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的特点,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及时寻找病因.方法 对4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且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术后14 d内的体温监测,并对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该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曲线.结果 发现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的曲线呈双峰现象,即:在术后第1~3天为第一高峰,术后第8~10 d为第二高峰.结论 熟悉该人群体温变化特点,使护理人员便捷地了解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使护理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工作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的特点,以便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及时寻找病因。方法对4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且术后无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术后14d内的体温监测,并对体温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该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曲线。结果发现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的曲线呈双峰现象,即:在术后第1~3天为第一高峰,术后第8~10d为第二高峰。结论熟悉该人群体温变化特点,使护理人员便捷地了解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使护理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工作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腰椎手术引流管拔除后体温变化的曲线,以便及时查找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腰椎手术患者101例,观察术前1d、手术当天至拔除引流管后3~5d的体温变化,以及术后血、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将术前1d的平均体温(基础体温)与术后3d、引流管拔除后1d、引流管拔除后3d内平均体温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手术后及拔除引流管后,患者的体温会较术前升高,但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2):I0001-I0014
(括号外表示期数,括号内表示页数)专家论坛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管理王志红1(1)论著全程护理干预对肝脏穿刺活检术患者焦虑及术后肝区疼痛的影响牛小霞,梁晓坤,谭有娟,等1(3)预防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与评价范立新,张欢敏,朱清,等1(6)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体温变化曲线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王姝南,侯筱菲,梅丽娜,等1(9)高龄老人冠脉造影术后伤口压迫时间的对比分析姜玉慧,张立华1(11)按摩足三里促进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排气的观察王玉锋,盛红,陈蔚1(13)不同时间股动脉注射山莨菪碱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何效梅,史国珍,…  相似文献   

5.
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内固定手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效果,为规范腰椎疾患术后引流技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3年1-12月行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62例术后引流方式随机分为主动引流(负压)和被动引流(无负压)两组。均采用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麻醉方式为全麻,手术部位放置一条引流管,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物1d,观察两组病例伤口引流效果及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诊断、手术节段)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温变化曲线两组呈现同一趋势,伤口均为甲级愈合。结论两种引流方法的引流效果相同,对伤口愈合无影响。采取被动引流方法,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情况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静脉镇痛组(I组)及prn肌注镇痛组(C组),每组50例。观察三组术后3d的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三组体温均在37.5℃以下。术后E组正常体温40例,占80%,C组正常体温25例,占50%,I组正常体温20例,占40%。E组体温增高人数明显低于CI、组(P<0.05)。术后第1d C、I组平均体温高于E组(P<0.05)。术后E组寒战发生率和寒战程度高于I、C组(P<0.05)。结论术后硬膜外镇痛可避免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患者术后体温增高,减轻患者不良应激,但术后需加强患者的体温监测及护理,防止低体温,而静脉镇痛使患者术后体温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前尚未见有护理人员绘制体温曲线时专用的工具 ,为此 ,我们详细观察了护理人员绘制的临床常见热型曲线 ,同时结合体温表格特点设计了一种护理用检温尺 ,其结构如图1所示。特点 :(1)在检温尺一面设置手柄可让护士更加方便、灵活使用 ,并可避免绘制体温曲线时手部皮肤直接接触体温单 ,保证页面整洁。 (2 )特殊的外观设计使之更加适合绘制体温曲线。 (3)在检温尺的两侧分别设计了绘制体温曲线和脉搏曲线时专用的符合标志孔 ,使绘制的体温与脉搏曲线清晰、标准。 (4 )检温尺底边的刀片架可将剃须刀片置于其上 ,作用是对所绘制的曲线进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温的护理体会,比较两种复温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35例,随机对术后低温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方法复温(对照组,12人)及变温水毯复温(实验组,14人),观察两组术后肛温的变化,总结护理工作的要点。结果 术后发生低温患者26人(19.2%),应用复温方法均能使两组患者恢复正常体温,实验组于开始复温后的1小时及1.5小时较对照组的体温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易发生体温降低且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心脏外科监护室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勤于监测,尽早发现体温降低的发生以利于早期对症处理,应用变温水毯复温更有利于低温患者体温的恢复及维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患者术中不同体温变化曲线对麻醉复苏时长的影响,探讨其对术中体温管理的启示。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3所医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VATS患者的诊疗数据,绘制VATS患者术中不同的体温变化曲线,比较不同曲线对麻醉复苏时长的影响。 结果 经过筛选,有894例患者数据纳入研究,依据术中体温变化曲线的不同,分成低体温未回升组(281例)、低体温回升组(346例)和正常体温组(267例)。3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出血量、尿量与术中体温变化的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温未回升组与其他两组的麻醉复苏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两组的麻醉复苏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ATS患者术中体温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术中给予VATS患者及时、有效的加温干预可预防发生术中低体温,维持患者手术后正常体温能缩短其术后的麻醉复苏时间,促进其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体温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变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50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监控其体温变化,测量术前1 d、术日及术后1~14 d的体温。结果患者术后体温呈“双峰”现象:术后第1~3天为第一高峰,平均为(38.0±0.5)℃;此后体温逐渐下降,术后第5天达最低,平均为(37.0±0.3)℃;此后体温又逐渐升高,术后第8~10天为第二高峰,平均为(37.5±0.4)℃。结论上述规律有利于加强术前卫生宣教,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下腰椎单节段TFC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腰椎单节段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以我院应用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随访超过两年的50例患为研究对象,取上述50例患前,术后两周、术后两年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椎间隙中央高度,观察椎间融合情况,融合器位置变化,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为单节段椎间隔合,腰4-5节段病变39例,腰5骶1节段病变11例,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度平均16.4度,术后两周15.9度,术后两年15.2度。47例(94%)前凸角度的变化小于3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央高度平均7.6mm,术后两周10.1mm,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椎间高度平均9.3mm,丢失小于1mm。TFC植入深度。TFC后缘距椎后缘平均3.2mm。术后两年X片见到直接骨融合征象14例,临床骨融合征象34例,TFC周边见到透亮区1例,TFC位置变化3例,其中2例侧位片动力位像稳定。椎间融合成功率96%,病变节段上位椎间隙退变加速2例。结论:(1)下腰椎单节段植入一对Ray-TFC对腰椎生理前凸无明显影响。(2)TFC植入对撑开病变间隙和维持术后椎间高度有重要意义,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高度丢失小于1mm.(3)术后两年TFC单节段椎间隔合率为96%。(4)TFC植入深度以距椎体后缘大于3mm为宜。(5)椎间融合成功后,短期内对上、下节段的退变影响不大,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微创法经皮穿刺臭氧和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均在CT引导下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针进入椎间盘中后1/3突出物靶点,然后依据个性化耐受程度和椎间盘病变情况,注入臭氧为50μg/mL(10~20 mL)再行髓核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结果该组病例在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1周内腰腿疼痛生活自理明显改善;3个月疼痛及下肢酸麻以及神经刺激征象均显著改善,甚至该征象消失,无1例并发症。结论联合微创法臭氧髓核化学溶解和射频热凝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强度一时间曲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银海 《中国康复》2000,15(4):215-217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测定1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胫前肌、腓骨长肌及拇长伸肌的强度-时间曲线共244条。结果:正常24例,部分变性83例,部分~完全变性4例,阳性率为78.38%;所检测的244条I/T曲线中,正常曲线115条,部分变性125条,完全变性4条,阳性率为52.05%;患者的阳性率与所检查的肌肉数成正比。正常和失神经支配的基强度、时值、利用时比较。基强度的。P〉0.05,时值和利用时的P〈0.05。提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诊断价值。综合多块肌肉的曲线测定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术前、术后予以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精心、细致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对于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能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观察手法治疗和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00--2007年本科室收治的120例外伤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治疗,同时对其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对结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治疗护理后,120例患者中痊愈10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8.3%。结论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对于外伤致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照针灸理论和临床经验选取穴位,对53 名肩周炎患者和27 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 进行体表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 TENS) 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随机选取同一时期肩周炎患者21 例、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24 例,采用常规理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 穴位TENS治疗对肩周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即时和长期的止痛作用,其即时止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理疗;(2) 在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方面,TENS的疗效与常规理疗相近似。我们认为,鉴于HANS 治疗简便易行,建议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该法如与常规理疗配合应用,有望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手术在治疗高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对收治的45例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镜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的MRI影像,并参照Macnab标准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7.6个月(13—25个月)。手术时间平均为65min(42—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2ml(40—200m1)。1例患者出现术中手术节段定位错误,1例出现术中脑脊液漏。所有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开始下地活动,术后神经根压迫症状明显缓解。术后MRI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位置无髓核残留。术后1年参照Nakai标准评估疗效:优良率达到93%。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应用于高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3月,对105例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节段或多节段、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侧隐窝神经根管松解及椎间盘切除术。其中男6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5.8岁。单纯腰椎管狭窄4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01例;单节段76例、双节段27例、三节段2例;L3 413例、L4 584例、L5S1 39例。结果 10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5个月)。疗效:优88例(84%)、良13例(12%)、差4例(4%),优良率为96%。术中出血量为30~300mL,平均每节段40mL。手术时间60-210min。有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椎间隙感染,2例手术中转,无1例复发。术后1周基本达到生活自理。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14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采用颈椎JOA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术前给予心理指导、入院时进行全面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教会患者颈托的佩戴方法、讲解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的内容及方法。术后做好体位安置、疼痛护理、导管护理、预防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颈椎JOA评分由术前7~12分上升至术后13~16分。入院后患者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评分由术前颈肩部或肢体疼痛2~3分下降至0分。临床症状缓解,脊髓功能改善。结论: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验证功能独立性评测 (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对颅脑损伤康复病人功能状态评测的有效性 ,同时探讨FIM对护理工作量的预测作用。方法 :根据FIM制定的考察项目在病人入院后 72h内和出院前 1周进行打分 ,根据FIM的项目将护理工作分为 6类 ,记录 2 4h内各种护理工作的时间。结果 :随着FIM对病人运动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升高 ,病人 -护士接触时间减少 ;给药、提供治疗、宣教所用的时间与FIM评分显著相关。结论 :护理工作量和FIM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表明了FIM的有效性 ,通过FIM评分可以预测护理工作需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