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23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近期感染的病例,发现几乎所有感染病例均发生在脾切除术后,显示感染与脾切除有明显关系,而与采用何仲术式、肝功能损害程度、麻醉插管、急诊手术、创面处理粗糙、术后腹腔积液等因素关系不大,故推测脾切除术后,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易致感染发生。腹水和切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提示感染来源可能由于肠道细菌移位。为预防感染并发症,建议治疗门脉高压症采用保留脾脏或部分脾切除术;改  相似文献   

2.
孙强 《安徽医药》2013,34(5):586-58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至2010年收治的136例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36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患者中,持续性发热42例(30.9%),并发症的发生率27.2%。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主要与肝功能相关,与术后并发症无明确相关。  相似文献   

3.
自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保脾手术。方法 采用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脾大部切除脾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1980—2014年CNKI、VIP、CBM、PubMed、EMbase、万方Data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形成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8篇文献纳入研究对象2240例,其中病例组(血栓形成组)640例,对照组(无血栓形成组)1600例。病例组中肝功能A级213例(33.3%),B级427例(66.7%);对照组中肝功能A级636例(39.8%),B级964例(60.3%)。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形成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结果为OR=0.69,9 5%C I=(0.5 6,0.8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功能分级水平影响脾切除断流术后P VT形成,肝功能A级患者术后PVT形成的风险低于肝功能B级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在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同时行胆囊切除6例,其中3例术后出现大出血,2例死亡;行胆囊大部切除10例,行胆囊取石加造瘘1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一期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可行性,主要危险在于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和术后肝功能衰竭,胆囊大部切除术既可缓解症状,又可有效减少手术风险,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中牟县人民医院自2002年1月—2009年12月施行的伴脾切除术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30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89例(29.2%)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9例门静脉高压症中,1例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余均康复出院。单纯脾切除或脾切除+断流术300例,血栓形成88例(30%);脾切除+分流术者5例,血栓形成1例(8.7%)。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44 P<0.01)。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不仅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血流阻滞、高血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等有关,而且与不同术式选择所导致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有关。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规范手术操作、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常规影像学诊查以及早期行抗凝祛聚疗法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术式。方法 采用经腹脾大部分切除脾大网膜肺固定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呕血、便血发生,腹水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保留脾脏功能良好。结论 结果提示经腹脾大部分切除大网膜肺固定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并胆石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并胆石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同期手术(CS)17例,后期手术(PS)10例,对照组48例。门静脉高压症脾亢并胆石病同期手术与后期手术相比较术中出血量、肝功能改变和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脾亢并胆石病同期手术是安全的。同期手术或后期手术取决于肝功能分级、机体状况和手术者手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脾周围韧带、脾蒂解剖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1年146例门静脉高压症脾亢患者采用脾周围韧带及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并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46例病例成功施行二级脾蒂解剖脾切除术。手术后切口无感染,没有出现出血和膈下积液;胃壁、胰尾未损伤,围手术期,没有门静脉血栓形成。腹水形成16例(10.88%),肺部感染2例(1.36%),脾热7例(4.76%),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脾周围韧带及二级脾蒂解剖脾脏切除术可有效减少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我院4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单纯脾切除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体温〉385℃,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的原因及防治。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158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断流术+脾切除术或单纯脾切除术,其中术后体温〉38.5℃,持续发热达2周以上者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肝功能Child—pughA、B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管型吻合器行经腹联合断流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脾床继发出血和肝性脑病等近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46例患者获得1~7年随访,无1例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和肝性脑病。胃镜检查显示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或仅为轻度曲张。肝功能均能维持术前状态或稍有改善。结论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规范进行手术操作,应用管型吻合器行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止血效果好、对肝功能影响小,是一一种较好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8年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11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后2d体温≥38.5℃,持续性发热2周以上的39例(35%)发热原因和处理进行讨论。结果:门脾静脉血栓形成、脾窝积血、积液及其他部位感染是术后持续性发热的主要原因。结论:防治各种感染及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持续性发热。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命.笔者分析了我院199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的患者226例,并探讨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前及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门脉高压症是外科领域中的一个严重病症,上消化道出血则是其晚期的致命并发症。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决定了手术成败的根源。我院自70年代以来采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47例,其中31例得到随访。本文就术后肝功能检验指标的追踪观察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09年6月,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重点是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价。结果:急诊手术死亡1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6.67%,出现轻中度腹水率为26.67%。术后2个月肝功能好转28例,1例复查转肝癌而未检查肝功能。29例脾亢症状消失。胃镜或钡餐检查,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25例,好转3例。结论:此术式不仅急症手术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有些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处理较棘手,需临床医生有前瞻性洞察能力和有效的处理能力,适度把握手术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术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钮志林  陈少骥 《江苏医药》2003,29(7):512-513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份栓塞术后的肝功能观察随访,以探讨稳定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肝功能的方法。方法 对52例行脾切除术、18例行脾动脉部份栓塞术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与同期住院治疗38例患的肝功能状况的观察随访结果加以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份栓塞术后,其免疫功能不受影响,脾功能亢进好转,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得到控制,肝功能得到稳定。结论 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份栓塞术能不同程度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对稳定患肝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技巧和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来院就诊的门脉高压症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68~240min,平均为189min;术后住院时间7~17d,平均9.6d;术中出血480~1830mL,平均出血520mL;所有患者术后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没有死亡病例。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微创、安全、可靠,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风险及难度降低,术中防止大出血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但其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其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就乌司他丁在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患者一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伴胆囊结石的患者作了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并一期完成胆囊结石的处理(胆囊切除9例,胆囊次全切除2例)。结果 均顺利地度过麻醉及手术期,术后低蛋白血症及腹水5例,轻度肝性脑病、脾窝积液、应激性溃疡各1例,均应相应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4天。结论 术前正确评价肝功能、手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分流术和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180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断流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近期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腹水消失率优于断流组(P<0.05).断流组术后再出血率22.48%高于分流组术后再出血率9.80% (P<0.05).断流组3例发生肝性脑病,占2.3%,分流组4例出现肝性脑病,占7.8%.结论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此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彻底,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