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鼻唇沟皮瓣修复鼻下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内眦动脉为供血动脉,蒂在上方的鼻唇沟皮瓣一期修复鼻翼、鼻小柱缺损8例。皮瓣最大面积3.5×2cm,蒂长2.0cm,全部成活。随访2年以上,临床效果满意,仅1例局部臃肿,1年后行皮瓣舒平手术。讨论了手术的优点。强调术后鼻孔内填塞对保持鼻外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洞穿性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9年3月共12例患者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洞穿性缺损,其中2例为外伤后软组织缺损,10例为鼻翼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缺损,缺损面积为(1.0 cm×0.5 cm)~(1.3 cm×1.0 cm)。将同侧鼻唇沟皮瓣转移于鼻部缺损区,皮肤面做衬里,背面行游离皮片移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美观情况。结果 12例鼻唇沟皮瓣均成活良好。1例移植皮片部分成活欠佳,经换药后愈合;3例患者诉皮瓣臃肿,再次手术将皮瓣修薄。随访6个月~1年,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有轻微色差,无通气障碍,无明显塌陷,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缺损具有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并发症少、瘢痕不明显等优点,联合游离皮片移植可修复面积较大的鼻部洞穿性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唇沟随意皮瓣修复鼻翼部分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鼻唇沟随意皮瓣修复鼻翼部分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在鼻翼缺损一侧的鼻唇沟区设计一个蒂在上方的随意皮瓣,手术分三期完成.自2000年起,采用该方法修复单侧鼻翼缺损5例,缺损的面积最小1.0cm×0.6cm,最大1.2cm×1.0cm.结果:移植的皮瓣均成活,其色泽与邻近部位的皮肤近似,外形满意,供区无遗留明显畸形.结论:鼻唇沟随意皮瓣修复鼻翼部分缺损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方法,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鼻面沟、上唇及下唇等,最大缺损面积约3.5cm×4.5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畸形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鼻唇沟皮瓣在鼻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方法 ,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鼻面沟、上唇及下唇等 ,最大缺损面积约3.5 cm×4.5 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 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畸形不明显.结论 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鼻唇沟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面动脉供血的鼻唇沟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切取皮瓣的面积为0.5 cm×1.2 cm~1.6 cm×3.7 cm,每块皮瓣均分离出动脉和静脉穿支,其中有4块皮瓣须携带感觉神经皮支.结果 本组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伤口Ⅰ期愈合.4例患者获随访3~18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及厚薄均与受区相近,形态满意,无须二次修整.结论 鼻唇沟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转移灵活,修复鼻翼缺损后外形美观,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双叶瓣瓦合法修复鼻翼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切取鼻翼组织缺损同侧鼻唇沟双叶皮瓣,分别作为外被皮肤和衬里,经瓦合后插入鼻翼缺损侧鼻翼沟进行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自2008年5月以来,应用该方法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9例,鼻唇沟双叶瓣完全成活,鼻翼外形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双叶瓣距鼻翼缺损部位近,具有血供丰富,皮瓣颜色、质地好,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等优点,经瓦合缝合后可较好的恢复鼻翼外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鼻唇沟双叶瓣瓦合法修复鼻翼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切取鼻翼组织缺损同侧鼻唇沟双叶皮瓣,分别作为外被皮肤和衬里,经瓦合后插入鼻翼缺损侧鼻翼沟进行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自2008年5月以来,应用该方法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9例,鼻唇沟双叶瓣完全成活,鼻翼外形良好,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鼻唇沟双叶瓣距鼻翼缺损部位近,具有血供丰富,皮瓣颜色、质地好,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等优点,经瓦合缝合后可较好的恢复鼻翼外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鼻翼缺损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5~93岁,平均45岁。鼻翼处缺损处面积为0.4 cm×0.4 cm^2.5 cm×2.5 cm,分别采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20例)、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岛状皮瓣(5例)或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10例)进行修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鼻翼形态和鼻部功能,以及癌肿病例复发情况。结果41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切取范围为0.5 cm×1.5 cm^4.0 cm×4.0 cm,鼻翼缺损完全修复,伤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所有病例均进行了4个月至1年的随访,术后鼻翼形态较好,鼻部功能未受影响,癌肿病例未见复发。结论鼻翼缺损面积较大时选用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面部皮肤张力较大时采用鼻翼基底穿支鼻唇沟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修复,缺损邻近鼻唇沟处时宜用唇上-鼻唇沟角形穿支皮瓣,缺损面积较小时采用鼻外侧动脉角形穿支皮瓣修复。根据情况合理地选择皮瓣,均可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侧鼻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9年3月,收治鼻缺损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5~60岁,平均48.6岁。其中外伤所致陈旧性鼻缺损5例,病程1~10年;肿瘤切除术后鼻缺损7例,病程3个月~40年。缺损范围为2.0cm×1.5cm~4.5cm×2.5cm。术中采用侧鼻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修复缺损,其中9例为带蒂皮瓣,3例为轴型岛状皮瓣;皮瓣切取范围为2.5cm×2.0cm~7.0cm×3.0cm。其中5例取自体耳甲腔软骨移植重建鼻翼及鼻尖。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5~24h,3例轴型岛状皮瓣远端出现静脉淤血现象,自行缓解;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因皮瓣蒂部略显臃肿,于术后6~15个月行皮瓣修整术。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正常,鼻外形良好,无通气障碍。供区无明显瘢痕。结论侧鼻动脉为蒂的鼻唇沟皮瓣距鼻缺损部位近,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皮瓣质地好、供区可直接闭合等优点,是一种修复鼻尖及鼻翼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缺损皮瓣修复的优化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8~65岁.致伤原因:车轮绞伤19例,重物压伤5例,电锯伤3例,骨髓炎2例,足跟部鳞状细胞癌1例.皮肤缺损6.0 cm×5.5 cm~16.5 cm×11.0 cm者14例,均合并足后跟或足底皮肤缺损,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6.0 cm×5.0 cm~18.0 cm×12.0 cm;皮肤缺损2.5 cm×2.0 cm~5.5 cm×4.5 cm者16例,采用足外侧皮瓣及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3.0 cm~8.0 cm×7.0 cm.供区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 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破溃,2例出现胼胝.皮瓣痛觉或触觉部分或完全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1.0~3.2 cm.供区外观恢复良好. 结论采用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位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具有切取简便、损伤少、不影响患肢血供、可选择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是足跟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探寻一种新的修复方法.方法在40侧人体上肢标本上,对骨间后血管及其返支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进行解剖观察的基础上,设计以前臂骨间后血管及其返支为蒂的串连皮瓣.1998年8月~2000年7月间临床应用此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背远侧及手指背侧皮肤缺损17例.皮瓣范围最大15cm×10cm,最小7cm×5cm.结果术后随访3周~6个月,除1例皮瓣远端有2cm×3cm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此皮瓣不损伤肢体主要血管,血管蒂较长,皮瓣切取面积较宽,厚薄适中,可用于修复拇指、手背至手指近节背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9例,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烧伤(包括电击伤)创面及瘢痕切除后创面11例,慢性溃疡3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2cm×20cm,蒂长5~12cm。结果本组27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淤血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游离植皮愈合。术后21例经3个月至5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0~15mm,平均12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肢各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分别应用了5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的实践.皮瓣最大面积15cm×10cm,最小面积3.5cm×2.5cm.结果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创面Ⅰ期愈合,经6~12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四肢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速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06年4月,应用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及软组织缺损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8~67岁。骶尾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cm×12cm~25cm×20cm,平均20cm×16cm;褥疮5例,肿瘤1例;按褥疮分度度3例,度3例;病程3周~20年。切取分叶皮瓣范围为18cm×15cm~30cm×25cm。结果术后6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切口期愈合,1例皮瓣周缘皮肤少量缺血、坏死,经间断换药32d后期愈合。随访2~38个月,平均19.3个月,分叶皮瓣生长良好,褥疮无复发,臀大肌保留良好伸髋功能。结论带臀上动脉浅支穿支血管为蒂分叶皮瓣是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和/或伴骨外露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局部或邻位皮瓣在鼻尖缺损修复中的功能和美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应用局部或邻位皮瓣修复鼻尖部缺损创面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在遵循鼻亚单位组成的美学原则基础上,根据鼻尖部创面的大小、形状及供区组织可利用情况,分别选择相应的局部或邻位皮瓣(如额鼻皮瓣、双叶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及额正中皮瓣等)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手术治疗共83例,创面面积最小约0.6 cm×0.6 cm,最大约2.5 cm×2.5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76例随访1~36个月,鼻外形轮廓较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相匹配,肿瘤患者未见复发.结论 遵循鼻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局部皮瓣能修复鼻尖部中等以上创面,且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能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  相似文献   

17.
颈胸筋膜皮瓣在面颈部Ⅲ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胸筋膜皮瓣修复面颈部Ⅲ度烧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97年1月~2001年10月应用颈胸筋膜皮瓣修复面颈部Ⅲ度烧伤创面11例,皮瓣最大18 cm×8 cm,最小13 cm×5 cm.供瓣区经Z字整形术后直接缝合,或移植中厚皮片覆盖. 结果 11例颈胸筋膜皮瓣移位,除1例皮瓣远端有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余10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3年,移位皮瓣质地柔韧,挛缩轻,色泽正常,外形满意,能满足受区功能要求.供瓣区易于封闭,对供区功能影响小. 结论颈胸筋膜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切取简便,易于操作,是修复面颈部较大创面,特别是合并感染、血供不良或血管、神经、肌腱裸露创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05年5月,收治臀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Ⅲ度褥疮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9岁。病程5~12个月。清创或肿瘤切除后臀骶部软组织缺损为15 cm×8 cm~16 cm×10 cm,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范围15 cm×8 cm~18 cm×10 cm。供区宽度<8 cm均可直接缝合,余植皮覆盖。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2.5~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及感觉良好。2例褥疮未再出现皮肤溃疡。结论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切取容易、安全,神经解剖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切取范围较大,术后感觉好,可作为修复大面积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颊部大面积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方法和胸锁乳突肌皮瓣、额瓣联合修复的优缺点。方法2003年7月行颊癌扩大切除,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1例,遗留组织缺损范围皮面9 cm×7 cm,黏膜面4.5 cm×3.0 cm。以甲状腺上血管、枕动脉和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肌支为血管蒂的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颊黏膜面,以颞浅血管为血管蒂的岛状额瓣修复颊部皮面,皮瓣大小分别为5 cm×3 cm和10 cm×6 cm。结果患者术后皮瓣、皮片均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周痊愈出院,颊部皮色、质地好。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生活自理,语言、饮食正常。结论胸锁乳突肌皮瓣和额部岛状瓣可作为颊癌术后颊部大面积洞穿性缺损的一期修复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且经济。  相似文献   

20.
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报告一端带蒂另一端吻合血管的联合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结果。方法 1990 年10 月1995 年8 月应用联合皮瓣技术修复5 例肢体软组织缺损和1 例骶部褥疮,缺损范围为15 cm ×30 cm 16 cm ×70 cm 。其中5 例应用肌皮瓣,1 例应用皮瓣。切取的联合皮瓣最小15 cm ×40 cm ,最大12 cm ×80 cm 。结果 联合皮瓣均成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1 例发生浅表感染,使用抗生素后治愈。随访36 年,皮瓣颜色、质地及厚薄均较好,肢体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端带蒂另一端吻合血管的联合皮瓣移植,适宜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