骨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 4 2块听骨 ,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31块听骨出现异常改变 ,其中 2 0块听骨间隙有炎症反应或骨髓炎反应 ,11块听骨有骨破坏。 5例听骨表面有复层鳞状上皮残留。 3例在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出现胆固醇肉芽肿。结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不宜进行听骨链重建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通过虚拟耳镜对听骨链的观察,探讨其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56例(59耳)患者进行高分辩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软件三维重建后,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听骨链病变情况,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与其进行比较。 结果 虚拟耳镜对59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9%、66.67%、86.44% 。 结论 虚拟耳镜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空间结构, 是一种全新的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听骨链结构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可以提高术前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关键词]  中耳炎 胆脂瘤 听骨链 虚拟耳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虚拟耳镜对听骨链的观察,探讨其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59耳)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软件三维重建后,以虚拟耳镜方式观察听骨链病变情况,以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与其进行比较。结果虚拟耳镜对59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1.49%,66.67%,86.44%。结论虚拟耳镜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空间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听骨链结构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可以提高术前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4.
报告1993~1996年在158例中耳胆脂瘤手术病人中,24例保留听骨链,其中采用关闭式清除胆脂瘤和完整保留听骨链20例。术式明确,这种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听力。随访14个月,未见胆脂瘤残留的危险性增加。这一初步研究结果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5.
自1967年起,12年中共行中耳胆脂瘤手术103例,男与女的数字相等,年龄2—63岁,92例是初次手术,11例是复发胆脂瘤的再次手术,92例中胆脂瘤的位置:24例在上鼓室,39例在上鼓室及两窗,29例胆脂瘤向鼓窦及乳突扩展。89例作中耳重建:21例听骨链完整,其中2例听骨链固定;其余68例中,37例镫骨完整,而砧骨有部份或全部破坏,31例足板正常,镫骨头和镫骨脚破坏。作者根据病人的年龄、胆脂膜的位置,听骨链的病变,是否有并发症等不同情况,对中耳胆脂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操作。103例中,14例作乳突根治术,89例作重建术。在重建术  相似文献   

6.
上鼓室封闭和外侧壁重建技术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hi F  Wang Z  W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617-1618
目的 观察上鼓室封闭和外侧壁重建技术在防止鼓室成形术后胆脂瘤复发或听骨链运动受限中的效果。方法 (1)上鼓室成形技术;对病灶清除后听骨链完好者,重建上鼓室外侧壁,采用2种材料;(1)“骨水泥”板(用凝血酶纤维蛋白元粘合剂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黏合而成):(2)耳廓软骨。(2)上鼓室封闭技术;用骨粉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元黏合剂将上鼓室完全封闭。结果 150例术后观察3-5年,无继发性上鼓室严重内陷和继发性胆脂瘤,术后鼓膜再穿孔8例(5.33%)。97.5%上鼓室成形听力改善;80.8%上鼓室封闭 听骨链重建术听力改善,另21例未重建听骨链。结论 上鼓室封闭和上鼓室成型可以防止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还可保证听骨链的正常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上鼓室封闭和外侧壁重建技术在防止鼓室成形术后胆脂瘤复发或听骨链运动受限中的效果。方法 (1)上鼓室成形技术:对病灶清除后听骨链完好者,重建上鼓室外侧壁、采用2种材料:①“骨水泥”板(用凝血酶纤维蛋白元粘合剂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黏合而成);②耳廓软骨。(2)上鼓室封闭技术:用骨粉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元黏合剂将上鼓室完全封闭。结果 150例术后观察3~5年,无继发性上鼓室严重内陷和继发性胆脂瘤。术后鼓膜再穿孔8例(5.33%)。97.5%上鼓室成形听力改善;80.8%上鼓室封闭 听骨链重建术听力改善,另21例未重建听骨链。结论 上鼓室封闭和上鼓室成型可以防止胆脂瘤复发。上鼓室外侧壁重建还可保证听骨链的正常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耳胆脂瘤患者运用开放式、完壁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0例在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和对照组(完壁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各65人。比较两组患者听力重建成功率及术后干耳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63.08%),观察组听力重建成功率(66.15%)与其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耳率(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98.46%),(P0.05)。结论相比于完壁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中耳胆脂瘤患者运用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后,在提高听力重建成功率的同时,还存在较高的术后干耳率,其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在凿开上鼓室 ,清除胆脂瘤组织后重建上鼓室壁并一期听骨链恢复传音功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上鼓室胆脂瘤 2 3例行上鼓室凿开术 ,清除胆脂瘤上皮组织 ;酌情剪除锤骨头 ,取出砧骨体 ,然后行镫骨头上加高或锤骨长柄、镫骨头连接术。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 2 3例 4~ 1 2年 ,2 0例鼓膜愈合良好 ,2例鼓膜后上方外移 ,1例鼓膜发生 2mm穿孔并且胆脂瘤复发。术后气骨导差值 <1 0dB 8例 ,<2 0dB 6例 ,<3 0dB 6例 ,3 0dB以上 3例。以镫骨头上加高听力恢复最好。结论 :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应以清除胆脂瘤上皮为前提 ,清除病变后根据情况重建上鼓室壁和听骨链 ,有助于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HRCT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正常听骨链的形态,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进行术前评估。方法:对20例(40耳)突发性聋患者(对照组)和62例(7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变组)行高分辨率CT 扫描,分别沿三个听小骨的长轴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对显示图像直接进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组比较MPR 和MIP图像整体显示听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病变组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听小骨在MPR及MIP图像均明确显示,MPR对镫骨整体的显示优于MIP, MIP可以立体显示听骨链的空间结构;病变组,胆脂瘤型39例(44耳),MPR显示43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15例(17耳),MPR显示6耳有听骨破坏,MIP显示5耳有听骨破坏。单纯性中耳炎8例(10耳),MPR及 MIP均未显示听骨破坏。术中见胆脂瘤型中耳炎41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中耳炎6耳有骨质破坏,单纯型无听骨破坏。结论: MPR对镫骨的整体显示优于MIP,MIP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能力优于MPR,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听骨链破坏的诊断率,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95例、108耳采用不同方式扫描与重建。结果:95例、108耳中双耳发病26例,95例中102耳患有中耳乳突炎。其中听骨链畸形15例,胆脂瘤69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21例,外耳道癌侵犯中耳3例。结论:CT仿真内镜和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和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显示听骨链及锤、砧骨的解剖结构畸形、变异,对诊断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为检查耳部病变及手术前准备影像学资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社江  习国平  马喆  郝艳芳  蔡爱军 《医学综述》2011,17(10):1583-1584
目的通过自体听骨与人工听骨在听骨链重建术中远期疗效的对比观察,寻求听骨链重建术更好的材料。方法对接受人工听骨(PORP)植入进行陈旧性中耳炎听骨链重建的患者及接受自体听骨植入进听骨链重建的患者,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进行疗效对比分析。计算语言频率(分别为0.5、1、2 kHz)平均听力,比较PORP植入及自体听骨植入的疗效。结果两组植入物鼓膜修补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听力提高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至3年PORP植入组发现6例听骨脱出,自体听骨植入组未发现听骨吸收及排出现象,仅1例鼓膜再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结论自体听骨是听骨链重建中理想的材料,优于PORP。  相似文献   

13.
作者自1983年起开展鼓室成形术145耳,其中听骨链重建22耳。本文就22耳听骨链重建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体会予以总结,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7岁。4例为双耳手术。胆脂瘤型中耳炎4耳,乳突根治术后1耳,鼓室硬化症12耳,粘连性及静止期中耳炎听骨病损6耳。同种材料(砧、锤骨及鼻中隔软骨等)重建听骨链17耳,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上鼓室开放加外侧壁重建技术在治疗上鼓窒胆脂瘤的效果.方法 开放上鼓室,清理胆脂瘤;用自体耳甲腔软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并行鼓室成形治疗14例患者.结果 14例术后观察1~3年,无继发性上鼓室内陷和胆脂瘤复发,平均听力提高11 dB.结论 上鼓室开放加外侧壁重建可防止胆脂瘤复发,保证听骨链的正常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乳突根治术并Ⅰ期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44例中耳胆脂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改良乳突根治术并Ⅰ期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乳突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阈降低,气骨导差显著缩小,听力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3例听力没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患者7例听力没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3.85,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3例(13.6%),1例因人工听骨顶穿移植鼓膜再次手术,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外耳道感染。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7例(31.9%),6例出现继发性感染,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胆脂瘤复发病例,对照组3例患者胆脂瘤复发。结论:改良乳突根治术并Ⅰ期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听力,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上鼓室开放同期鼓室成形术中自体听骨及乳突皮质骨的利用效果及自体凝血块作为重建听骨链支撑材料的效果.方法 对23耳局限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上鼓室开放及鼓室成形术,术中封闭鼓窦,开放上鼓室,术后随访6~24月.结果 23耳经纯音测听检查语言频率听力3耳比术前提高25 dB,7耳提高20 dB,7耳提高15 dB,6耳提高10dB.未见胆脂瘤复发、鼓膜再穿孔或移植骨被排出.结论 自体砧骨或乳突皮质骨是良好的听骨链重建材料,经过塑形完全可以再次应用到鼓室成形术中.自体血凝块加明胶海绵小碎块是取材方便的重建听骨链的支撑材料.封闭鼓窦及开放上鼓室有利于上鼓室上皮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耳道胆脂瘤的高分辨CT(HRCT)特征, 提高对其CT 征象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7 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HRCT 表现,观察外耳道?鼓膜?盾板?乳突等解剖结构的改变,并对上鼓室破坏等进行分析?【结果】 Ⅰ期14耳,外耳道骨壁轻度破坏或正常;Ⅱ期8耳,外耳道破坏明显呈烧瓶样扩大,乳突骨质可见破坏,但鼓室无受累;Ⅲ期5耳,鼓室受累,其中5例锤骨柄及鼓膜受压?内移,有3例听骨链不同程度破坏,1例面神经垂直段骨质破坏?【结论】 外耳道扩大,鼓膜内移,听骨链部分破坏?乳突腔阻塞性炎症等是外耳道胆脂瘤特征性的CT 征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作者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乳突手术中,对22例上鼓室凿开与乳突根治进行了术中、术后听力重建。这是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进行的。22例均用自体颞筋膜、听骨、乳突皮质碎骨、同种异体颞筋膜、听骨、乳突皮质碎骨、鼻中隔软骨等行中耳结构再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乳突根治术同期应用自体听骨行鼓室成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随访34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及鼓疡型中耳乳突炎,乳突根治术同期鼓室成型术2年以上.结果 纯音测听语言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8耳,提高25dB有6耳,提高20dB有8耳,提高15dB有4耳,提高l0dB有l耳,未提高且胆脂瘤复发有2耳.结论 自体残余听骨是很好鼓室成型材料,彻底清除病灶和控制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科以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并耳后肌骨膜瓣及自体乳突骨皮质骨粉填充乳突腔结合耳甲腔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共手术治疗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34例(34耳)。其中,男16例(16耳)、女18例(18耳);先天性胆脂瘤并听骨链畸形1例,后天性胆脂瘤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